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留东野》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韩愈古诗:醉留东野更新时间:2017-04-19
注释
⑴东野:即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代诗人,诗人的好友。
⑵不相从:不常在一起。
⑶并世:同一时代。并,同。
⑷如何复蹑(niè)二子踪:为什么又像他们那样(别多聚少)呢?复,又。蹑,踩、追随。二子,指李白和杜甫。
⑸不得官:写诗时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
⑹夸:号称。
⑺龙种:年老行动笨拙之态。
⑻韩子:诗人自指。
⑼奸黠(xiá):狡猾。
⑽青蒿:小草,诗人自比。
⑾长松:比喻孟郊有乔木之才。
⑿駏蛩(jùqióng):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常背负另一种叫“蟨(jué)”的动物行走,蟨则为它取甘草吃,它们互相帮助为生。
⒀寸筳(tíng):小竹枝,这里也是诗人自比。
⒁巨钟:比喻孟郊。
⒂逢:遇。
白话译文
从前由于诵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总是怅恨他们两人终生难以在一起。我和盂东野有幸生在同一个时代,为什么又重蹈李、杜二人的遭遇呢?孟东野中了进士后也没有被任用,白发苍苍了,只能以老态龙钟来向人夸说。
韩退之稍有些小聪明,但与东野相交,自愧是青蒿靠着挺拔的青松。我饮佩东野,甘愿低头向东野下拜,希望永不分离如同相依为命的胫蛩。
东野要离我南下而不回头,我的挽留就象寸草之茎去撞击巨钟一样无效。我希望自己能化身为天上的白云,孟东野变为乘云驾雾的飞龙,我可以上下四方永远追随着东野,人间即使有离别,也与我无关。
前四句自比李杜。韩少孟十七岁。孟诗多寒苦遭遇,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俗,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故有“郊寒岛瘦”之称。韩诗较孟粗放,所以以韩比李,以孟比杜。这里虽未出现“留”字,但紧紧扣住了诗题《醉留东野》中的“留”字,深厚友情自然流露,感人至深。
五至八句对二人的处境现状和性格作了比较。“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诗人在过去的诗中曾以“雄骜”二字评东野,即说他孤忠耿介,傲骨铮铮。“白首夸龙钟”,一“夸”字即写“雄骜”。紧接着韩愈写自己,“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韩承认自己有点“滑头”,比起孟来有时不那么老实,所以能周旋于官场。在东野这株郁郁高松面前,自惭有如青蒿。意思是说,我今在幕中任职,不过依仗一点小聪明,比起孟郊的才能,实在是自愧弗如。
最后一段,祝愿二人友谊长存。我十分崇拜孟郊,我愿做驱蛩,负孟避祸。孟郊这样做下去,我和孟郊的才能相差悬殊,犹如“寸莛撞钜钟”。我愿变为云,孟郊变为龙,世间虽然有离别的事,但我们二人如云龙相随,永不分离。[4] 
本诗以“醉”言出之,肆口道来,设想奇僻,幽默风趣;开篇即表示对李、杜的向往,既表达了与友人惜别之情,又可看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追求与自信。[5] 
全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多次用典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对孟郊的推崇,如《易经·乾卦·文言》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希望自己和孟郊变为云和龙。同时作者借“醉酒”用“夸龙钟”与“稍奸黠”形容孟郊与自己,足见两人感情深厚。

诗人韩愈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 查看详情>>

诗人韩愈作品: 《双鸟诗·双鸟海外来》 《琴操·别鹄操》 《赠河阳李大夫》 《琴操·岐山操》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入关咏马·岁老岂能充上驷》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昼月·玉碗不磨着泥土》 《花岛·蜂蝶去纷纷》 《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

古诗《醉留东野》的名句翻译赏析

《醉留东野》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