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后汉书 > 150章 > 郡国四

后汉书

《后汉书》150章郡国四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后汉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郡国四

书籍:后汉书章节:150章更新时间:2017-04-07
(青州、荆州、扬州)
○青州
济南平原乐安北海东莱齐国
○荆州
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长沙
○扬州
九江丹陽庐江会稽吴郡豫章
◆济南国(故齐,文帝分。雒陽东千八百里。)十城,户七万八千五百四十四,口四十五万三千三百八。
〖东平陵〗有铁。有谭城。有天山。
〖著〗
〖於陵〗
〖台〗
〖菅〗有赖亭。
〖土鼓〗
〖梁邹〗
〖邹平〗
〖东朝陽〗
〖历城〗有铁。有巨里聚。
◆平原郡(高帝置。雒陽北一千三百里。)九城,户十五万五千五百八十八,口百万二千六百五十八。
〖平原〗
〖高唐〗湿水出。
〖般〗
〖鬲〗侯国。夏时有鬲君,灭浞,立少康。
〖祝阿〗春秋时曰祝柯。有野井亭。
〖乐陵〗
〖湿陰〗
〖安德〗侯国。
〖厌次〗本富平。明帝更名。
◆乐安国(高帝西平昌置,为千乘,永元七年更名。雒陽东千五百二十里。)九城,户七万四千四百,口四十二万四千七十五。
〖临济〗本狄,安帝更名。
〖千乘〗
〖高菀〗
〖乐安〗
〖博昌〗有薄姑城。有贝中聚。有时水。
〖蓼城〗侯国。
〖利〗故属齐。
〖益〗侯国。故属北海。
〖寿光〗故属北海。有灌亭。
◆北海国(景帝置。建武十三年省菑川、高密、胶东三国,以其县属。)十八城,户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一,口八十五万三千六百四。
〖剧〗有纪亭,古纪国。
〖营陵〗
〖平寿〗有斟城。有寒亭,古寒国,浞封此。
〖都昌〗
〖安丘〗有渠丘亭。
〖淳于〗永元九年夏。有密乡。
〖平昌〗侯国,故属琅邪,有蒌乡。
〖朱虚〗侯国,故属琅邪,永初元年属。
〖东安平〗故属菑川。六国时曰安平。有酅亭。
〖高密〗侯国。
〖昌安〗侯国,安帝复。
〖夷安〗侯国,安帝复。
〖胶东〗侯国。
〖即墨〗侯国。有棠乡。
〖壮武〗安帝复。
〖下密〗安帝复。
〖挺〗
◆东莱郡(高帝置。雒陽东三千一百二十八里。)十三城,户十万四千二百九十七,口四十八万四千三百九十三。
〖黄〗
〖牟平〗
〖惤〗侯国。
〖曲成〗侯国。
〖掖〗侯国。有过乡。
〖当利〗侯国
〖东牟〗侯国。
〖昌陽〗
〖卢乡〗
〖长广〗故属琅邪。
〖黔陬〗侯国,故属琅邪。有介亭。
〖葛卢〗有尤涉亭。
〖不其〗侯国,故属琅邪。
◆齐国(秦置。雒陽东千八百里。)六城,户六万四千四百一十五,口四十九万一千七百六十五。
〖临菑〗本齐,刺史治。
〖西安〗有棘里亭。有蘧丘里,古渠丘。
〖昌国〗
〖临朐〗有三亭,古郱邑。
〖广〗
〖般陽〗故属济南。
右青州刺史部,郡、国六,县六十五。
◆南陽郡(秦置。雒陽南七百里。)三十七城,户五十二万八千五百五十一,口二百四十三万九千六百一十八。
〖宛〗本申伯国。有南就聚。有瓜里津。有夕陽聚。有东武亭。
〖冠军〗邑。
〖叶〗有长山,曰方城。有卷城。
〖新野〗有东乡,故新都。有黄邮聚。
〖章陵〗故舂陵,世祖更名。有上唐乡。
〖西鄂〗
〖雉〗
〖鲁陽〗有鲁山。有牛兰累亭。
〖犨〗
〖堵陽〗
〖博望〗
〖舞陰〗邑。
〖比陽〗
〖复陽〗侯国。有杏聚。
〖平氏〗桐柏大复山,淮水出。有宜秋聚。
〖棘陽〗有蓝乡。有黄淳聚。
〖湖陽〗邑。
〖随〗西有断蛇丘。
〖育陽〗邑。有小长安,有东陽聚。
〖涅陽〗
〖陰〗
〖酂〗
〖邓〗有?聚。
〖山都〗侯国。
〖郦〗侯国
〖穰〗
〖朝陽〗
〖蔡陽〗侯国。
〖安众〗侯国。
〖筑陽〗侯国。有涉都乡。
〖武当〗有和成聚。
〖顺陽〗侯国,故博山。有须聚。
〖成都〗
〖襄乡〗
〖南乡〗
〖丹水〗故属弘农。有章密乡。有三户亭。
〖析〗故属弘农,故楚白羽邑。有武关,在县西。有丰乡城。
◆南郡(秦置。雒陽南一千五百里。)十七城,户十六万二千五百七十,口七十四万七千六百四。
〖江陵〗有津乡。
〖巫〗西有白帝城。
〖秭归〗本国。
〖中卢〗侯国。
〖编〗有蓝口聚。
〖当陽〗
〖华容〗侯国。云梦泽在南。
〖襄陽〗有阿头山。
〖邔〗侯国。有犁丘城。
〖宜城〗侯国。
〖鄀〗侯国。永平元年夏。
〖临沮〗侯国。有荆山。
〖枝江〗侯国。本罗国。有丹陽聚。
〖夷道〗
〖夷陵〗有荆门,虎牙山。
〖州陵〗
〖很山〗故属武陵。
◆江夏郡(高帝置。雒陽南千五百里。)十四城,户五万八千四百三十四,口二十六万五千四百六十四。
〖西陵〗
〖西陽〗
〖轪〗侯国。
〖鄳〗
〖竟陵〗侯国。有郧乡。有章山,本内方。
〖云杜〗
〖沙羡〗
〖邾〗
〖下雉〗
〖蕲春〗侯国。
〖鄂〗
〖平春〗侯国。
〖南新市〗侯国。
〖安陆〗
◆零陵郡(武帝置。雒陽南三千三百里。)十三城,户二十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四,口百万一千五百七十八。
〖泉陵〗
〖零陵〗有陽朔山,湘水出。
〖营道〗南有九疑山。
〖营浦〗
〖泠道〗
〖洮陽〗
〖都梁〗有路山。
〖夫夷〗侯国。
〖始安〗侯国。
〖重安〗侯国,故钟武,永建三年更名。
〖湘乡〗
〖昭陽〗侯国。
〖烝陽〗侯国,故属长沙
◆桂陽郡(高帝置。山领山。在雒陽南三千九百里。)十一城,户十三万五千二十九,口五十五一千四百三。
〖郴〗有客岭山。
〖便〗
〖耒陽〗有铁。
〖陰山〗
〖南平〗
〖临武〗
〖桂陽〗
〖含洭〗
〖浈陽〗有{乍}领山。
〖曲江〗
〖汉宁〗永和元年置。
◆武陵郡(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更名。雒陽南二千一百里。)十二城,户四万六千六百七十二,口二十五万九百一十三。
〖临沅〗
〖汉寿〗故索,陽嘉三年更名,刺史治。
〖孱陵〗
〖零陽〗
〖充〗
〖沅陵〗先有壶头山。
〖辰陽〗
〖酉陽〗
〖迁陵〗
〖镡成〗
〖沅南〗建武二十六年置。
〖作唐〗
◆长沙郡(秦置。雒陽南二千八百里。)十三城,户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五十四,口百五万九千三百七十二。
〖临湘〗
〖攸〗
〖荼陵〗
〖安城〗
〖霝阝〗
〖湘南〗侯国。衡山在东南。
〖连道〗
〖昭陵〗
〖益陽〗
〖下隽〗
〖罗〗
〖醴陵〗
〖容陵〗
右荆州刺史部,郡七,县、邑、侯国百一十七。
◆九江郡(秦置。雒陽东一千五百里。)十四城,户八万九千四百三十六,口四十三万二千四百二十六。
〖陰陵〗
〖寿春〗
〖浚遒〗
〖成德〗
〖西曲陽〗
〖合肥〗侯国
〖历陽〗侯国,刺史治。
〖当涂〗有马丘聚,徐凤反于此。
〖全椒〗
〖钟离〗侯国。
〖阜陵〗
〖下蔡〗故属沛。
〖平阿〗故属沛。有徐山。
〖义成〗故属沛。
◆丹陽郡(秦鄣郡,武帝更名。雒陽东二千一百六十里。建安十三年,孙权分新都郡。)十六城,户十三万六千五百一十八,口六十三万五百四十五。
〖宛陵〗
〖溧陽〗
〖丹陽〗
〖故鄣〗
〖於潜〗
〖泾〗
〖歙〗
〖黝〗
〖陵陽〗
〖芜湖〗中江在西。
〖秣陵〗南有牛渚。
〖湖熟〗侯国。
〖句容〗
〖江乘〗
〖春穀〗
〖石城〗
◆庐江郡(文帝分淮南置。建武十三年省六安国,以其县属。雒陽东一千七百里。)十四城,户十万一千三百九十二,口四十二万四千六百八十三。
〖舒〗有桐乡。
〖雩娄〗侯国。
〖寻陽〗南有九江,东合为大江。
〖潜〗
〖临湖〗侯国。
〖龙舒〗侯国。
〖襄安〗
〖皖〗有铁。
〖居巢〗侯国。
〖六安〗国。
〖蓼〗侯国。
〖安丰〗有大别山。
〖陽泉〗侯国。
〖安风〗侯国。
◆会稽郡(秦置。本治吴,立郡吴,乃移山陰。雒陽东三千八百里。)十四城,户十二万三千九十,口四十八万一千一百九十六。
〖山陰〗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有浙江。
〖鄮〗
〖乌伤〗
〖诸暨〗
〖馀暨〗
〖太末〗
〖上虞〗
〖剡〗
〖馀姚〗
〖句章〗
〖鄞〗
〖章安〗故治,闽越地,光武更名。
〖永宁〗永和三年以章安县东瓯乡为县。
〖东部〗侯国。
◆吴郡(顺帝分会稽置。雒陽东三千二百里。)十三城,户十六万四千一百六十四,口七十万七百八十二。
〖吴〗本国。震泽在西,后名具区泽。
〖海盐〗
〖乌程〗
〖馀杭〗
〖毗陵〗季札所居。北江在北。
〖丹徒〗
〖曲阿〗
〖由拳〗
〖安〗
〖富春〗
〖陽羡〗邑。
〖无锡〗侯国。
〖娄〗
◆豫章郡(高帝置。雒陽南二千七百里。)二十一城,户四十万六千四百九十六,口百六十六万八千九百六。
〖南昌〗
〖建城〗
〖新淦〗
〖宜春〗
〖庐陵〗
〖赣〗有豫章水。
〖雩都〗
〖南野〗有台领山。
〖南城〗
〖鄱陽〗有鄱水。黄金采。
〖历陵〗有傅易山。
〖馀汗〗
〖鄡陽〗
〖彭泽〗彭蠡泽在西。
〖柴桑〗
〖艾〗
〖海昬〗侯国。
〖平都〗侯国,故安平。
〖石陽〗
〖临汝〗永元八年置。
〖建昌〗永元十六年分海昬置。
右扬州刺史部,郡六、县邑、侯国九十二。

郡国四相关文章

  • 齐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50章 - - 姓氏:齐姓氏祖宗:姜太公姓氏起源:出自姜姓,齐姓始祖为姜太公子牙,是炎帝之后,发源于山东 省营丘(临淄)。姜太公封齐的故事,流传很广。姓姜名尚,字子牙,以国名为姓,称为吕尚。当时商朝几...
  • 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恒》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劝学篇 - - 诸位贤弟足下:  十一前月八日,已将日课抄与弟阅,嗣后每次家书,可抄三叶付回。日课本皆楷书,一笔不苟,惜抄回不能作楷书耳。  冯树堂时攻最猛,余亦教之如弟,知无不言。可惜弟不能...
  •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原文翻译 - - 《儒林外史》上卷 - - 话说匡超人望见自己家门,心里欢喜,两步做一步,急急走来敲门。母亲听见是他的声音,开门迎了出来,看见道:“小二,你回来了?”匡超人道:“娘,我回来了!”放下行李,整一...
  • 木瓜》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杜徐》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僧道部 - - 杜徐 一僧赴宴而归。人问坐第几席,答曰:“首席是姓杜的,次席是姓徐的,杜徐之下,就是贫僧了。” 天报 老僧往后园出恭,误被笋尖搠入臀眼,乃唤疼不止。小沙弥见之。...
  • 吴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50章 - - 姓氏:吴 姓氏祖宗:泰伯 姓氏起源: 1、出自舜帝有虞氏。 2、是颛顼帝的名臣吴权的后裔。 3、《通志·氏族略》记载:“泰伯封于吴,子孙以国为氏。”即吴国始...
  • 水衡都尉二事》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50章 - - 龚遂为渤海大守,宣帝召之,议曹王生愿从,遂不忍逆。及引入宫,王生随后呼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渤海,宜曰:皆圣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遂受其言。上果问以治状,遂对...
  • 刘子才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刘子才 兰陵王(赋胡伯雨别业) 此何夕。天水空明一碧。商量赋、如此江山,几个斜阳了今昔。荒台步晚色。沙鸟依稀曾识。啼外,人远未归,江阔晴虹卧千尺。 残碑藓痕积。记当日清游,夫...
  • 葛胜仲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100章 - - 葛胜仲 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 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围兽火,倾酒绿,借颜红。 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
  • 道经·第二十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道经 - -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吨吨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眾人皆有餘,而我独若遗。我...
  • 道经·第十六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道经 - - 致虚,极;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全,全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 成公·成公八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50章 - - 【经】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晋栾书帅师侵蔡。公孙婴齐如莒。宋公使华元来聘。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
  • 张邦昌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举进士,连续升任为大司成,因训导失职,贬为崇福宫提举,知光、汝二州。政和(1111~1117)末,由知洪州改为礼部侍郎。第一个请求把崇宁、大观以来出现的特殊...
  • 吕祖谦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吕祖谦,字伯恭,是尚书右丞吕好问的孙子。从他祖父时候起,其家便居住在婺州。吕家向为书香门第,藏书甚丰,这就给吕祖谦小时候的启蒙教育及后来从事学问研究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 萧正德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50章 - - 萧正德字公和,从小凶狠奸邪,结交 无赖亡命徒,盗掘坟墓,屠杀 耕牛,又好打猎。齐朝建武年间,梁武帝还没有生子,收养他作儿子。等平定建康以后,生下昭明太子,正德还归本家。天监初年,封他...
  • 宋后废帝本纪》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后废帝名叫刘昱,字德融,是明帝的长子。大明七年(463)正月二十六日,生在尉卫府。废帝的母亲陈氏,是李道儿的妾,明帝把她娶了过来,所以人们称废帝为李氏子,废帝也自称李将军。明帝的...
  • 张仪说秦王曰》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至8卷 - - 《战国策》卷三 秦策一(张仪说秦王曰) 【提要】张仪,战国时代与苏秦齐名的说客、谋士,纵横家中连横派的领军人物和最高首脑。张仪也擅长于战略谋划、长篇游说和辩论,张仪在运用...
  • 韩愈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卷三百三十七 卷337_1 《北极赠李观》韩愈 北极有羁羽,南溟有沉鳞。 川源浩浩隔,影响两无因。 风云一朝会,变化成一身。 谁言道里远,感激疾如神。 我年二十五,求友昧其人。 哀歌...
  • 岑参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九十八 卷198_1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岑参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
  • 连翘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连翘 释名 异翘、旱莲子、兰华、三廉,根名连轺、竹根。 气味 (茎、叶)苦、平、无毒。 (翘根)甘、寒、平、有小毒。 主治 1、瘰疬结核,用连翘、脂订等分为末,随时吞服。 2、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