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曾国藩家书 > 治家篇 > 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治家篇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曾国藩家书》章节目录: 《修身篇》 《劝学篇》 《治家篇》 《理财篇》 《交友篇》 《为政篇》 《用人篇

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

书籍:曾国藩家书章节:治家篇更新时间:2020-01-16
男国藩跪禀

父母大人万福金安。二月十六日,接到家信第一号,系新正初三交彭山屺者,敬悉一切。去年十二月十一,祖父大人忽患肠风,赖神戳佑,得以速痊,烈游子闻之,尚转心悸!六弟生女,自是大喜。初八日恭逢寿诞,男不克在家庆祝,心犹依依。

诸弟在家不听教训,不甚发奋,男观诸来信即已知之。盖诸弟之弟,总不愿在刺的书,自己亥年男在家里,即有此意,牢不可破。六弟欲从男进京,男因散馆去留未定,故此时未许。庚子年接家眷,即请弟等送,意欲弟等京读书也。特以祖父母父母在上,男不敢许,以故但写诸弟而不指定何人。迫九弟来京,其意颇遂,而四弟六弟之惫,尚未遂也。年年株守家园,时有耽搁,大人又不能常在家教之;近地又无良友,考试又不利。兼此数者,怫郁难伸,故四弟六粟不免怨男,其所以怨男者有故。丁酉在家教弟,威克厥爱,甲可怨一矣。云亥在家,未尝教弟一字,可怨二教矣。临进京不肯带六弟,可怨三矣。不为弟择外专,仅延丹阁叔教之,拂厥本意,可怨四矣。明知两弟不厄家居,而屡次信回,劝弟寂守家塾,可怨五矣。

惟男有可怨者五端,故四弟六弟难免内怀隐衷,前此含意不伸,故从不写信与男,去腊来信甚长,则尽情吐露矣。男接信时,又喜又惧,喜者喜弟志气勃勃,不可遏也。惧者,男再拂弟意,将伤和气矣。兄弟和,虽穷氓不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男深知此理,故禀堂上各位大人,俯从男等兄弟之情实以和睦兄弟为第一。九弟前年欲归,男百般昔留,至去年则不复强留,亦恐拂弟意也。临别时彼此恋恋,情深似海,故男自九弟去后,思之尤切,信之尢深,谓九弟纵不为科目中人,亦当为孝弟中人。兄弟人人如此,可以终身互相依倚,则虽不得禄位,亦伤哉?

伏读手谕,谓男教弟宜明责之,不宜琐琐告以阅历工夫。

男自忆边年教弟之信,不下数万字,或明责,或婉劝,或博称,或约指,知无不言,总之尽心竭力而已,男妇孙男女身体皆平安,伏乞放心,男谨禀。(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相关文章

  • 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见》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 - 沅弟左右:  此次洋枪合用,前次解去之百支,果合用否?如有不合之处,一一指出。盖前次以大价买来,若过于吃亏,不能不一一与之申说也。吾固近日办事名望,关系不浅,以鄂中疑季之言相告,弟...
  • 河间冯树》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 - 河间冯树柟,粗通笔札,落拓京师十余年,每遇机缘,辄无成就。干祈于人,率口惠而实不至。穷愁抑郁,因祈梦于吕仙祠,夜梦一人语之曰:尔无恨人情薄,此因缘尔所自造也。尔过去生中,喜以虚词博...
  • 牛浦郎牵连多讼事 鲍文卿整理旧生涯》原文翻译 - - 《儒林外史》上卷 - - 话说牛浦招赘在安东黄姓人家,黄家把门面一带三四间屋都与他住。他就把门口贴了一个帖,上写道:“牛布衣代做诗文”。那日早上,正在家里闲坐,只听得有人敲门,开门让了进来...
  • 吉日》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兽之所同,麀鹿麌々。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々俟俟,或群或友。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 东坡罗浮诗》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00章 - - 东坡游罗浮山,作诗示叔党,其末云:“负书从我盍归去,群仙正草《新宫铭》。汝应奴隶蔡少霞,我亦季孟山玄卿。”坡自注曰:“唐有梦书《新宫铭》者,云紫阳真人山玄卿撰...
  • 陈轸之说疏》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00章 - - 战国权谋之士,游说从横,皆趋一时之利,殊不顾义理曲直所在。张仪欺楚怀王,使之绝齐而献商於之地。陈轸谏曰:“张仪必负王,商於不可得而齐、秦合,是北绝齐交,西生秦患。”其...
  • 铁笔翁、刘性初、刘学颜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800章 - - 铁笔翁 庆长春(寿戴一轩) 有酒如渑,便开怀痛饮,我歌君拍。世事轮云都莫问,只要颜红鬓黑。鹂燕风清,鸳鸯水暖,打当生申节。薰风来也,几人感戴翁德。 好是驾海胸襟,屠龙手段,一笑乾坤窄...
  • 襄公·襄公四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00章 - -   【经】四年春王三月己酉,陈侯午卒。夏,叔孙豹如晋。秋七月戊子,夫人姒氏薨。葬陈成公。八月辛亥,葬我小君定姒。冬,公如晋。陈人围顿。   【传】四年春,楚师为陈叛故,犹在...
  • 后汉纪一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350章 - - [1]春,正月,丁亥朔,百官遥辞晋主于城北,乃易素服纱帽,迎契丹主,伏路侧请罪。契丹主貂帽、貂裘,衷甲,驻马高阜,命起,改服,抚慰之。左卫上将军安叔千独出班胡 语,契丹主曰:“汝安没字...
  • 齐纪三 世祖武皇帝中永明八年(庚午、490)》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00章 - - 齐纪三齐武帝永明八年(庚午,公元490年)   [1]春,正月,诏放隔城俘二千余人还魏。   [1]春季,正月,南齐武帝颁下诏令,命令释放在隔城战斗中俘虏的二千多名士卒,送还北魏。  ...
  • 汉纪十一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朔五年(丁巳、前124)》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00章 - - 汉纪十一汉武帝元朔五年(丁巳,公元前124年)   [1]冬,十一月,乙丑,薛泽免。以公孙弘为 丞相,封平津侯。丞相封侯自弘始。   [1]冬季,十一月乙丑(初五),汉武帝免除薛泽职务,任命...
  • 王淮传》原文翻译 - - 《宋史》350章 - - 王淮字季海,婺州金华人。他幼年聪颖,理解力强,刻苦学习写作。绍兴十五年(1145)考中进士,出任台州临海县尉。郡守萧振一见到王淮就认定他是一位奇才,声言王淮日后必成大器,萧振调任...
  • 列传第一百三 刘蕡》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00章 - - 刘蕡,字去华,幽州昌平人,客梁、汴间。明《春秋》,能言古兴亡事,沈健于谋,浩然有救世意。擢进士第。元和后,权纲驰迁,神策中尉王守澄负弑逆罪,更二帝不能讨,天下愤之。文宗即位,思洗元和...
  • 元叉传》原文翻译 - - 《魏书》50章 - - 元叉,是江 陽王元继的长子,字伯俊,小名夜叉。世宗宣武帝元恪时,官拜员外郎。宣武胡 太后临朝摄政时,因为元叉是她的妹夫,便提升他当了通直散骑侍郎。元叉的妻子也被封为新平郡君,后...
  • 何曾传》原文翻译 - - 《晋书》50章 - - 何曾字颖考,陈国陽夏人。父亲何夔,是魏朝太仆、陽武亭侯。何曾少年袭爵位,好学博闻,与同郡袁侃齐名。魏明帝做平原侯时,何曾为平原侯文学。魏明帝即位,多次升迁为散骑侍郎、汲郡典...
  • 秦使赵攻魏》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7至24卷 - - 《战国策》卷二十四 魏策三(秦使赵攻魏) 【提要】战国合纵的诸侯之间是相互依存、唇亡齿寒的关系,但是有些国家眼光短浅,相互攻伐,结果最终招致自己的灭亡,这也是合纵战略最终失...
  • 平人绝谷》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伯高曰:臣请言其故。 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上焦泄气,出其精微,慓...
  • 李九龄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全唐诗卷七百三十 卷730_1 《上清辞五首》李九龄 入海浮生汗漫秋,紫皇高宴五云楼。 霓裳曲罢天风起,吹散仙香满十洲。 楼锁彤霞地绝尘,碧桃花发九天春。 东皇近日慵游宴,闲煞瑶...
  • 枸橘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木部 - - 枸橘 释名 臭橘。 气味 (叶)辛、温、无毒。 主治 下痢脓血后重(同萆等分,炒存性研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又治喉瘘,消肿导毒。 栀子 释名 木丹、越桃、鲜支。 气味 苦、寒、无...
  • 露葵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葵 释名 亦名露葵、滑菜。 气味 (苗)甘、寒、滑、无毒。 主治 1、流行性斑疮(斑疮很快传遍全身,疮中有白浆)。煮葵菜叶,与蒜齑合吃,有效。 2、瘘疮不合。先以温热的淘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