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 > 汪中 > 哀盐船文原文及翻译赏析

哀盐船文

朝代:清代作者:汪中更新时间:2018-08-07
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仪征盐船火,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是时盐纲皆直达,东自泰州,西极于汉阳,转运半天下焉,惟仪征绾其口。列樯蔽空[8],束江而立。望之隐若城廓。一夕并命,郁为枯腊,烈烈厄运,可不悲邪!
于时玄冥告成[11],万物休息。穷阴涸凝[12],寒威凛栗。黑眚拔来[13],阳光西匿。群饱方嬉,歌咢宴食[14]。死气交缠,视面惟墨[15]。夜漏始下[16],惊飙勃发[17]。万窍怒号[18],地脉荡决[19]。大声发于空廓,而水波山立。
于斯时也,有火作焉。摩木自生[20],星星如血[21],炎光一灼,百舫尽赤。青烟睒睒[22],熛若沃雪[23]。蒸云气以为霞,炙阴崖而焦爇[24]。始连楫以下碇[25],乃焚如以俱没[26]。跳踯火中,明见毛发。痛謈田田[27],狂呼气竭。转侧张皇[28],生涂未绝[29]。倏阳焰之腾高[30],鼓腥风而一吷[31]。洎埃雾之重开[32],遂声销而形灭[33]。齐千命于一瞬,指人世以长诀。发冤气之焄蒿[34],合游氛而障日[35]。行当午而迷方[36],扬沙砾之嫖疾[37]。衣缯败絮[38],墨查炭屑[39],浮江而下,至于海不绝。
亦有没者善游,操舟若神。死丧之威,从井有仁[40]。旋入雷渊[41],并为波臣[42]。又或择音无门[43],投身急濑[44],知蹈水之必濡[45],犹入险而思济[46]。挟惊浪以雷奔,势若隮而终坠[47]。逃灼烂之须臾,乃同归乎死地。积哀怨于灵台[48],乘精爽而为厉[49]。出寒流以浃辰[50],目睊睊而犹视[51]。知天属之来抚[52],慭流血以盈眦[53]。诉强死之悲心[54],口不言而以意[55]。若其焚剥支离[56],漫漶莫别[57]。圜者如圈[58],破者如玦[59]。积埃填窍[60],攦指失节[61]。嗟狸首之残形[62],聚谁何而同穴[63]!收然灰之一抔[64],辨焚余之白骨。呜呼,哀哉!
且夫众生乘化[65],是云天常。妻孥环之[66],气绝寝床。以死卫上[67],用登明堂[68]。离而不惩[69],祀为国殇[70]。兹也无名,又非其命,天乎何辜,罹此冤横!游魂不归,居人心绝[71]。麦饭壶浆[72],临江呜咽。日堕天昏,凄凄鬼语。守哭迍邅[73],心期冥遇。惟血嗣之相依[74],尚腾哀而属路[75]。或举族之沉波,终狐祥而无主[76]。悲夫!丛冢有坎[77],泰厉有祀[78]。强饮强食,冯其气类[79]。尚群游之乐[80],而无为妖祟!人逢其凶也邪?天降其酷也邪?夫何为而至于此极哉!

汪中资料

哀盐船文作者汪中

汪中(1744-1794年),字容甫,江都人,祖籍安徽歙县。清朝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 的杰出代表。乾隆四十二年为拔贡,后绝意仕进。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卓然成家。能诗,工骈文..... 查看详情>>

汪中古诗代表作品: 《客中食蟹作》 《田家·门前众峰秀》 《三月二十一日夜和仲则》 《检感旧集有作》 《怨诗·皎皎齐纨扇》 《门联·好古探周孔》 《雨中赵州社观牡丹》 《静夜·夕雨秋气阴》 《代白纻词·长槐青青桂华碧》 《杂诗·零露渐野草

哀盐船文原文及翻译赏析

此文的艺术特点包括:(1)叙事生动,描写细致。文章描述失火情状,一面以时间先后为主轴,统率整个事件的描写次序;一面又从失火时的环境、氛围、船民垂死挣扎及死后形骸枯焦的各种凄惨景象展开,多方面地再现出当时火焰冲天、烟雾迷漫、群声嘶号、焦尸浮江的惨况;描绘逼真,设喻贴切,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情感流走,控纵自如。此文通篇流贯着哀...'

查看详情>>

注释[1]创作背景见概述。[2]“乾隆”句:《嘉庆扬州府志》作“乾隆三十六年十月”,《道光仪征县志》记为“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记年异。乙卯,即农历十九日。[3]仪征:清属扬州府,长江下游重要河运转运码头,今江苏省仪征市。[4]盐纲:明清盐业实行统销,由列名纲册的盐商赴盐场运销。这里指盐纲运盐...'

查看详情>>

《哀盐船文》是清代文学家汪中的骈文,是其作品中的传世名篇,也是古代骈文中的绝作。1770年十二月,扬州仪征县江面上盐船失火,毁船百余艘,死伤上千人,当时正在扬州探亲的作者亲眼目睹了这幕人间惨剧,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哀悼性骈文。文中真实地再现了这场灾难的悲惨情状,对无辜罹难者深表悲哀和怜悯,进而对冥冥之中的莫测命运表达...'

查看详情>>

文言文《哀盐船文》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动筒尝于国学》 - - 无名氏 - - 动筒(1)尝(2)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6)有七十二人。"动筒因(10)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之?”博士曰:“经(7)传无...
  • 文言文《非所言勿言》 - - 无名氏 - -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明者视于冥冥,智者谋于未形;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世之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
  • 文言文《陈洪绶画像》 - - 无名氏 - - 洪绶年四岁,就塾妇翁家,翁家方治室,以粉垩壁,既出,诫童子曰:“毋污我壁.”洪绶入视良久,绐童子曰:“若不往晨食乎?”童子去,累案登其上,画汉前...
  • 文言文《发愤忘食》 - - 无名氏 - - 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文言文《野庙碑》 - - 陆龟蒙 - - 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用木。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余之碑野庙也,非有政事功德...
  • 文言文《狄青》 - - 冯梦龙 - - 狄青在泾原,常以寡当众。密令军中闻钲②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声止即大呼驰突。士卒皆如教。才遇敌,未接,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再却。虏大笑曰:“孰谓狄天使③...
  • 文言文《乞者赵生传》 - - 苏辙 - - 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故高安之人皆谓之狂人,不敢近也。然其与人遇,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
  • 文言文《齐景公出猎》 - - 无名氏 - -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
  • 文言文《刘昉传》 - - 魏征 - - 刘昉,博陵望都人也。性轻狡,有奸数。周武帝时 ,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授大都督,迁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及帝不...
  • 文言文《许论传》 - - 朱由检 - - 许论,字廷议,进少子也。嘉靖五年进士。好谈兵,幼从父历边境,尽知厄塞险易,因著《九边图论》上之。帝喜,颁边臣议行,自是以知兵闻。会廷推顺天巡抚,论名列第二。帝曰&ldquo...
  • 文言文《焦德裕传》 - - 宋濂 - - 焦德裕,字宽父,其远祖赞,从宋丞相富弼镇瓦桥关,遂为雄州人。父用,仕金,由束鹿令升千户,守雄州北门。太祖兵至,州人开南门降,用犹力战,遂生获之。帝以其忠壮,释不杀,复旧官。徇...
  • 文言文《赵憬传》 - - 欧阳修 - -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憬志行峻洁,不自炫贾。宝应中,方营泰、建二陵,用度广,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试江夏尉,佐诸使府,进太子舍人。母丧免...
  • 文言文《达奚长儒传》 - - 李延寿 - -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十五袭爵乐安公。魏大统中,起家奉车都尉。周太祖引为亲信,以质直恭勤,授予都督。天和中,除渭南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
  • 文言文《笼中鹦鹉》 - - 无名氏 - - 富商有段姓者,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中。熙宁六年,段忽系狱。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⑽乐邪!&...
  • 文言文《杜诗传》 - - 范晔 - -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
  • 文言文《梁冀传》 - - 范晔 - - 梁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恣。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让冀,冀即...
  • 文言文《张仪司马错论伐蜀》 - - 刘向 -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
  • 文言文《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 - 无名氏 - -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友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rdqu...
  • 文言文《与韩荆州书》 - - 李白 - -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
  • 文言文《庄辛论幸臣》 - - 佚名 - -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