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百战奇略 > 第二卷 > 客战

百战奇略

《百战奇略》第二卷客战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是明代军事著作,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明弘治十七年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李赞,称该书是“极用兵之妙,在兵家视之。

《百战奇略》章节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客战

书籍:百战奇略章节:第二卷更新时间:2018-05-05
【原文】
凡战,若彼为主、我为客,唯务深入。深入,则为主者不能胜也。谓客在重地①,主在散地②故耳。法曰:“深入则专。”③汉韩信④、张耳⑤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⑥击赵。赵王⑦及成安君陈馀⑧聚兵井陉口,众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⑨说成安君曰:“闻汉韩信涉西河⑩,虏魏豹⑾,擒夏悦⑿,新喋血阏与⒀。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以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⒁,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⒂,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⒃,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⒄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能斗⒅,退不能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十日,两将之头可悬麾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则,必为所擒。”成安君自以为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果被杀。⒆

【译文】
大凡战争,如果敌方是在本土防守,而我方处于进攻地位时,就务必要深入敌国腹心地区。深入其腹心地区,就会使敌人不能取得胜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客军”深入敌国腹心地区,因无返顾之路,只能拚命进击;而“主军”处于本国作战,士兵思乡恋土,易于逃散致败的缘故。诚如兵法所说:“深入敌人腹心地区作战,将士就会专心致志地去杀敌。”西汉初年,韩信与张耳奉刘邦之命率兵数万,企图东下井陉,进攻赵国。赵王歇和辅佐他的成安君陈馀调集部队扼守井陉口,号称二十万众。广武君李左车劝成安君陈馀说:“听说汉将韩信从黄河西岸东渡,俘虏了魏王豹,活捉了夏悦,刚刚血洗了阏与。如今又以张耳为辅佐,商议要攻占赵国,此是乘胜而离开本国实施远征,其兵锋所向是不可阻挡的。但我听说,从千里以外运送军粮,士兵就会面有饥色;临时打柴割草而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如今井陉这条道路,车辆无法并列通行,骑兵不能并排行走,汉军行进在数百里的狭长道路上,他们的运粮车势必落在部队之后。希望您暂且拨给我奇兵三万人,抄小路拦截他们的辎重粮草;而您就凭据深沟高垒,固守防御,不与其交战。这样,他们向前无法交战,退后无法撤兵,我用奇兵切断其后路,使他们在野外掠不到粮草,不出十天,韩、张两将之头就会悬挂在将军的指挥旗下。希望您能认真考虑我的计策,不然的话,必将为他们所擒获。”成安君陈馀自以为正义之师不使用诈谋奇计,根本不采纳李左车的计策,其后果然被韩信部队所杀。

【解析】
本篇以《客战》为题,旨在阐述深入敌境实施进攻作战的“客军”应注意掌握的问题。它认为,进攻固守本土的敌人,只有深入敌境纵深地区作战,才能战胜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战胜。因为,这是由于深入敌境纵深地区,士卒无路可逃,只能拚死作战;敌人在本国作战因思乡恋土容易逃散的缘故。“深入则专”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意思是说,深入敌境纵深地区,就能专心致志地对敌作战。战争的地理条件,虽然是影响部队作战心理的一个因素,但决定军心士气消长的,主要是战争的性质和目的。本篇取义于《孙子兵法》的有关思想观点,进一步阐述了地理条件对部队作战心理的影响作用,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然而,如果仅仅看到地理条件对军心士气的影响,而忽视战争性质和目的对军心士气消长的决定性作用,这就失之偏颇了。对此是不可不加注意的。西汉初年,汉将韩信攻赵的井陉之战,赵军的失败,主要是由于赵军主帅陈馀作战指导失误造成的。当时,陈馀率众号称二十万,从兵力对比看,明显优于汉军(数万),他恃众轻敌,急欲同汉军决战。谋臣李左车根据汉军“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和千里运粮、供应困难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深沟高垒、坚壁不出的方针,以奇兵迂回汉军背后,夺其辎重,断其粮道,置汉军于“前不得斗,退不得还”(见《史记·淮阴侯列传》,下同)的困难境地,然后伺机决战,必能获胜。但是,身居主帅之位的陈馀却以“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为辞,拒绝了李左车的正确战略主张,从而失去了固守待机、以计取胜的条件。而汉军主帅韩信正是利用了陈馀恃众轻敌、急于决战的骄躁心理,采取正面列阵诱敌出战与设伏袭占敌营相结合的指导方针,一举歼灭赵军,击斩陈馀,活捉了赵王歇,创造了“客军”深入敌境实施进攻作战的成功战例。

【注释】
①重地:《孙子兵法》所使用的军事术语。谓深入敌境,背后有许多敌人城邑的地区。②散地:《孙子兵法》军事术语。马本及诸本皆误作“轻地”。据《孙子兵法·九地篇》称:“主军”乃是“自战其地”,而“自战其地为散地”,故改。③深入则专: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④韩信:西汉初名将。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初从项羽,后归刘邦,被任为大将。楚汉战争中,刘邦采其策,攻占了关中。刘邦在荥阳、成皋间与项羽相持时,派韩信抄袭项羽后路,破赵取齐,占据黄河下游地区,被封为齐王;不久率军与刘邦会合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汉朝建立,改封其为楚王。后因被告谋反,为吕后所杀。⑤张耳:秦末大梁(今河南开封)人。陈胜起义时,他与陈馀从武臣北定赵地,武臣为赵王,他为丞相。陈胜起义失败后,他受项羽分封为常山王。后因与陈馀有隙,弃项投刘邦,改封赵王。⑥井陉:故址在今河北井陉西北。⑦赵王:即赵王歇。⑧陈馀:秦末大梁人。陈胜起义后,奉命与张耳从武臣进占赵地。武臣被杀后,他与张耳共立旧贵族赵歇为王;后迫走张耳,自为代王。在韩信破赵之战中兵败被杀。⑨李左车:西汉初赵王歇之谋士。⑩西河:指黄河。⑾魏豹:战国时魏国贵族。秦末陈胜起义时立其兄咎为魏王。秦将章邯攻魏,咎被迫自杀,豹逃至楚,借兵攻下魏地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项羽大封诸侯,改封豹为西魏正,后为韩信所虏杀。⑿夏悦:西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七月,夏悦奉陈馀命与张同往说齐王田荣共击常山王张耳,大破之。其它事迹不详。⒀阏与:古邑名。战国韩地,后属赵。故址在今山西和顺。⒁远斗:马本及唐本皆误作“远阏”,今从王本、汪本。⒂樵苏后爨:谓打柴烧饭。樵苏,打柴割草;爨(cuàn),烧火煮饭。⒃方轨:两车并行谓之方轨。⒄间道:偏僻小路。⒅斗:马本及诸本皆作“进”,不尽原义,故据史校改。⒆本篇史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客战相关文章

  • 谕纪泽·料理丧母之后事离京》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治家篇 - - 字谕纪译儿,  七月廿五日丑正二刻,余行抵安徽太湖县之小池驿,惨闻吾母大故,余德不修,无实学而有虚名,自知当有祸变,惧之久矣。不谓天不陨灭我身,反而灾及我母,回思吾平日隐愚大罪,不...
  • 为正义而言》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这...
  • 万章章句上·第八节》原文翻译 - - 《孟子》万章章句 - - 万章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有诸乎?”  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颜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
  • 离娄章句下·第十三节》原文翻译 - - 《孟子》离娄章句 - -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 女曰鸡鸣》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
  • 丰卦》原文翻译 - - 《周易·易经》后32卦 - - (雷火丰)震上离下《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
  • 第九十回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郎惊叵测》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后60回 - - 却说黛玉自立意自戕之后,渐渐不支,一日竟至绝粒。从前十几天内,贾母等轮流看望,他有时还说几句话,这两日索『性』不大言语。心里虽有时昏晕,却也有时清楚。贾母等见他这病不似无因...
  • 用刑》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外篇 - - 抱朴子曰:莫不贵仁, 而无能纯仁以致治也;莫不贱刑, 而无能废刑以整民也. 或云:“明後御世, 风向草偃. 道洽化醇, 安所用刑? ”余乃论之曰:“夫德教者, 黼黻...
  • 秦用他国人》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50章 - - 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如齐之田忌,田婴、田文,韩之公仲、公叔,赵之奉阳、平原君,魏王至以太子为相。独秦不然,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魏人公...
  • 昭公·昭公二十二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50章 - - 【经】二十有二年春,齐侯伐莒。宋华亥、向宁、华定自宋南里出奔楚。大蒐于昌间。夏四月乙丑,天王崩。六月,叔鞅如京师,葬景王,王室乱。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秋,刘子、单子以...
  • 僖公·僖公十七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00章 - - 【经】十有七年春,齐人、徐人伐英氏。夏,灭项。秋,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九月,会至自会。冬十有二月乙亥,齐侯小白卒。   【传】十七年春,齐人为徐伐英氏,以报娄林之役也。  ...
  • 卷一百八·列传第四十六》原文翻译 - - 《金史》150章 - - 胥鼎,字和之,尚书右丞持国之子也。大定二十八年擢进士第,入官以能称,累迁大理丞。承安二年,持国卒,去官。四年,尚书省起复为著作郎。上曰:“鼎故家子,其才如何?”宰臣奏曰:&l...
  • 高遵裕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高遵裕,字公绰,是忠武军节度使高琼的孙子。因父亲的恩荫历迁供备库副使、镇戎军驻泊都监。夏人入侵大顺城,李谅祚中箭逃走。恰好英宗去世,派高遵裕向西夏告哀,到达宥州祖庙,夏人派...
  • 杂传第三十七》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翟光邺   翟光邺,字化基,濮州鄄城人也。其父景珂,倜傥有胆气。梁、晋相距于河上,景珂率聚邑人守永定驿,晋人攻之,逾年不能下,景珂卒战死。光邺时年十岁,为晋兵所掠,明宗爱其颖...
  • 列传第五十二》原文翻译 - - 《北史》100章 - - 韦孝宽(兄敻 敻子世康) 韦瑱(子师) 柳虬(弟桧 庆庆子机 机子述 机弟弘 旦肃 机从子謇之) 韦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也,少以字行。世为三辅著姓。祖直善,魏冯翊、扶风二郡守。...
  • 沈文阿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沈文阿字国卫,吴兴武康人。父沈峻,以儒学闻名于梁代,授职为桂州刺史,未赴任。 文阿性情刚强,颇有体力,少时习 学父业,精心研讨章句之学。外祖父太史叔明,舅父王慧兴均通晓经学,于是...
  • 管蔡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管叔鲜和蔡叔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 武王同母兄弟有十人。 母亲叫太姒,是文王的正妃。 太姒的大儿子叫伯邑考,二儿是武王姬发,三儿是管叔鲜,四儿是周公旦,五儿是蔡叔度,...
  • 赵太后新用事》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7至24卷 - - 《战国策》卷二十一 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 【提要】“触龙说赵太后”此章已成为千古名篇,古往近来的学生士子们无不从小诵读。就此章的主旨而言,说明真正的关爱孩子...
  • 虎掌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虎掌 释名 虎膏、鬼 。 气味 苦、温、有大毒。 主治 1、中风口噤目闭。用天南星研为末,加白龙脑等分,调匀。每次用手指点末擦啮二、三十遍,口自开。此方名“开失散&rdqu...
  •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细辛 释名 亦名小辛、少辛。 气味 辛、温、无毒。李时珍说:辛、温能散,所以各种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带气、惊 等症,可用本品治疗。 主治 1、中风(突然倒下,不省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