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南齐书 > 50章 > 戴僧静传

南齐书

《南齐书》50章戴僧静传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南齐历史的书,齐梁皇族萧子显作。全书六十卷,现存五十九卷。南齐是南北朝时期继宋以后在南方割据的封建王朝。公元四七九年,萧道成(南齐高帝)建立南齐,传了三代。四九四年,萧道成的侄子萧鸾(南齐明帝)夺取了帝位,传了两代。五○二年,萧衍(梁武帝)灭了南齐,另建了梁朝。南齐的统治只有二十三年,是南北朝时期最短促的一个朝代。

《南齐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戴僧静传

书籍:南齐书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戴僧静,是会稽永兴县人。祖父戴饰,在刘宋景平年间,与富陽孙法先谋乱被正法,家人迁徙到青州。
僧静从小有胆量勇力,擅长弓马。曾是刺史沈文秀的手下,一同被北虏俘去。后来带着家眷叛逃回到淮陰,太祖收留了他,常在太祖左右。僧静从都中载锦出城,被欧陽戍抓获,关在兖州狱中,太祖派薛渊给僧静送酒食,将刀子置于鱼腹中。僧静和狱吏饮酒,吏醉后,僧静用刀砍断枷板,用手折断锁链,破屋而出。回到太祖那里,太祖将他藏到斋内,因其家贫困,太祖每年给他一千斛谷米。北虏围角城时,太祖派僧静出战冲荡,数战数捷,补任帐内军主。还京后,勋阶至积射将军、羽林监。
沈攸之事起,太祖入朝堂,僧静为军主,跟从袁粲据石头。太祖派僧静带几个心腹先到石头,当时苏烈占据仓城,僧静用箭将书信送到苏烈手中,夜里用绳缒入城中。袁粲登城西南门,燃烛火发号施令,中央军到,用箭射灭了烛火,袁粲又回登东门。其同党辅国将军孙昙馞骁勇善战,每出荡一回合,都给中央军很大杀伤,官军死百余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抗拒,才能抵挡。从夜里九点战到四点,有赤色流星照耀坠入城中,僧静率部奋力攻打仓门,身先士卒。敌溃,僧静手刃袁粲,这时外面军队烧门而入。当初,袁粲大明年间(457~464)与萧惠开、周朗同车而行,适逢大桁开,停车交谈。惠开拿镜子自照说:“没几年官可做了。”周朗拿镜子许久说:“我将视死如归。”袁粲最后说:“我可以官至三公,但不得善终。”僧静因功被任命为前军将军,宁朔将军。对于阵亡将士,太祖殓埋并祭奠了他们。
升明二年(478),僧静升任游击将军。沈攸之被平定后,封赏众将,僧静被封为兴平县侯,食邑千户。太祖即位后,增邑一千二百户。任南济陰太守,本官如故。任辅国将军,改封建昌侯。建元二年(480),他调任骁骑将军,加员外常侍,又转官太子左卫率。
世祖即位,僧静出任持节、督徐州诸军事、冠军将军、北徐州刺史。僧静买牛给贫困的人让他们耕种,甚得民心。后迁任给事中、太子右率。不久加任通直常侍。永明五年(487),隶属护军陈显达,于比陽讨伐荒贼桓天生。僧静和平西司马韩孟度、华山太守康元隆为先头部队,离比陽还有四十里,屯兵深桥。天生引虏军步骑兵十万杀到,僧静与之交战,大破敌军,杀死和俘获的数以万计。天生退回比陽,僧静追击包围了他。天生兵出城外,僧静又击溃了他,天生闭门不再出战,僧静军兵累了才退走。升任征虏将军、南中郎司马、淮南太守。
永明八年(490),巴东王萧子响杀僚佐,世祖召僧静领兵向江陵,僧静当面启奏皇上说:“巴东王年少,长史管他又太严厉,一时气愤,不计后果,才做出这种事。天子的儿子失手杀几个人,有何大罪。朝廷突然派兵西上,人情惶惶,无所不至,僧静不敢奉命。”皇上不作答复,而心里对他很有好感。
后来戴僧静移任庐陵王中军司马、高平太守,将军如故。永明九年(491),去世。诏书说:“僧静忠诚果敢,在艰难之际赤诚立功,攻克西城,开国勋高。不幸突然去世,令人悲痛伤怀。赐钱五万,布百匹。谥号为‘壮侯’。”

戴僧静传相关文章

  • 吕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50章 - - 姓氏:吕姓氏祖宗:大岳姓氏起源:1、出自姜姓,以国为氏,其始祖为吕侯即吕尚,又称姜子牙。相传上古部族首领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为姓,称姜姓。后来姜姓羌人发展出四支胞族既&...
  • 蔡太守说冥事》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蔡太守必昌,尝判冥事。朱石君中丞问以佛法忏悔,有无利益。蔡曰:寻常冤谴,佛能置讼者于善处,彼得所欲,其怨自解。如人世之有和息也;至重业深仇,非人世所可和息者,即非佛所能忏悔,释迦牟...
  • 十一 尤》原文翻译 - - 《声律启蒙》下卷 - - 荣对辱,喜对忧,夜宴对春游。燕关对楚水,蜀犬对吴牛。茶敌睡,酒消愁,青眼对白头。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适兴子猷常泛棹,思归王粲强登楼。窗下佳人,妆罢重将金插鬓;筵前舞妓,曲终还要...
  • 粤西游日记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日 平明饭。溯湘江而西,五里,北向入塔儿铺,始离湘岸,已入桂林界矣。有古塔,倾圮垂尽,有光华馆,则兴安之传舍也。人兴安界,古松时断时续,不若全州之连云接嶂矣。十里,东桥铺。五里...
  • 第十三回 鲁桓公夫妇如齐 郑子亹君臣为戮》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却说齐襄公见祭足来聘,欣然接之。正欲报聘,忽闻高渠弥弑了昭公,援立子亹,心中大怒,便有兴兵诛讨之意。因鲁侯夫妇将至齐国,且将郑事搁起,亲至泺水迎候。却说鲁夫人文姜见齐使来迎,心...
  • 生命的幽默》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先进 - - 《庄子》书中有句话妙得很,他说:“不亡以待尽。”这话怎么说呢?意思是我们活在世界上并没有活,是在那里等死。所以庄子又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当一个婴...
  • 求学的目的为什么》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下面开始是第二篇的呼应,也就是为政之道的发挥,与学问修养达到外用的一个重点。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这是当时孔子的感叹。一般人跟他求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本身学问,而是...
  • 习坎卦》原文翻译 - - 《周易·易经》前32卦 - - (坎为水)坎上坎下《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九二,坎有险,求小得。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九五,坎不盈,祗既平...
  • 交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三卷 - - 【原文】凡与敌战,傍与邻国①,当卑词厚赂结之,以为己援。若我攻敌人之前,彼犄②其后,则敌人必败。法曰:“衢地则合交。”③三国蜀将关羽,围魏曹仁于樊,魏遣左将军于禁等救...
  • 不下剪》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术业部 - - 不下剪 裁缝裁衣,反覆量,久不肯下剪。徒弟问其故,答曰:“有了他的,便没有了我的;有了我的,又没有了他的。” 有进益 一翁有三婿,长裁缝,次银匠,惟第三者不学手艺,终日...
  • 吕南公、赵顼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吕南公 调笑令(效韦苏州作) 行客。行客。身世东西南北。家林迢递不归。岁时悲盛泪垂。垂泪。垂泪。两鬓与霜相似。 调笑令 华草。华草。秀发乘春更好。深心密竹纷纷。妖韶随处...
  • 吕渭老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100章 - - 吕渭老 薄幸 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 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
  • 卷二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荆州推官。大学士张居正归葬,群吏趋事恐后,允贞独不赴,且抶其奴。治行最,征授御史。吏部尚书梁梦龙罢。允贞言:“铨衡任重。往者会推...
  • 乔行简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乔行简,字寿朋,婺州东阳人。从学于吕祖谦的门下。考中绍熙四年(1193)的进士。历任官职为通州知州、条上便民事。主管户部架阁,召为试馆职,担任秘书省正字兼枢密院编修官。升任秘...
  • 顺宗宪宗上》原文翻译 - - 《旧唐书》50章 - -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丘帝讳诵,德宗长子,母昭德皇后王氏。上元二年正月生于长安之东内。大历十四年六月,封宣王。建中元年正月丁卯,立为皇太子。 上元二十一年正月癸巳,德宗崩,丙...
  • 孝武帝本纪》原文翻译 - - 《宋书》50章 - - 世祖孝武皇帝号骏,字休龙,小字道民,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元嘉七年(430)秋八月十六日出生。十二年(435)立为武陵王,食邑二千户。十六年(439),都督湘州军事,任征虏将军、湘州刺史,兼管...
  • 营卫生会》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营卫生会第十八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
  • 薛能古诗词名句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六十一 卷561_1 《荔枝诗》薛能 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 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 卷561_2 《丁巳上元日放三雉》薛能 婴网虽皆困,褰笼喜共归。 无心期...
  • 元稹的古诗词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全唐诗卷四百二十 卷420_1 《有鸟二十章(庚寅)》元稹 有鸟有鸟名老鸱,鸱张贪很老不衰。 似鹰指爪唯攫肉, 戾天羽翮徒翰飞。 朝偷暮窃恣昏饱,后顾前瞻高树枝。 珠丸弹射死不去,意在...
  • 防己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防己 释名 解离、石解。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1、皮肤水肿(水气在皮肤中,按之下陷,但不怕风)。用防己、黄芪、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三两,混合后,每取一两,加水一升,煎成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