《自洪湖脱险抵上海》创作背景

朝代:现代诗人:谢觉哉古诗:自洪湖脱险抵上海更新时间:2020-10-20
《自洪湖脱险抵上海》是近代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记述了诗人从洪湖脱险到上海时的心境,表达了诗人为革命奋斗终生的忠贞意志。
①洪湖脱险:1931年秋,谢老受中央派遣从上海到湖北洪湖湘鄂西苏区根据地,先是在湘鄂西省委任政治秘书长,后任省苏维埃政府文化部副部长兼政府机关报《工农日报》主编,最后任省委党校教务长。1932年9月,蒋介石调集15万军队对湘鄂西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反革命“围剿”。洪湖根据地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夏曦坚持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政策,同数倍于已的敌人打阵地战,红军分兵把守,穷于应付;同时继续实行大规模的错误的“肃反”。使许多同志遭到杀害,弄得人人自危,更难积极应战,最后导致洪湖根据地失陷。谢老因来不及转移,潜藏在茭草湖里,敌人严密搜湖时被发现,不幸于9月21日被俘。谢老已作了牺牲的准备,但经过机智斗争,于12月31日脱险回到上海,谢老把这个过程写成《洪湖蒙难点滴》一文,载《谢觉哉日记》(上)第412—419页。抵上海作:1932年12月31日,作者由洪湖苏区脱险到上海。计从被俘到脱险恰一百日。终日危坐,作诗自遣,默记于心。到上海录出来,名曰《百日草》,放在一位朋友家里,后找不到了。只记得最后一首,即到黄浦江上岸时作的。”即这首诗。
②黄浦:指上海市境内的黄浦江。这里以江名指代上海。
③惜:痛惜。逝波:指流水,比喻过去的时光或事物。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洪湖湘鄂西根据地被敌人占领之事。
④匝地:绕地、遍地。峨:高耸貌。
⑤耿耿:忠诚,指革命的坚定性。

诗人谢觉哉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谢觉哉

谢觉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焕南,别号觉哉,亦作觉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学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查看详情>>

诗人谢觉哉作品: 《和林老自寿诗次韵》 《南泥湾纪行·偶题》 《慰问边防将士为解放军画报作》 《哭甘泗淇同志》 《在范亭处谈毛主席的思想方法》 《调寄望江南·忆应蕙兰》 《次韵答钱太微叟赠诗》 《访杏花村·逢人便说杏花村》 《南泥湾纪行·探梢沟》 《晨起偶成

《自洪湖脱险抵上海》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