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魏书 > 150章 > 李业兴传

魏书

《魏书》150章李业兴传

《魏书》是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北齐魏收。该书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1卷。《魏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也是它的重要性之所在,即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的史书是记载汉族的历史。

《魏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李业兴传

书籍:魏书章节:15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祖父李虬,父玄纪,都因儒学渊博被推举为孝廉。玄纪死于金乡令任上。李兴业少年时代就很忠直,潜心学习,负书从师,不怕辛苦。精研经书章句,爱看奇闻异说。稍晚在赵、魏之间师事徐遵明。当时有渔陽人鲜于灵馥也聚徒讲学,而遵明声誉还没多高,著录尚少。业兴于是到灵馥的学校中去,看起来像个学生。灵馥于是说:“李生你久随徐遵明都学到了些什么?”业兴默不作声。等到灵馥讲说《左传》,业兴拣几条传中大义问灵馥,灵馥无法回答。于是业兴振衣而起说:“羌弟子正像我这样!”扬长而归。从此以后,灵馥的学生纷纷改换门庭,来到徐遵明这里。徐遵明学生大增,全是李业兴的功劳。
后来,李业兴广泛涉猎百家之学,图纬、占卜、天文各种学问无不详知明晓,尤其擅长算术历法。李业兴虽然贫寒,却很自负傲气,如别人礼待不周,即使权贵之人,他也不低头。后来当王遵业的门客。被推举为孝廉,任校书郎。因当时流行赵匪欠的历法,这部历法节气比时间变化晚了一些节拍,延昌年间,李业兴编出一部《戊子元历》献给朝廷。当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自献上一部新的历法,世宗下诏,让把它们合为一部。张洪等人于是共同推荐李兴业为主,编成《戊子历》。正光三年(522),奏请推行新历。事情记录在《律历志》。迁任奉朝请。临海王元。。征伐蛮族引征他为骑兵参军。后来广陵王元渊北征,又为外兵参军。李业兴考虑到殷商甲寅历,黄帝辛卯历,空有积元,术数亡缺,业兴又加以修订,各写一卷,又流传于世。
建义初年(528),授官典仪注,没多久升任著作佐郎。永安二年(529),因他以前造历书的功劳,朝廷赐给他长子伯爵位。后来因居丧解职,不久又恢复原职。元晔窃居魏政权,任他为通直散骑侍郎。普泰元年(531),淘汰侍官,李业兴仍在通直郎位,又加授宁朔将军。后又授征虏将军、中散大夫,仍在通直职位。太昌初年(532),转任散骑侍郎,因他典制仪式勤勤恳恳,特地赏升一阶,除授平东将军、光禄大夫,不久又加安西将军。后又以出帝登基时,参与安排典礼仪式,被封为屯留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转任中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永熙三年(534)二月,出帝祭神,李业兴与魏季景、温子升、窦援为帝选祭辞。后来选入内宫,任帝侍读。
魏都刚迁到邺城时,起部郎中辛术启奏说:“如今皇驾东移,百般创始,营造一事,必须合乎节度。上应参照前代范式,下应比照京洛规模。如今邺都虽旧,房基殿址毁灭,又加上当初图样模糊,营造事宜应该审定。臣虽居职在此,但不精古式,国家大事不敢妄自定夺。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是硕学大儒,博闻多识,营造大事,应征求他的意见。现在请求皇上让我到他那里去展披图记,考定是非,验古论今,仔细定夺,召集画工并所须调度,设计新图,申奏皇上裁决。臣希望开始营造的时候,百事顺当。”皇帝下诏,同意这个意见。天平二年(535),朝廷提升李业兴为镇南将军,不久又任侍读。这时尚书右仆射、营构大将军高隆之被召修缮治理三署乐器、衣服以及百戏之类,高隆之奏请李业兴一同参预此事。
天平四年(537),与兼散骑常侍李谐、兼吏部郎卢元明一起出使萧衍。萧衍的散骑常侍朱异问李业兴:“魏国洛中的委粟山是帝都的南郊吗?”业兴说:“委粟是园丘,不是南郊。”朱异说:“北边郊、丘不是同一个地方,用的是郑侯之义。我们这里只用王义。”李业兴说:“是的,洛京郊、丘之处专门采用郑解。”朱异说:“如像这样,女子降嫁旁亲也从郑义不?”业兴说:“这一桩事,也不全从。像你说的这儿专从王义,丧期应为二十五个月,为什么王俭的《丧礼》上写除去丧服应为二十七个月呢?”朱异没法回答。李业兴又说:“我昨天看见明堂建制是四根柱子的方形屋宇,都没有五九的室制,应当是裴危页所制。明堂上圆下方,裴只去除侧室而已。而今却见明堂上面不圆,是怎么回事?”朱异说:“圆方之说,经典无记载,为什么以方怪明堂?”李业兴说:“圆方之言,出处很明确,只是你没有看见罢了。我见你记录的梁主《孝经义》也说上圆下方,你今天又说没有此说,岂不是自相矛盾?”朱异说:“若是这样,圆方之说出自何经?”李业兴说:“出自《孝经·援神契》。”朱异说:“纬侯之书,有什么可信的?”李业兴说:“你若不信,《灵威仰》、《叶光纪》之类经典也属无稽之列,你信不?”朱异不答。
萧衍亲自问李业兴说:“听说你擅长经义,儒、玄之中有何深研?”业兴说:“少年作为书生,只读五典,至于深义,不辨通释。”萧衍问:“《诗经·周南》,王者之风,系指周公;《邵南》,仁贤之风,系指邵公。什么叫‘系’?”李业兴回答说:“郑玄注《仪礼》说:过去大王、王季居住岐陽,实行《邵南》之教,以兴王业。等到文王施行《周南》之教以受周命。在丰地建都城,分原来地方给二公。所以名‘系’。”萧衍又问:“如是故地,应该自己统管,为什么要分封给二公?”李兴业说:“文王作为诸侯时所居守的封国,既登上皇位之后,便不能再守留原来作为诸侯所守之地,所以分封二公。”萧衍又问:“《乾卦》开头称‘潜龙’,二称‘见龙’,到第五称‘飞龙’。其实首卦可以称为‘虎’。”提问颇怪。业兴回答说:“我学识肤浅,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萧衍又问:“《尚书》‘正月初一受终文祖’,这是何种历法?”李业兴回答说:“这是夏历正月。”萧衍说:“你从哪知道?”业兴说:“查《尚书中候运行篇》说‘日月开始’,故知是夏正。”萧衍又问:“尧时以哪一月为正?”业兴回答说:“从尧以上,书典无记,实在不知何月为正。”萧衍又说:“‘寅宾出日’,即是正月。‘日中星鸟,是殷仲春’,即是二月。这出自《尧典》,怎么可以说尧时不知道用什么历法?”业兴回答说:“虽然三正不同,说时节都根据夏历正月。《周礼》,仲春二月男女中未婚者相会。这话虽然出自周朝书籍,月份指的也是夏时。尧的日月,也当如此。但我所见典册不多,无法辨析清楚。”萧衍又说:“《礼》载,原壤的母亲死了,孔子帮助其洗棺。原壤叩木唱着说:‘很久了,我与音乐久违了。狸首并排怡然,我握你手心情舒畅。’孔子是圣人,而与原壤是朋友?”业兴回答说:“郑玄注说:孔子自己有解释,叫亲人不失其为亲人,故交还是故交。”萧衍又问:“原壤哪里人?”业兴回答说:“郑玄注说:原壤,孔子幼少时的朋友。所以是鲁国人。”萧衍又问:“孔子是圣人,所留下的所做所为必可为效法的对象。原壤不孝,有悖人伦,孔子何以存故旧的小节,废原壤不孝的大罪?”李业兴回答说:“原壤所做,事自明显。孔子与他幼小之交,不是今始,既没有大的原因,怎么能舍弃不管?孔子深明故交之义,合于道理。”萧衍又问:“孔子圣人,为什么书录原壤一事,作为千秋万代效法的对象?”李业兴回答说:“这是后人所录,不是孔子自述。就像合葬于防之类事情,像这样的情况,《礼记》之中,不下百处。”萧衍又问:“《易》说太极,是有还是无?”业兴回答说:“所传太极是有,只因我一向不深研此类玄学,不敢妄自对答。”
回来兼散骑常侍,加中军大将军。后来撤除议事省,皇帝下诏让右仆射高隆之及众朝官与李业兴等人在尚书省讨论制定五礼。兴和初年,又编《甲子元历》,当时被采用。又参与讨论《麟趾新制》。武定元年(543),除授国子祭酒,仍任侍读。武定三年(545),出任太原太守。齐献武王每次出朝征讨,时常求教于他。武定五年(547),齐文襄王引荐他任中外府谘议参军,后因事被软禁起来。李业兴于是创《九宫行棋历》,以五百为一章,四千四十为一部,九百八十七为斗分,还以己未为元,此历始终相系,不再移转像一般历法,与今天的历法方式不同。至于节气时序交合分离,日影度数盈缩,则一样。武定七年(549),死在软禁地,年六十六岁。
李业兴爱好书籍,收集不已,亲手补治残缺,亲自加以题帖,家藏书籍,积至万卷。而他则读书不止,常有异事发现,众儒者佩服他的学识渊博。李业兴性格豪爽侠义,重义气。如人家有急难,投奔他那里,他便收留藏匿。人家与他情投意合,他便能倾注身心,绝不吝啬。如有矛盾,他便会中伤别人,以至于怒形于色,横加诅骂。性情又很急躁偏狭,以至于辩论的时候,高声粗语,伸拳振臂,没有儒者风度。他经常跟别人说:“只要说我好,虽然我明知那是假话,但比说坏处强。”只求进职,忌讳他人比他强,做起事来不问后果,当时的人因这一点,厌恶他。但他学术精深的程度,当时无人能赶得上。
子李崇祖,武定年间,任太尉外兵参军。
崇祖弟遵祖,太昌年间(532),业兴把长子伯的爵位传给了他。齐立国,按例降爵。

李业兴传相关文章

  • 鬼病》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 - 文安王岳芳言,其乡有女巫能视鬼,尝至一宦家,私语其仆妇曰:某娘子床前一女鬼,著惨绿衫,血渍胸臆,颈垂断而不殊,反折其首,倒悬于背后,状甚可怖,殆将病乎。俄而寒热大作,仆妇以女巫言告,具楮...
  • 季秋纪》原文翻译 - - 《吕氏春秋》纪 - - 【季秋】  一曰: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无射。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候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豺则祭兽...
  • 慎爵》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九 - - 郁离子谓执政者曰:“物之所贵于天下者,以其少有而难得也。如使明珠如沙,黄金如土,则人皆得而有之,其何以能贵乎?故服有章,爵有等,使人不可以妄觊,然后王命尊而荣辱行。此鼓舞天...
  • 鸽异》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鸽类甚繁:晋有坤星,鲁有鹤秀,黔有腋蝶,梁有翻跳,越有诸尖,皆异种也。又有靴头、点子、大白、黑石、夫妇雀、花狗眼之类,名不可屈以指,惟好事者能辨之也。  邹平张公子幼量癖好之,按...
  • 泥鬼》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余乡唐太史济武,数岁时,有表亲某相携戏寺中。太史童年磊落,胆即最豪,见庑中泥鬼睁琉璃眼,甚光而巨,爱之,阴以指抉取,怀之而归。既抵家,某暴病不语;移时忽起,厉声曰:“何故掘吾睛!&rd...
  • 乡党篇》原文翻译 - - 《论语》前10篇 - -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如也,与与如也。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
  • 甘棠》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 习坎卦》原文翻译 - - 《周易·易经》前32卦 - - (坎为水)坎上坎下《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九二,坎有险,求小得。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九五,坎不盈,祗既平...
  • 曲礼上》原文翻译 - - 《礼记》前25章 - -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茍得,临难毋茍免。...
  • 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来茯苓霜》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话说袭人因问平儿,何事这等忙『乱』。平儿笑道:“都是世人想不到的,说来也好笑,等几日告诉你。如今没头绪呢,且也不得闲儿。”一语未了,只见李纨的丫鬟来了,说:“平...
  • 州同》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古艳部 - - 州同 一人好古董,有持文王鼎求售者,以百金买之。又一人持一夜壶至,铜色斑驳陆离,云是武王时物,亦索重价。曰:“铜色虽好,只是肚里甚臭。”答曰:“腹中虽臭,难道不是...
  • 张咏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少年时意气豪放,不拘小节,即使贫贱时外出交游,也不肯居人之下。太平兴国五年(980),濮州推举进士,舆论以张咏为首位被推荐人。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
  • 沈伦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00章 - - 沈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人。旧名义伦,因为与太宗名字下字相同,故只名伦。年轻时在嵩、洛间研习《三礼》,以讲学养活自己。后汉乾..年间,白文珂镇守陕州,沈伦前往投靠。   后周显...
  • 志第十八下 历四下》原文翻译 - - 《新唐书》50章 - - 终数八亿二千七百二十五万一千三百二十二。 交 终日二十七,余六百四十五,秒千三百二十二。 中日十三,余千八百四十二,秒五千六百六十一。 朔差日二,余九百六十七,秒八千六百...
  •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李德裕,字文饶,赵郡人。祖栖筠,御史大夫。父吉甫,赵国忠公,元和初宰相。祖、父自有传。德裕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西汉书》、《左氏春秋》。耻与诸生同乡赋,不喜科试。年才及冠,志...
  • 列传第八十九》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50章 - -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父侃,溧陽令,以贽贵,赠礼部尚书。贽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
  • 沈约传》原文翻译 - - 《梁书》50章 - -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他的父亲沈璞,元嘉末年被杀,沈约年纪很小,偷偷跑掉了,逢大赦,被赦免。因此成为孤儿,家庭贫穷。沈约专心好学,日夜兼读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用功过度而生...
  • 张格、冯涓、杨玢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全唐诗卷七百六十 卷760_1 《寄禅月大师》周庠 昨日尘游到几家,就中偏省近宣麻。 水田铺座时移画, 金地谭空说尽沙。 傍竹欲添犀浦石,栽松更碾味江茶。 有时捻得休公卷,倚柱闲吟...
  • 孟郊古诗词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卷三百七十八 卷378_1 《寄张籍》孟郊 夜镜不照物,朝光何时升。 黯然秋思来,走入志士膺。 志士惜时逝,一宵三四兴。 清汉徒自朗,浊河终无澄。 旧爱忽已远,新愁坐相凌。 君其隐壮...
  • 顾况的古诗作品》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六十六 卷266_1 《洛阳早春》顾况 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 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头。 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 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 卷266_2 《步虚词(太清宫作)》顾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