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后汉书 > 50章 > 桓荣丁鸿列传

后汉书

《后汉书》50章桓荣丁鸿列传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后汉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桓荣丁鸿列传

书籍:后汉书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7
(桓荣、丁鸿)
◆桓荣传,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少年时在长安,学习《欧陽尚书》,以九江朱普为师,家中贫困,常靠佣工养活自己,精力不倦,十五年没有回家探视,到王莽篡位时才回去。恰逢老师朱普去世,桓荣到九江奔丧,自己负土替老师筑坟,于是留下来教学,徒众达几百人。
王莽失败,天下大乱,桓荣抱着经书与学生一道逃入山谷之中,虽常饥饿但讲经论卷不止,后来又在江淮一带教学。
建武十九年(44),桓荣六十多岁了,才被授职大司徒府。当时显宗刚立为太子,选求明经,于是提升桓荣的学生豫章何汤做虎贲中郎将,用《尚书》教太子。世祖从容问何汤的本师是谁,何汤答道:“沛国桓荣。”皇帝即召桓荣,命令他讲解《尚书》,觉得很好。便拜桓荣为议郎,赐钱十万,让他入宫教太子。每朝会,常叫桓荣在公卿面前讲解经书。皇帝称赞道“:得到先生太晚了!”恰逢欧陽博士出缺,帝想用荣。荣叩头辞让道:“臣经术浅薄,不及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说“:好,去吧,你能胜任。”于是拜桓荣为博士,引荐彭闳、皋弘做议郎。皇上车驾到了大学,正逢诸博士讨论问题,桓荣穿着儒生衣服,温良恭敬,宽博有余,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服,不用言词胜人,众儒生谁也不及他,皇上特加赏赐。皇上又诏诸生雅吹击磬,整天才完。后来桓荣入会庭中,皇上诏赐奇果,受果者都纳入怀中,桓荣举手捧着果物拜谢。帝笑着指他说“:这人真正是儒生呀!”从此更受敬重,常叫他住宿在太子宫中。过了五年,桓荣推荐门生九江人胡宪作侍讲,自己只是听听,每天早晨进一次宫罢了。桓荣曾经生病,太子早晚派中傅问病,赐以珍馐、帷帐、奴婢等,并且说“:如果有什么三长两短,不必为家室担忧。”后来病愈了,又进宫侍讲。
二十八年(53),朝中大会百官,皇上诏问谁可做太子的师傅?群臣体察上意,都说太子的舅父执金吾原鹿侯陰识可以。博士张佚正色道:“今陛下立太子,是为陰氏呢,还是为天下?如果为陰氏,那么陰侯可以;如为天下,就应用天下之贤才。”帝认为讲得好,说道:“想设太傅,是为了辅佐太子。现在博士不能帮助我,何况太子呢?”于是拜张佚为太子太傅,而以桓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桓荣大会诸生,陈列出车马、印绶道“:今日蒙皇上所赐,这是稽考古书的力量,可不勉励吗?”桓荣认为太子经学已经完成,上疏谢道:“臣下有幸得在帷幄,讲经几年,可智学浅短,无以补益万分。现在皇太子凭着聪明的资质,通明经义,观览古今,没有哪位太子能专精博学像这样的。这真是国家的福。。,天下的幸运。臣师道已尽,其他皆在太子。谨使掾臣汜再拜回家。”太子复信道“:庄以童蒙,学道九年,无所晓识。《五经》这么广大,圣言幽道,不是天下最聪明的人,岂能精通得了!何况不才如我,敢承教诲面命。从前的先师感谢弟子的有人了,上则通达经旨,弄明章句,下则去家慕乡,求谢师门。现在蒙受下列,不敢有辞,愿您养病加餐,重爱玉体。”
三十年(55)桓荣拜为太常。桓荣开始遭难,与族人桓元卿同挨饿,可桓荣仍讲诵经书不止。元卿嗤笑道“:只是自苦气力,什么时候又会施用呢?”桓荣笑而不应。等到做了太常,元卿叹道:“我是农家出身的人,没想到学问之有用竟这样哩。”显宗即位,尊桓荣以师礼,很受亲近和尊重,拜桓荣二子为郎。桓荣年过八十,自以衰老,几次上书请求退休,每加赏赐。皇上曾经坐车到太常府,叫桓荣坐东面,设几杖,集合百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和桓荣的学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每开口就说:“大师在这里。”礼毕,把太官供具全部赐给太常家。其恩礼就是这样。
永平二年(60),三雍(明堂、灵台、辟雍三宫)初建成,拜桓荣为五更养老。每次举行大射养老礼毕,帝就引桓荣和弟子升堂,执经书自己下语讲说。于是封桓荣为关内侯,食邑五千户。桓荣每次生病,皇上就派使者慰问,太官、太医络绎不绝。后来病重,桓荣上疏谢恩,让还爵土。皇上亲自到他家问安,入街下车,捧着经书上前,抚摸着桓荣,流着眼泪,赐以订床茵、帷帐、刀剑、衣被,好久才走开。从此诸侯将军大夫问疾的,不敢再乘车到门口,都拜倒在床下。桓荣死后,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在首陽山之南。除兄子二人补四百石,都讲生八人补二百石,其余门徒多数做到公卿。
◆丁鸿传,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父丁纟林,字幼春,王莽末年守颍陽尉。世祖略地颍陽,颍陽城守不下,丁纟林说服其县令,便与他一起投降。世祖大喜,大加赏赐,用丁纟林带领兵士先渡河,发檄文给郡国,攻营略地,攻下河南、陈留、川二十一县。
建武元年(25),丁纟林被拜为河南太守。等到封功臣时,皇帝叫大家各言所乐,诸将都占丰邑美县,只有丁纟林愿封本乡。有人对丁纟林说:“人家都想占县,你却只求乡,这是为什么?”丁纟林说:“从前孙叔敖嘱咐儿子,受封时一定求瘠薄之地,今我能薄功小,得到乡亭就很不错了。”皇上听从之,封他为定陵新安乡侯,食邑五千户,后来改封为陵陽侯。丁鸿年十三时,从桓荣学习《欧陽尚书》,三年明白了章句,会论辩,为都讲,于是立志深造,穿上布衣,挑着行李,不远千里求学。起初,丁纟林跟随世祖征伐,丁鸿与弟弟丁盛居在一起,怜爱丁盛幼小而一起过着寒苦生活。等到丁纟林死后,丁鸿应世袭受封,上书让国给丁盛,没有得到回批。已葬父亲,于是挂孝服于庐墓而溜走了,留信给丁盛道:“鸿贪经书,不顾恩义,少而随师学习,生不供养父母,死不能尽孝道,皇天先祖,并不保佑帮助,身受大病,不堪茅土。前次上书言明病情,愿辞爵给弟弟,奏章搁置没有回批,时间迫近当袭封爵土。谨自放弃袭爵,到外寻求良医。如果病治不好,死在沟壑算了。”丁鸿起初与九江人鲍骏同事桓荣为师,两人友情很厚,后来丁鸿逃封,与鲍骏在东海相遇,丁鸿装作不认识鲍骏。鲍骏就挽住丁鸿并且责备道:“从前伯夷、吴季札处在乱世,所以得申其让国之志。《春秋》之大义,不因家事废王事,现在你以兄弟的私情而断绝父亲不灭的基业,可说是聪明吗?”丁鸿很受感动,流泪叹息,于是回去就国,开门教授学徒。鲍骏也上书称丁鸿经学至行,显宗很赏识他。
永平十年(68)皇帝下诏征贤,丁鸿到了即被召见,讲述《文侯之命》篇,皇上赐御衣及绶带,禀食公车,与博士同等礼遇。不久,拜为侍中。
十三年(71),兼射声校尉。
建初四年(80)徙封为鲁陽乡侯。肃宗诏丁鸿与广平王羡和诸儒楼望、成封、桓郁、贾逵等,在北宫白虎观讨论《五经》的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主持承制问难,侍中淳于恭奏上,皇帝亲自称制临决。丁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赞,皇上也多次赞美。当时人叹道:“殿中无双丁孝公。”丁鸿多次受赏赐,拔为校书,于是代替成封为少府。门下从此更盛,远方来的数千人。彭城刘恺、北海巴茂、九江朱伥都做到了公卿。
元和三年(86),改封为马亭乡侯。和帝即位,升迁为太常,永元四年(92)代袁安为司徒。这时窦太后临朝执政,兄弟窦宪各擅威权。丁鸿借日食,上封事道:“臣下听说太陽为陽精,守实不亏,君王之象征;月亮为陰精,盈虚有一定规则,臣子的表象哩。所以日食,臣在君上,陰凌于陽;月满不亏,下面骄盈的缘故。从前周室衰微,皇甫等人专权于外,党类强盛,侵压主势,所以日月薄食。《诗经》上说‘: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酉鬼。’《春秋》记载:日食三十六次,弑君三十二人。变不空生,各以类应。凡威权不可以放下,利器不可以假人。看看往古,近看汉兴,倾危之祸,没有不由此产生。因此三桓专鲁之权,田氏擅齐之政,六卿瓜分晋室,诸吕掌握汉室,统嗣几次变更;哀帝、平帝的末年,宗庙不能祭祀。所以虽有周公之亲,而无周公之德,不得行其权势。“现在大将军窦宪,虽想束力身自约,不敢僭越权势,然而天下远近的百姓都恐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谒辞,求通待报,虽奉符玺,受了台束力,不敢马上便去,久的拖到几十天。背着王室,走向私门,这是上威降低,下权势盛的缘故。人道悖于下面,效验现于上天,虽有隐谋,神明照察其情,垂象见戒,以警告人君。近来,月满先节,过了十五还不亏缺,这是臣下骄傲横溢,违背君王,专功独行的缘故。陛下没有察觉,所以上天再次见戒,应该畏惧,以防大祸临头。《诗经》上说:‘敬天之怒,不敢戏豫。’如果束力政自责,杜渐防微,那么凶妖就会消灭,害除而福降了。“坏崖破岩之水,来源于涓涓的小泉;干云蔽日的大树,起于葱青的小苗。禁微就容易,救末就难,人们没有不忽略于微细,以致成为大祸。恩不忍诲,又不忍割,事情过去之后,没有发生的明镜。臣愚以为左官外附之臣,依托权门,倾覆谄谀,以求容媚的人,应该一切杀光。近来大将军再出,威震州郡,没有不向吏人征赋税,派使者贡献物资。大将军虽说不受,可是物不还主,部署之吏无所畏惧,纵行非法,不伏罪辜,所以海内贪猾成风,竞为奸吏,小民叹息,怨气满腹。臣听说天不可以不刚,不刚则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强,不强则宰牧纵横。应该趁大变之际,改政匡失,来补充天意。”书奏上十多天,皇帝派丁鸿行太尉兼卫尉,屯于南、北宫。于是收缴窦宪大将军的印绶,窦宪和诸弟们都自杀。当时大郡按人口每五六十万举孝廉二人,小郡每二十万并有蛮夷的也举二人,帝认为不均,下交公卿会议。丁鸿与司空刘方上言:“凡按人口作标准的,应有阶品,蛮夷错杂,不得列入数内。自今郡国一律每二十万人每年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举二人,六十万举三人,八十万举四人,百万举五人,百二十万举六人。不满二十万的二年举一人,不满十万的三年举一人。”帝听从了。六年(94)丁鸿死了,赐赠比常礼有增加。

桓荣丁鸿列传相关文章

  • 龚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龚姓氏祖宗:姬和姓氏起源:出自姬姓,为共伯和之后。西周后期,有一个王室贵族叫姬和,被封于共,为伯爵,称为共伯和。当时,周厉王在“国人暴动”中被赶出国都,然后诸侯便推...
  • 老儒韩生》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 - 献县老儒韩生,性刚正,动必遵礼,一乡推祭酒。一日得寒疾,恍惚间,一鬼立前曰:城隍神唤。韩念数尽当死,拒亦无益,乃随去。至一官署,神检籍曰:以姓同,误矣。杖其鬼二十,使送还。韩意不平,上请...
  • 卷三十四》原文翻译 - - 《水经注》下卷 - - 又东出江关,入南郡界。  江水自关,东径弱关、捍关。捍关,廪君浮夷水所置也。弱关在建平、秭归界。昔巴、楚数相攻伐,藉险置关,以相防捍,秦兼天下,置立南郡,自巫东上皆其域也。  ...
  • 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三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 商书·伊训》原文翻译 - - 《尚书》商书 - - 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百官总已以听冢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
  • 商书·汤誓》原文翻译 - - 《尚书》商书 - -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
  •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后60回 - - 话说贾赦贾政带领贾珍等散去,不提。且说贾母这里命将围屏撤去,两席并而为一。众媳『妇』另行擦桌整果,更杯洗箸,陈设一番。贾母等都添了衣,盥漱吃茶,方又入坐,团团围绕。贾母看时,宝...
  • 锦溪、李仲光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锦溪 木兰花(和人女试蓂) 华堂庆晬。一岁应须千百岁,乐事如何。寿酒斟时妹拜哥。 父夸利市。笑道看看生舍弟。同着莱衣。玉树森森奉寿卮。 壶中天(寿陈碧山·十一月十五日...
  • 魏纪九 高贵乡公下甘露元年(丙子、256)》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50章 - - 魏纪九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丙子,公元256年)   [1]春,正月,汉姜维进位大将军。   [1]春季,正月,蜀汉姜维升任为大将军。   [2]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与诸儒论夏少...
  • 卷二百五·列传第九十三》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朱纨,字子纯,长洲人。正德十六年进士。除景州知州,调开州。嘉靖初,迁南京刑部员外郎。历四川兵备副使。与副总兵何卿共平深沟诸砦番。五迁至广东左布政使。二十五年擢右副都御史...
  • 表第二·诸王世表二》原文翻译 - - 《明史》150章 - - 诸王世表二
  • 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五》原文翻译 - - 《元史》150章 - -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上中者拔为将。众莫能弓,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岁乙亥,国王木华黎帅兵南下,俊遂降。己...
  • 李迪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李迪字复古,先世为赵郡人,后来移住幽州。曾祖父李在钦,为躲避五代战乱,又移住濮州。李迪深厚稳重有才学,曾经携带他所写的文章拜见柳开,柳开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并说:“李迪是辅...
  • 志第十九 历五》原文翻译 - - 《新唐书》50章 - - 宝应元年六月望戊夜,月蚀三之一。官历加时在日出后,有交 ,不署蚀。代宗以《至德历》不与天合,诏司天台官属郭献之等,复用《麟德》元纪,更立岁差,增损迟疾、交 会及五星差数,以写《大...
  • 列传第二》原文翻译 - - 《北史》50章 - - 后妃下 齐武明皇后娄氏 蠕蠕公主郁久闾氏 彭城太妃尔朱氏 小尔朱氏 上党太妃韩氏 冯翊太妃郑氏 高阳太妃游氏 冯娘 李娘 文襄敬皇后元氏 琅邪公主 文宣皇后李氏 段昭...
  • 齐废帝郁林王本纪》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废帝郁林王名叫昭业,字叫元尚,小字叫法身,是文惠太子的长子。高帝过去做相王,镇守东府,当时他五岁,在床 前玩耍。高帝正让左右侍从给拔白头发,就问他说:“孩子你说我是谁?&rdquo...
  • 高德政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高德政,字士贞。渤海艹..人。父颢,魏沧州刺史。德政幼年时聪慧机敏,有风神仪表。显祖引荐为开府参军,主管记事,甚是礼遇。高祖又擢升他为相府掾,委以重任。迁黄门侍郎。世宗嗣业,前...
  • 王纮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王纮,字师罗,太安狄那人氏,为小部酋帅。父基,读过许多书,有智略。初随葛荣反叛,荣授其济北王、宁州刺史。后葛荣被朝廷打败,但基据城不降,尔朱荣派遣使者劝喻,他才归顺。荣后用基为府...
  • 上党王高涣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上党 刚肃王高涣,字敬寿,神武帝第七子。姿容雄俊,洒脱不拘。虽是孩童,就十分自信长大后能领兵打仗。因此神武时常夸奖他,也很喜欢他,说:“这个儿子像我。”长大了,力大无...
  • 五行二》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50章 - - 灾火 草妖 羽虫孽 羊祸 《五行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谓火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视之不明,是谓不悊。厥咎舒,厥罚常燠,厥极疾,时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