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史记 > 50章 > 鲁周公世家

史记

《史记》50章鲁周公世家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鲁周公世家

书籍:史记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6
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
自从文王在世之时,旦为人子就很孝敬,忠厚仁爱,不同于群子。
待到武王即位,旦一直辅佐武王,处理很多事务。
武王九年,东征到达盟津,周公随行相辅。
十一年,讨伐商纣王,到达牧野,周公辅佐武王,写作了《牧誓》。
攻破殷都,进入商宫。
杀死纣王之后,周公手持大钺,召公手持小钺,左右夹辅武王举行祭社大礼,向上天及殷民宣告纣王之罪。
解除箕子的囚禁。
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命管叔、蔡叔辅助他,以承续殷商的祭祀。
遍封功臣、同姓及亲戚。
封周公于少昊故墟曲阜,这就是鲁公。
周公不亲就封国,留在朝中辅佐武王。
武王战胜殷商的第二年,天下尚未统一,武王患病,身体不适,群臣恐惧,太公、召公虔敬地占卜。
周公说:“不能让我们的先王忧伤。”周公于是以自身为质,设立三个祭坛,他面北而立,放置玉璧,手捧玉王圭,向太王、王季、文王之灵祷告。
史官作策文祝告说“:你们的长孙周王发积劳成疾。
如果你们三位先王欠上天一个助祭人,就用旦来代替周王发。
旦灵巧能干,多才多艺,善能事奉鬼神。
周王发不如旦多才多艺,不能事奉鬼神。
周王发受命于天庭,遍有四方,因而能在下界安定你们的子孙,四方的人民无不敬畏。
不丧失上天所赐给的宝贵使命,我们的先王也就永远有所依归。
现在我将卜龟待命,如果你们答应我的请求,我就献上璧与王圭,回去等待你们的命令;如果你们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就收藏璧与王圭。”周公命史官作策文祝告太王、王季、文王,要求代替武王发之后,于是就到三王祭坛前卜问,卜人都说吉利,打开占兆书一看,的确是吉利。
周公很高兴,开锁察看柜中占兆书,也是吉利。
周公进宫祝贺武王说“:大王没有灾祸。
旦刚刚受命于三位先王,让您只图谋天下长久之计。
这是祖宗能思念大王。”周公将祝告策文收藏在金属镶嵌的柜中,告诫守柜史记者不得泄露。
第二天,武王就痊愈了。
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年少,还在襁褓之中。
周公担心天下人闻知武王去世而背叛周王朝,便登王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朝政。
管叔及其群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于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而代理朝政,是担心天下人背叛周王朝,无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待。
三位先王为天下忧劳甚久,现在才获成功。
武王早逝,成王年少,为成就周朝大业,我才这样行事。”于是终于辅佐成王,而让他的儿子伯禽代替他受封于鲁。
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在天下也不算卑贱了。
然而我洗一次头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餐饭三次吐出食物,起来接待士人,也还担心失去天下贤人。
你到了鲁国,千万不要以有国土而对人骄傲。”管叔、蔡叔、武庚等果然率领淮夷造反,周公便以成王的名义兴师东征,写作《大诰》。
于是诛灭管叔,斩杀武庚,流放蔡叔。
收服殷商余民,分封康叔于卫,分封微子于宋,以承奉殷商的祭祀。
平定淮夷东土,二年完毕。
诸侯全都服从尊崇周王朝。
上天降下福瑞,唐叔得到嘉禾,嘉禾异茎同穗,于是献给成王。
成王命唐叔将嘉禾送往东土馈赠周公,写作《馈禾》。
周公接受赐禾后,赞美天子之命,写作《嘉禾》。
东土安定之后,周公归报成王,并作诗赠给成王,诗名为《鸱。。》。
成王也未敢责备周公。
成王七年二月二十一日,成王在镐京朝拜武王庙,步行到丰邑朝拜文王庙,命太保召公先到洛邑视察地形。
三月,周公前往洛邑营建成周,卜问居处,得到吉兆,于是将洛邑作为国都(东都)。
成王长大,能够处理政事了。
于是周公就将政权归还成王,成王临朝听政。
周公代成王治天下时,面向南方,背依屏壁,接受诸侯的朝拜。
到七年以后,将政权归还成王,而自己面向北方,归于臣位,谨慎恭敬,有仰畏之状。
当初,成王年少时生病,周公便剪下自己的指甲沉于河中,向河神祝告说:“王年少未能懂事,冒犯神命的是旦。”也将祝告策文收藏在秘府。
成王的病也就痊愈了。
到成王当政时,有人诽谤周公,周公投奔楚国。
成王打开秘府,看见了周公的祝告策文,感动得流泪,便迎回了周公。
周公回朝,担心成王强壮后为政荒淫放荡,便写作《多土》、《毋逸》。
《毋逸》中说“:为人父母,创业历时长久,子孙骄奢忘却创业之艰,因而败毁家业,为人子者能不谨慎吗?从前在殷商时,殷王中宗,庄严恭敬畏惧天命,以身作则治理百姓,恭敬谨慎而不敢荒废政事贪图安逸,故中宗享有国家七十五年。
高宗即位前长久在外劳碌,经常接触百姓,待到即位后,时常沉默,三年不言,一旦说话,便使百姓欢悦。
他不敢荒淫逸乐,而使殷国安定和睦,以至于从小民到大臣皆无怨言,故高宗享有国家五十五年。
殷王祖甲本不适宜为王,长期在外当平民百姓,因而深知人民的需要。
能够保护和施惠于人民,不侮慢鳏寡孤独之人,故祖甲享有国家三十六年。”《多士》中说“:从成汤到帝乙,殷代先王无不率行祭祀慎行德政,无不配合天命。
到了后世继承人殷纣王,荒淫逸乐,不顾天意民心,他的人民都认为可以诛灭他。”“周文王每天中午日头西斜还无暇进食,他享有国家五十年。”周公写下这些来告诫成王。
成王在丰邑,天下已安定,而周朝的吏治还没明确次序,于是周公写作《周官》,区分百官职责。
写作《立政》,以便利百姓,百姓都很欢悦。
周公在丰邑,患病将死,说“:一定要将我埋葬在成周,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也谦让,将周公埋葬在毕邑,伴随着文王,以表明自己是晚辈小子,不敢以周公为臣。
周公死后,当年秋季尚未收割庄稼,暴风雷电大作,庄稼尽皆倒伏,大树连根拔起。
周国之人非常恐惧。
成王与众大夫穿着朝服打开金滕之书,才看见周公愿以己身为质代替武王去死的祝告策文。
太公、召公和成王于是询问史官及其他当事人,史官及其他当事人都说:“确有其事,以前周公命令我们不许泄露出去。”成王持书而泣,说:“从今以后不必笃行问卜了!从前周公为王室辛勤劳作,只是我年幼不及知晓。
现在上天动威来彰明周公之德,我也应该设郊祭之礼迎神,并配合祭祀我国家祖先之礼。”成王郊祭上天,天于是降雨,风向反转,庄稼尽皆吹起。
太公、召公命令国人,凡是被大树压倒的庄稼,尽皆扶起培土,当年大丰收。
于是成王特许鲁国行郊天之礼并祭祀文王。
鲁国有天子的礼乐,是用来褒奖周公的功德。
周公死时,其子伯禽本来早已受封,这就是鲁公。
鲁公伯禽当初受封到鲁国,三年之后才向周公报告政绩。
周公说“:为何如此缓慢?”伯禽说“:改变风俗,革新礼仪,服丧者三年后除服,所以缓慢。”太公也受封于齐国,五月就向周公报告政绩。
周公说“:为何如此迅速?”太公说“:我简化其君臣之礼,顺应原来的风俗去做。”待后来听伯禽说出报政迟缓的原因,于是叹息说:“唉,鲁国后世要北面为臣事奉齐国了!政治不简约不平易,人民就不会亲近;政治平易近民,人民必然归附。”伯禽即位之后,有管叔、蔡叔等人的反叛发生,淮夷、徐戎也一起兴兵反叛。
于是伯禽率军到筭邑讨伐叛军,写作《筭誓》。
《筭誓》中说:“准备好你们的盔甲,不准马虎。
不准损坏牛栏马厩。
马牛走失,奴隶逃亡,不准越次追逐,得到的应敬还原主。
不许逾越墙垣而抢劫盗窃。
三方远近郊区,置办草料、粮食、筑垒工具,不得缺少。
我们甲戌日修筑营垒而征讨徐戎,不得迟到,否则处死!”写成了这篇《筭誓》,于是平定徐戎,安定鲁国。
鲁公伯禽死后,其子考公酋继位。
考公四年死,立其弟熙为鲁君,这就是炀公。
炀公修建了茅阙门,六年而死,其子幽公宰继位。
幽公十四年,幽公之弟氵费杀死幽公而自立为鲁君,这就是魏公。
魏公五十年死,其子厉公擢继位。
厉公三十七年死,鲁国人立厉公之弟具为君,这就是献公。
献公三十二年死,其子真公濞继位。
真公十四年(前841),周厉王暴虐无道,因国人驱逐而出逃到彘邑,大臣共和行政。
二十九年(前827),周宣王即位。
三十年(前826),真公死,其弟敖继位,这就是武公。
武公九年(前817)春,武公与其长子括、少子戏,西行朝见周宣王。
周宣王史记喜爱其少子戏,想要立戏为鲁国太子。
周朝大夫樊仲甫劝阻宣王说“:废长子立少子,不合于礼;不合于礼,必然触犯王命;触犯王命,必然诛灭他;所以发布命令不能不合于礼。
命令不能实行,政治就没有权威;实行命令而不合于礼,人民将背弃君上。
以下事上,以少事长,是合于礼的做法。
现在天子为诸侯立嗣,立其少子,这是教人民犯上。
如果鲁国听从您的命令,诸侯效仿您的做法,那么先王之命将壅塞难行了;如果鲁国不听从您的命令,您因此诛伐鲁国,那么您这就是自己诛伐先王之命了。
这件事,您诛伐也是失误,不诛伐也是失误,天子您还是慎重考虑吧!”宣王不听,终究还是立戏为鲁太子。
夏天,武公回国后就死了,戏继位,这就是懿公。
懿公九年(前807),懿公之兄括的儿子伯御与鲁人攻击弑杀懿公,而立伯御为鲁君。
伯御即位十一年,周宣王讨伐鲁国,杀死鲁君伯御,而询问鲁公子中有谁能够训导诸侯,要让他做鲁国的嗣君。
樊穆仲说:“鲁懿公之弟称,庄重恭敬地事奉神灵,敬重老人;处事执法,必定咨询先王遗训及前朝故事;不抵触先王遗训,不违背前朝故事。”宣王说:“就这样,能够训导治理他的人民了。”于是在夷宫立称为鲁君,这就是孝公。
从此以后,诸侯多有背叛王命的。
孝公二十五年(前771),诸侯背叛周王室,犬戎杀死周幽王。
秦国开始列为诸侯。
二十七年(前769),孝公死,其子弗湟继位,这就是惠公。
惠公三十年(前739),晋国大臣杀死他们的国君晋昭侯。
四十五年(前723),晋国人又杀死他们的国君晋孝侯。
四十六年(前723),惠公死,其庶出长子息代理国政,执行君权,这就是隐公。
当初,惠公的嫡夫人无子,惠公的贱妾声子生育子息。
息长大成人,惠公为息娶宋国之女。
宋女娶到鲁国,长得很美,惠公就夺取她做自己的妻子。
宋女生育子允。
惠公将宋女升为夫人,以子允为太子。
到惠公死去,因为允年幼的缘故,鲁国人共立息代理国政,不称为即位。
隐公五年(前718),在棠地观看捕鱼。
八年(前715),与郑国交换天子在泰山的封邑。。和许田,君子讥讽此事。
十一年(前712)冬,公子挥向隐公进谄言说:“百姓拥护您,您就正式立为国君吧。
我请求为您杀死子允,您就让我做国相。”隐公说“:先君有命在先。
我是因为子允年幼,所以才代理国政。
现在子允已长大了,我正在营建菟裘之地,准备在那里养老,将国政交授子允。”公子挥惧怕子允听到这些话而诛杀他,就反而向子允进谗言诬陷隐公说“:隐公想正式做国君,除掉您,您还是早作谋划吧。
请允许我为您杀死隐公。”子允答应了。
十一月,隐公祭祀钟巫,在社圃斋戒,住在艹为氏家中。
公子挥指使人在艹为氏家中弑杀隐公,而立子允为鲁君,这就是桓公。
桓公元年(前711),郑国用玉璧换取天子赐给鲁国的许田。
二年,将宋国贿赂的大鼎安放在鲁国的太庙里,君子讥贬此事。
三年,派公子挥到齐国迎娶齐女为夫人。
六年,夫人生子,与桓公同月,所以取名叫作同,同长大后立为太子。
十六年(前696),桓公与诸侯在曹国会盟,讨伐郑国,护送厉公回国。
十八年(前694)春,桓公打算外出,与其夫人到齐国去。
申。。劝阻,桓公不听,于是到了齐国。
齐襄公与桓公夫人通淫。
桓公怒责夫人,夫人将桓公的责骂告诉了齐侯。
夏四月初十日,齐襄公宴请桓公,桓公酒醉。
齐襄公让公子彭生抱桓公上车,并命彭生折断桓公肋骨,桓公死在车中。
鲁国人告诉齐国说“:寡君畏惧齐君的威严,不敢安居,前来修友好之礼。
礼仪完成而未能回国,没有地方追究罪责,请求得到彭生,用他在诸侯中清除丑闻。”齐人杀死彭生以取悦鲁人。
鲁人立太子同为君,这就是庄公。
庄公之母桓公夫人于是留居齐国,不敢回归鲁国。
庄公五年(前689)冬,攻伐卫国,并护送卫惠公回国。
八年(前686),齐国公子纠前来投奔。
九年,鲁国想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却落在齐桓公之后。
齐桓公发兵击鲁,鲁国危急,被迫杀死公子纠。
召忽自杀。
齐人告诉鲁国要生得管仲。
鲁人施伯说“:齐国要得到管仲,不是要杀死他,而是要重用他,重用他就是鲁国的后患,不如杀死他,将他的尸体交给齐国。”庄公不听,于是将管仲囚送齐国。
齐人用管仲为相。
十三年(前681),鲁庄公与曹沫在柯地与齐桓公会盟,曹沫劫持齐桓公,要求归还齐国所侵鲁地,盟誓之后释放齐桓公。
桓公想背约,管仲劝阻,终于归还了所侵鲁地。
十五年(前679),齐桓公开始称霸天下。
二十三年(前671),庄公到齐国观看祭祀社神。
三十二年(前662),当初,庄公筑高台俯临党氏之宅,庄公见其孟女,非常喜爱她,答应立她为夫人,割臂而盟誓。
孟女生育子斑。
斑长大以后,喜欢梁氏之女,前往观看。
养马人荦从墙外调戏梁氏女。
斑恼怒,鞭打荦。
庄公听说此事,就说“:荦很有力气,趁此杀死他,这人不能鞭打了又放掉的。”斑未曾杀他。
适遇庄公患病。
庄公有三个弟弟,长名庆父,次名叔牙,次名季友。
庄公娶齐女为夫人,名哀姜,哀姜无子。
哀姜的妹妹名叔姜,叔姜生子名开。
庄公没有夫人所生嫡子,喜爱孟女,就想立其子斑为太子。
庄公病重,向次弟叔牙问谁可继承君位。
叔牙说“: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是鲁国的惯例。
现有庆父,可为嗣君,您何必担忧?”庄公担心叔牙想立庆父为君,无旁人时问季友,季友说:“请让我以死力立斑为君。”庄公说“:刚才叔牙想立庆父为君,怎么办?”季友以庄公的名义命令叔牙在钅咸巫氏家等待,指使钅咸季强迫叔牙饮鸩酒,说:“喝下此酒则有后人承奉祭祀,不然,你死后将绝祀。”叔牙于是饮鸩而死,鲁国立叔牙之子为叔孙氏。
八月初五日,庄公死,季友终于立子斑为鲁君,合于庄公的遗命。
子斑服丧,住在党氏家里。
以前庆父与哀姜私通,想要立哀姜之妹叔姜的儿子开为鲁君。
到庄公死而季友立斑为君,十月初二日,庆父指示养马人荦在党氏家中杀死鲁公子斑。
季友投奔陈国。
庆父终于立庄公之子开为鲁君,这就是盡公。
盡公二年(前660),庆父与哀姜通淫更甚。
哀姜与庆父谋划杀死盡公而立庆父为君。
庆父指使卜齿奇在武闱袭击杀死盡公。
季友闻知此事,与盡公之弟申史记从陈国到邾国,请求鲁人接纳申为国君。
鲁国人要诛杀庆父,庆父恐惧,投奔莒国。
于是季友拥戴子申回鲁国,立为鲁君,这就是矨公。
矨公也是庄公的少子。
哀姜恐惧,投奔邾国。
季友用贿赂到莒国索要庆父,庆父被要回,季友派人杀庆父。
庆父请求投奔国外,季友不听,派大夫奚斯哭着去告诉庆父。
庆父听到奚斯的哭声,便自杀了。
齐桓公听说哀姜与庆父淫乱而危害鲁国,就从邾国召回哀姜而将她杀死,将她的尸体送归鲁国,陈尸示众,鲁矨公请求安葬了她。
季友之母是陈国之女,所以季友逃亡到陈国,陈国因此帮助护送季友及子申返鲁。
季友将要出生时,其父鲁桓公派人问卜,卜者说:“是个男孩,他的名叫做友,处于两社之间,成为公室的辅弼。
季友死后,鲁国不能昌盛。”待季友出生,手掌中有个“友”字,于是以友命名,号为成季。
他的后代就是季氏,庆父的后代就是孟氏。
矨公元年(前659),将汶阳与费阝分封给季友。
季友为鲁相。
九年(前651),晋国里克杀死他的国君奚齐、卓子。
齐桓公率领鲁矨公讨伐晋国内乱,到达高梁而返回,立晋惠公为君。
十七年(前643),齐桓公死。
二十四年(前636),晋文公即位。
三十三年(前627),矨公死,其子兴继位,这就是文公。
文公元年(前626),楚太子商臣弑杀其父楚成王,代立为君。
三年,文公朝见晋襄公。
十一年(前616)十月初三日,鲁国在咸地打败狄人,俘获长狄乔如,富父终甥用戈刺击长狄乔如的咽喉,杀死了他,将其首级埋葬在子驹之门,用乔如为宣伯命名。
当初,宋武公时代,叟阝瞒攻伐宋国,司徒皇父率军抵御,在长丘击败长狄,俘获长狄缘斯。
晋国消灭路国时,俘获乔如之弟棼和。
齐惠公二年,叟阝瞒攻伐齐国,齐国王子城父俘获乔如之弟荣如,将其首级埋葬在北门。
卫国人俘获乔如少弟简如。
叟阝瞒国从此灭亡了。
十五年,季文子出使到晋国。
十八年(前609),文公死。
文公有两个妃子:长妃是齐国之女,称为哀姜,生下儿子恶和视;次妃敬嬴,深受宠爱,生下儿子亻妥。
亻妥私下结交襄仲,襄仲想立亻妥为君,叔仲说不行。
襄仲请求齐惠公支持,齐惠公刚即位,想与鲁国亲善,就答应了他。
冬十月,襄仲杀死恶及视而立亻妥为鲁君,这就是宣公。
哀姜将要回齐国,哭号着经过集市,说“:天啊!襄仲行事无道,杀死嫡子立庶子!”集市上的人都跟着哭泣,鲁人将她称为“哀姜”。
鲁国从此公室卑弱,三桓之族强盛起来。
宣公亻妥十二年(前597),楚庄王强盛,围攻郑国,郑伯投降,庄王又恢复郑国。
十八年(前591),宣公死,其子黑肱继位,这就是成公。
季文子说:“让我杀死嫡子立庶子,以失去强大援助的,就是襄仲。”襄仲拥立宣公,襄仲之子公孙归父受到宣公宠爱。
宣公想除去三桓,联络晋国策划攻伐三桓。
适值宣公死去,季文子怨恨公孙归父,归父投奔齐国。
成公二年(前589)春,齐国攻取鲁国的隆邑。
夏天,成公与晋国的谷阝克在鞍地大败齐顷公,齐国归还所侵占的鲁国领土。
四年(前587),成公到晋国,晋景公不尊重鲁成公。
鲁国想要背叛晋国而与楚国联盟,有人劝阻,于是作罢。
十年(前581),成公到晋国,晋景公死,于是强留成公送葬,鲁国人讳言此事。
十五年(前576),开始与吴国往来,在钟离与吴王寿梦会盟。
十六年(前575),宣伯请求晋国,想要晋人诛杀季文子。
季文子是有义之人,晋人不允许。
十八年(前573),成公死,其子午继位,这就是襄公。
这时襄公还只有三岁。
襄公元年(前572),晋国立悼公为君。
去年冬天,晋国栾书弑杀他的国君厉公。
四年(前569),鲁襄公朝见晋君。
五年(前568),季文子死。
家室中没有穿丝绸的妾,马棚里没有吃粮食的马,府中无金玉之器,这样辅佐了三代国君。
君子说“:季文子廉洁忠诚啊!”九年(前564),鲁国与晋国攻伐郑国。
晋悼公在卫国为鲁襄公举行冠礼,季武子随从,辅助举行仪式。
十一年(前562),三桓之族分别掌管三军。
十二年(前561),朝见晋君。
十六年,晋平公即位。
二十一年,朝见晋平公。
二十二年(前551),孔丘出生。
二十五年(前548),齐国崔杼弑杀他的国君齐庄公,立庄公之弟景公为齐君。
二十九年(前544),吴国延陵季子出使鲁国,询问周乐,全部懂得周乐的意义,鲁人敬重他。
三十一年(前542),襄公死。
这年九月,太子死。
鲁人立齐归的儿子公子衤周为鲁君,这就是昭公。
昭公十九岁,还是儿童脾性。
穆叔不想立他为君,说:“太子死,有同母之弟就立同母之弟,没有同母弟就立庶出的长子。
年龄相当就选择贤能,贤能相当就用占卜来决定。
现在衤周并不是嫡嗣,而且居丧时意无哀痛反而有喜色。
如果真的立他为君,必然成为季氏的忧患。”季武子不听,终于立了他。
待到安葬襄公,衤周三次更换丧服。
君子说“:这人不能善终的。”昭公三年(前539),昭公朝拜晋君到达黄河,晋平公派人婉言谢绝,鲁人以之为耻。
四年,楚灵王建在申邑与诸侯会盟,昭公推说有病而不前往。
七年,季武子死。
八年,楚灵王建章华台,召见昭公。
昭公前往祝贺,楚灵王赐给宝器。
过后反悔,又将宝器骗了回去。
十二年,昭公朝拜晋君到达黄河,晋平公又辞谢,昭公返回。
十三年,楚国公子弃疾弑杀其国君楚灵王,自己代立为楚王。
十五年,朝见晋君,晋人将他留下为晋昭公送葬,鲁人以之为耻。
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子在边境狩猎,顺便进入鲁国询问礼制。
二十一年,昭公朝见晋君到达黄河,晋国辞谢,昭公返回。
二十五年(前517)春,鸲鹆鸟来鲁国巢居。
师己说“:文公成公时代的童谣说‘:鸲鹆来做巢,国君住乾侯。
鸲鹆住进来,国君居野外。’”季氏与后阝氏斗鸡,季氏给鸡套上护甲,后阝氏给鸡套上金属爪子。
季平子因怒而侵犯后阝氏,后阝伯也恼怒季平子。
臧昭伯的弟弟会用诈言谗害臧氏,躲藏在季氏家中,臧昭伯囚禁季氏家人。
季平子恼怒,囚禁臧氏大臣。
臧氏、后阝氏向昭公告难。
昭公九月十一日攻伐季氏,进入季氏家中。
季平子登台请求说“:君主史记因听信谗言而不察明臣下的罪过,就要诛伐我,请允许我迁到沂水边上。”昭公不允许。
请求囚禁于费阝邑,也不允许。
请求带五辆车逃亡,还是不允许。
子家驹说“:君主还是允许他吧!政令从季氏那里出已经很久了,他们党徒极多,将合谋对付。”昭公不听。
后阝氏说:“一定要杀死他。”叔孙氏的家臣戾对他的徒众说:“没有季氏和有季氏,哪种情况有利?”徒众都说“:没有季氏也就是没有叔孙氏。”戾说:“对,救季氏!”于是击败昭公的军队。
孟懿子闻知叔孙氏获胜,也杀死后阝昭伯。
后阝昭伯作为昭公的使者前往孟氏,所以孟氏擒住了他。
三家共同攻伐昭公,昭公于是出逃。
十二日,昭公到达齐国。
齐景公说“:请让我奉送两万五千户并待君之命。”子家说“:抛弃周公的基业而做齐国的臣下,可以吗?”昭公作罢。
子家说“:齐景公不讲信用,不如及早到晋国。”昭公不听从。
叔孙赵齐见昭公,回国后,就去见季平子,季平子叩头,开始想迎回昭公,后来孟孙、季氏反悔,于是作罢。
二十六年(前516)春,齐国攻伐鲁国,夺取郓邑让昭公居住在那里。
夏天,齐景公将要护送昭公回国,下令不得接受鲁人的贿赂。
申丰、汝贾答应送给齐国大夫高。。、子将八万斗粟米。
子将对齐侯说:“群臣不能事奉鲁君,有怪异。
宋元公为鲁昭公到晋国求援,请求护送鲁君回国,死于途中。
叔孙昭子请求护送鲁君回国,无病而死。
不知是上天要抛弃鲁君呢?还是鲁君得罪了鬼神呢?希望君主姑且等待。”齐景公听从了他。
二十八年(前514),昭公到晋国,请求护送他回国。
季平子贿赂晋国的六卿,六卿接受了季氏的贿赂,劝阻晋君,晋君作罢,让昭公在乾侯居住。
二十九年,昭公到郓邑。
齐景公派人给昭公送信,信中称“主君”,昭公以之为耻,恼怒而前往乾侯。
三十一年,晋国要护送昭公回国,召见季平子。
季平子身穿破衣赤足而行,通过六卿向晋君谢罪。
六卿为季平子解释说“:晋国想要护送昭公回国,但昭公随从众人不愿意。”晋人作罢。
三十二年(前510),昭公在乾侯死去。
鲁人共立昭公之弟宋为君,这就是定公。
定公即位,赵简子问史墨说:“季氏会灭亡吗?”史墨回答说“:不会灭亡。
季友对鲁国有大功,受封于费阝为鲁国上卿,到了季文子、季武子,累世增加功业。
鲁文公死,东门遂杀死嫡子立庶子,鲁君从此丧失政权,政权归于季氏,到现在已历四代国君了。
人民不知道国君,国君怎能得到国家!因此做国君要慎重地对待礼器和名位,不可以借给别人。”定公五年(前505),季平子死。
阳虎因私忿囚禁季桓子,与他订盟,才释放他。
七年,齐国攻伐鲁国,夺取郓邑,作为鲁国阳虎的奉邑而在那里处理政务。
八年,阳虎要将三桓氏的嫡子全部杀死,而改立他所喜欢的三桓氏庶子来代替嫡子;用车载着季桓子将要杀死他,季桓子用计而脱身。
三桓氏联合攻伐阳虎,阳虎退居阳关。
九年,鲁军讨伐阳虎,阳虎逃奔到齐国,然后投奔晋国的赵氏。
十年(前500),定公与齐景公在夹谷相会,孔子主持礼仪。
齐人想袭击鲁君,孔子按礼仪登阶而上,诛杀齐国表演淫乐的莱人,齐侯震惧,于是作罢,归还所侵鲁地而谢罪。
十二年,派遣仲由拆毁三桓氏的城墙,没收他们的铠甲兵器。
孟氏不肯拆毁城墙,就用武力攻伐他,未能攻克而停止了。
季桓子接受齐国的美女乐工,孔子离开鲁国。
十五年(前495),定公死,其子将继位,这就是哀公。
哀公五年(前490),齐景公死。
六年,齐国田乞弑杀其国君晏孺子。
七年(前488),吴王夫差强盛,攻伐齐国。
直到缯地,向鲁国索取牛、羊、猪各一百头,季康子派遣子贡说服吴王及太宰。。,用礼仪折服他们。
吴王说:“我们是身上刺纹的蛮夷,不能够用礼仪相责难。”子贡于是作罢。
八年(前487),吴国为邹国攻伐鲁国,订立城下之盟而离去。
齐国攻伐鲁国,夺取三座城邑。
十年,鲁国攻伐齐国南部边境。
十一年,齐国攻伐鲁国。
季氏任用冉有很有功效,思念孔子,孔子从卫国回到鲁国。
十四年(前481),齐国田常在徐州弑杀其君齐简公。
孔子请求讨伐田常,哀公不听从。
十五年,派遣子服景伯为使节、子贡为副使,到齐国,齐归还所侵占的鲁国领土。
田常刚刚做齐国的国相,想与诸侯亲善。
十六年(前479),孔子去世。
二十二年(前473),越王勾践消灭吴王夫差。
二十七年(前468)春,季康子去世。
夏天,哀公担心三桓氏的威胁,想要利用诸侯的势力威胁他们,三桓氏也担心哀公发难,所以君臣之间多有嫌隙。
哀公在陵坂游玩,在四通路口遇上孟武伯,说“:请问我能够善终吗?”孟武伯回答说“:不知道。”哀公想要利用越国力量攻伐三桓。
八月,哀公到有陉氏家。
三桓氏攻伐哀公,哀公投奔卫国,又离开卫国到邹国,于是到达越国。
国人迎接哀公回国,哀公死于有山氏之家。
其子宁继位,这就是悼公。
悼公时代,三桓氏强盛,鲁君如同小侯,比三桓大夫卑弱。
十三年(前454),晋国韩、赵、魏三家消灭智伯,分晋地为三家所有。
三十七年(前429),悼公死,其子嘉继位,这就是元公。
元公二十一年(前408)死,其子显继位,这就是穆公。
穆公三十三年(前375)死,其子奋继位,这就是共公。
共公二十二年(前353)死,其子屯继位,这就是康公。
康公九年(前344)死,其子。。继位,这就是景公。
景公二十九年(前315)死,其子叔继位,这就是平公。
这时六国都已称王。
平公十二年(前303),秦惠王死。
二十年(前296),平公死,其子贾继位,这就是文公。
文公元年(前295),楚怀王死于秦国。
二十三年(前273),文公死,其子雠继位,这就是顷公。
顷公二年(前271),秦国攻取楚国的郢都,楚顷王向东迁都到陈邑。
十九年(前254),楚国攻伐鲁国,夺取徐州。
二十四年(前249),楚考烈王攻伐消灭鲁国。
顷公逃亡,迁居到卞邑,沦为平民,鲁国的祭祀断绝。
鲁顷公死于柯邑。
鲁国起自周公终于顷公,共计三十四代。
太史公说:我听说孔子言称“鲁国的道德衰微至极了!洙水泗水之间人们谁不为此愤嫉”。
纵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是何等混乱!隐公、桓公的事情;襄仲杀嫡立庶;三家大夫北面为臣,却亲自攻打昭公,昭公因而逃亡。
对于那揖让史记的礼节他们是遵循的,而行事却是何等乖张暴戾啊!

鲁周公世家相关文章

  • 人之初,性本善①。性相近,习相远②。》原文翻译 - - 《三字经》40节 - -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①。性相近,习相远②。[注释]①人:泛指众人。初:初生,刚出生的时候。性:性情,本性。本:根本,原来。②相近:相去不远。习:后天的习惯。远:相差太远。“性相近,习相远...
  • 公子妓院说科场 家人苗疆报信息》原文翻译 - - 《儒林外史》下卷 - - 话说两个婊子才进房门,王义安向洗手的那个人道:“六老爷,你请过来,看看这两位新姑娘!”两个婊子抬头看那人时,头戴一顶破头巾,身穿一件油透的元色绸直裰,脚底下穿了一双旧...
  • 续黄粱》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福建曾孝廉,捷南宫时,与二三同年,遨游郭外。闻毗卢禅院寓一星者,往诣问卜。入揖而坐。星者见其意气扬扬,稍佞谀之。曾摇箑微笑,便问:“有蟒玉分否?”星者曰:“二十年...
  • 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二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 宛丘》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 渐卦》原文翻译 - - 《周易·易经》后32卦 - - (风山渐)巽上艮下《渐》:女归吉,利贞。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九五,鸿...
  • 杂记上》原文翻译 - - 《礼记》前25章 - - 诸侯行而死于馆,则其复如于其国。如于道,则升其乘车之左毂,以其绥复。其輤有裧,缁布裳帷素锦以为屋而行。至于庙门,不毁墙遂入适所殡,唯輤为说于庙门外。大夫、士死于道,则升其乘车...
  • 第一百一十八回 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警谜语妻妾谏痴人》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后60回 - - 话说邢王二夫人听尤氏一段话,明知也难挽回。王夫人只得说道:“姑娘要行善,这也是前生的夙根,我们也实在拦不住。只是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出了家,不成了事体。如今你嫂子说了,...
  •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后60回 - - 话说平儿听迎春说了,正自好笑,忽见宝玉也来了。原来管厨房的柳家媳『妇』之妹,也因放头开赌得了不是。这园中有素与柳家不睦的,便又告出柳家来,说他和他妹子是伙计,虽然他妹子出名...
  • 第三十一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前60回 - - 当时两个斗了十数合,那先生被武行者卖个破绽,让那先生两口剑砍将入来;被武行者转过身来,看得亲切,只一戒刀,那先生的头滚落在一边,尸首倒在石上。武行者大叫:“庵里婆娘出来!我...
  • 第一百一十八回·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后60回 - - 却说后主在成都,闻邓艾取了绵竹,诸葛瞻父子已亡,大惊,急召文武商议。近臣奏曰:“城外百姓,扶老携幼,哭声大震,各逃生命。”后主惊惶无措。忽哨马报到,说魏兵将近城下。多官...
  • 东山经》原文翻译 - - 《山海经》山经 - - 又南三百里,曰藟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湖水出焉,东流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师。   又南三百里,曰栒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有兽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其鸣自詨。有鸟焉,...
  • 赵耆孙、费时举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赵耆孙 远朝归 金谷先春,见乍开江梅,晶明玉腻。珠帘院落,人静雨疏烟细。横斜带月,又别是、一般风味。金尊里。任遗英乱点,残粉低坠。 惆怅杜陇当年,念水远天长,故人难寄。山城倦眼,...
  • 宣公·宣公七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50章 - - 【经】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夏,公会齐侯伐莱。秋,公至自伐莱。大旱。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   【传】七年春,卫孙桓子来盟,始通,且谋会晋也。  ...
  • 志第十一地理志五》原文翻译 - - 《辽史》50章 - - ◎地理志五   ○西京道   西京大同府,陶唐冀州之域。虞分并州。夏复属冀州。周《职方》,正北曰并州。战国属赵,武灵王始置云中郡。秦属代王国,后为平城县。魏属新兴郡。...
  • 刘恕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从小聪颖悟性高,读书一遍即能背诵出来。八岁时,刘恕听到家里来客中有人说孔子没有兄弟,于是马上接过话题说:“以其兄之子妻之。”使在座的人都感到...
  • 齐宗室诸王上》原文翻译 - - 《北史》100章 - - 齐宗室诸王上 赵郡王琛(子睿) 清河王岳(子劢) 广平公盛 阳州公永乐 襄乐王显国 上洛王思宗(子元海 弟思好) 平秦王归彦(兄子普) 长乐王灵山 神武诸子 赵郡王琛,字元宝,齐...
  • 列传第四十》原文翻译 - - 《周书》50章 - - 萧詧字理孙,兰陵人也,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统之第三 子。幼而好学,善属文,尤长佛义。特为梁武帝所嘉赏。梁普 通六年,封曲江 县公。中大通三年,进封岳陽郡王。历官宣惠 将军,知石头戍...
  • 万石卫直周张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00章 - - 【原文】 万石君石奋,其父赵人也。赵亡,徙温 。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
  •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附子 释名 其母名曰乌头。 气味 辛、温、有大毒。 主治 1、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用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