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黄帝内经 > 素问篇 > 风论篇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篇风论篇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章节目录: 《素问篇》 《灵枢篇

风论篇

书籍:黄帝内经章节:素问篇更新时间:2017-03-07
风论篇第四十二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风气藏在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
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
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_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疠者,有荣气热腑,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
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
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
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胸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
饮酒中风,则为漏风。
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
新沐中风,则为首风。
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
外在腠理,则为泄风。
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帝曰:五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
岐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
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
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噎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
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堕,四支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
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_,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膈塞不通,腹善胀,失衣则_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
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
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
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帝曰:善。

风论篇相关文章

  • 靳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靳姓氏祖宗:靳尚姓氏起源:战国时期,楚国尚大夫食采于靳,被称靳尚,其子孙因以姓,相传姓靳。姓氏郡望:未知姓氏堂号:唐置河西郡,现在云南省蒙自县。《姓氏辩证》记载:“楚靳尚...
  • 梦神高论》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景州申君学坤,谦居先生子也,纯厚朴拙,不坠家风,信道学甚笃。尝谓从兄懋园曰:曩在某寺,见僧以福田诱财物,供酒肉资。因著一论,戒勿施舍,夜梦一神,似彼教所谓伽蓝者,与余侃侃争曰:君勿尔也...
  • 长沙火药局灾》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同治九年二月某日,长沙城中火药局不戒于火。其骤发也,十里之内,忽闻天崩地坼之声,墙屋震撼,门户动摇。人皆奔向天井,仰视则如黑云遮空,又如群鸦蔽天而过,寥然辖然,其声砰然,间有堕地者...
  • 穷达有命》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湖口高碧湄大令(心夔),少有才名,其骈文、书法及散体诗,均造深际,惟古文尚未成家。晚以知县分发江苏,权吴县数年,颇有声绩。然性偏而政酷,卒以此被劾,忧愤而卒。碧湄以咸丰己未科会试中...
  • 贿亡》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三 - - 东南之美,有荆山之麝脐焉,荆人有逐麝者,麝急,则抉其脐投诸莽,逐者趋焉,麝因得以逸。令尹子文闻之曰:“是兽也,而人有弗如之者,以贿亡其身以及其家,何其知之不如麝耶!” ...
  • 八大王》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临洮冯生,盖贵介裔而凌夷矣。有渔鳖者负其债,不能偿,得鳖辄献之。一日献巨鳖,额有白点,生以其状异,放之。  后自婿家归,至恒河之侧,日已就昏,见一醉者从二三僮,颠跋而至,遥见生,便问:&l...
  • 谋篇(现代译文)》原文翻译 - - 《鬼谷子》现代翻译 - - 对于一个人来说,凡是筹划计谋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一定要弄清原由,以便研究实情。根据研究,来确定“三仪”。“三义”就是上、中、下。三者互相渗透,就可谋...
  • 尽心章句上·第二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 钧世》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外篇 - - 或曰:“古之著书者, 才大思深, 故其文隐而难晓;今人意浅力近, 故露而易见. 以此易见, 比彼难晓, 犹沟浍之方江河, 虫岂垤之并嵩岱矣. 故水不发山昆山, 则不能扬洪流以...
  • 皇甫湜正闰论》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00章 - - 晋魏以来,正闰之说纷纷,前人论之多矣。盖以宋继晋,则至陈而无所终;由隋而推之,为周为魏,则上无所起。故司马公于《通鉴》取南朝承晋讫于陈亡,然后系之隋开皇九年,姑藉其年以纪事,无所...
  • 孔夷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孔夷 水龙吟 岁穷风雪飘零,望迷万里云垂冻。红绡碎翦,凝酥繁缀,烟深霜重。疏影沉波,暗香和月,横斜浮动。怅别来,欲把芳菲寄远,远羌管、吹三弄。寂寞玉人睡起,污残妆、不胜姣凤。盈盈...
  • 本纪第八·仁宗》原文翻译 - - 《明史》50章 - -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母仁孝文皇后,梦冠冕执圭者上谒。寤而生帝。幼端重沉静,言动有经。稍长习射,发无不中。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
  • 卷一百一十八·列传第五》原文翻译 - - 《元史》150章 - - 特薛禅,姓孛思忽儿,弘吉剌氏,世居朔漠。本名特,因从太祖起兵有功,赐名薛禅,故兼称曰特薛禅。女曰孛儿台,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子曰按陈,从太祖征伐,凡三十二战,平西夏,断潼关道,取回纥寻斯...
  • 李崧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李崧,深州饶陽人。父亲李舜卿,任本州录事参军。李崧小时就聪明伶俐,十多岁写的文章,家人都觉得奇异。成年时在州府暂任参军。他父亲曾对族人李磷说“:大丑出生的地方,形势奇...
  • 吕琦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吕琦,字辉山,幽州安次人。祖父吕寿,担任过瀛州景城主簿。父亲吕兖,曾任沧州节度判官,累官至检校右庶子。刘守光攻破沧州,吕琦的父亲被擒获,诛灭全族。吕琦当时只有十五岁,被官吏抓住...
  • 末帝本纪》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50章 - - (上)   末帝,讳名从珂,原来姓王,是镇州人。母亲宣宪皇后魏氏,光启元年(885)一月二十三日,在平山生下末帝。景福年中,明宗作为武皇的骑将,攻城略地来到平山,遇见魏氏,将她抓走,末帝...
  • 皇后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50章 - - 六宫的位号,汉、魏以来,因袭增置,各个时代情况不尽相同。建元元年(479),有关部门奏请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华、..仪、..容、淑妃、淑媛、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
  • 萧颖士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五十四 卷154_1 《江有枫一篇十章》萧颖士 江有枫,其叶蒙蒙。 我友自东,于以游从。 山有槭,其叶漠漠。 我友徂北,于以休息。 想彼槭矣,亦类其枫。 矧伊怀人,而忘其东。 东可...
  • 徐彦伯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七十六   卷76_1 「仪坤庙乐章。永和」徐彦伯   猗若清庙,肃肃荧荧。国荐严祀,坤兴淑灵。   有几在室,有乐在庭。临兹孝享,百禄惟宁。   卷76_2 「仪坤庙...
  • 盍藤子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盍藤子 释名 象豆、盍子、合子。 气味 (仁)涩、甘、平、无毒。 主治 1、喉痹肿痛。用盍藤子烧过,研细,酒送服一钱。 2、五痔下血。用盍藤子烧存性,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3、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