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晋书 > 100章 > 孙盛传

晋书

《晋书》100章孙盛传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晋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是唐朝时期编写,晚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宋书》等,但唐朝之前已经存在几部不同版本的晋书了。唐修《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纪三十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原有一百三十二卷。《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

《晋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孙盛传

书籍:晋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8
孙盛,字安国,太原中都县人。祖父孙楚,做过冯翊太守。父孙恂,做过颍川太守。孙恂在任职期间,遇贼被害。孙盛十岁就因避乱而渡江南来。年长后,博学多闻,善于分析名理。当时殷浩名噪一时,与殷浩争辩不相上下的,惟有孙盛而已。孙盛曾到殷浩家争论问题,边争边对坐就餐,激动时将拂尘奋力抛起,拂尘上的羽毛飘落到饭里,饭凉后再热,反复四次,到天黑竟忘记吃饭,而争论仍无结果。孙盛又写了治病占卜方面的论著及《易象妙于见形论》,殷浩等人竟无法反驳,孙盛因此显名。
孙盛开始出仕任佐著作郎,以家庭贫困及侍奉老人为由,请求到小县任职。于是被授予浏陽县令。太守陶侃请做参军。后庾亮代替陶侃,召为征西主簿,转任参军。当时丞相王导执掌朝政。庾亮以国舅身份镇守州郡,南蛮校尉陶称以谗言离间二人,使王导、庾亮彼此猜疑忌恨。孙盛私下劝谏庾亮说:“王公心怀宽阔,爽朗豁达,常怀避世之心,哪能像庸俗的人一样干那种事呢?这一定是邪恶小人想离间朝廷内外大臣而已。”庾亮接受劝谏。庾翼接替庾亮后,任命孙盛为安西谘议参军,不久迁职为廷尉正。后桓温代替庾翼,留孙盛为参军,与孙盛一同伐蜀。驻兵彭模,桓温自率精兵先行入蜀。孙盛领老弱及辎重在后,敌军数千人马忽然到来,众人大惊。孙盛指挥众将全力抵抗,贼兵败逃。蜀地平定后,赐封孙盛为安怀县侯,后迁为桓温从事中郎。随桓温入关中平定洛陽,因功而晋封为吴昌县侯,出任长沙太守。因为家庭贫穷,曾经营家产财货,部从事到长沙郡察知此事,但敬佩他的高名而不弹劾他。孙盛却写信给桓温,言辞十分狂放,称州派从事视察风教,一无凤鸟威严的仪态,二无鹰鹞搏击的勇猛,徘徊于湘川,成为百无一用的怪鸟。桓温接到来信,又派从事重新审察,在孙盛家查出大批赃物,于是孙盛被囚车押送到州府,免于治罪。后迁为秘书监,加给事中。七十二岁病逝。
孙盛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著有《魏氏春秋》、《晋陽秋》,还作了几十篇辩论诘难的诗、赋。《晋陽秋》文辞直朴,论理公允,人们都称赞孙盛是位优秀史官。后来桓温翻阅此书,发怒对孙盛的儿子说:“枋头一战失败是事实,但何至于像令尊大人所讲的那样?若让此书流行,将会关系到你们孙家的安危。”孙盛的儿子赶紧向桓温谢罪,连说定请孙盛删改。其时,孙盛虽年老居家,但性情严厉,治家有规矩,虽然子孙们已头发斑白,但家教照常严厉。至此,子孙们跪拜跟前磕头号哭,请求为百口之家的安危着想。孙盛大怒,坚决不肯删改此书。子孙们便自己动手删改。孙盛抄写了两个原本,寄存在慕容俊处。太元年间(376~396),孝武帝司马昌明广泛搜集异闻奇书,便在辽东找到了《晋陽秋》原本,拿原本与流行本比较,多有不同,于是《晋陽秋》以两种本子都流传于世。孙盛之子孙潜、孙放。
孙潜,字齐田,做过豫章太守。殷仲堪讨伐王国宝时,孙潜在豫章郡,殷仲堪强迫他做谘议参军,坚决推辞不就,忧愤而死。
孙放,字齐庄,自幼聪慧美善。年七八岁时住荆州,与父孙盛随庾亮围猎,庾亮对他说:“你也能来?”孙放应声答道:“不分老小,随公而去。”庾亮又问:“想齐哪个庄?”孙放答道:“想齐庄周。”庾亮说:“不仰慕孔子吗?”孙放答道:“孔子生下来就知万事,这非我所能企及。”庾亮大为惊奇,说:“王辅嗣也不及此儿。”庾翼之子庾爰客曾等候孙盛,见孙放便戏弄地问道:“孙安国在哪里?”孙放回道:“在庾稚恭家。”庾爰客大笑道:“孙家要昌盛,有如此小儿!”孙放又回道:“比不上庾家翼翼兴旺。”接着对人说:“我乘机多叫了一声这小子父亲的名字。”死时为长沙相。

孙盛传相关文章

  • 武锋》原文翻译 - - 《六韬》犬韬 - -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车骁骑,驰陈选锋,见可则击之。如何则可击?”  太公曰:“夫欲击者,当审察敌人十四变,变见则击之,敌人必败。”武王曰:“...
  • 周氏救女》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 - 景城西偏,有数荒冢,将平矣。小时过之,老仆施祥指曰:是即周某子孙,以一善延三世者也。盖前明崇祯末,河南山东大旱蝗,草根木皮皆尽,乃以人为粮。官吏弗能禁,妇女幼孩,反接鬻于市,谓之菜人...
  • 读史者,考实录①。通古今,若亲目②。》原文翻译 - - 《三字经》80节 - - [原文]读史者,考实录①。通古今,若亲目②。  [注释]  ①实录:编年体的一种体裁,古代继位之君命史官为死去的国君所编写的编年体大事记。 通;通晓,了解。 若:好像。 亲目:亲眼看见...
  • 粤西游日记三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日晨起,小雨霏霏。待夫,而饭后至。  乃雨止,而云不开。于是东向转入山峡,半里,循南崖之嘴转而北,循北崖之共半里,出一隘门,循西山之麓北行二里,山撞而B成峒。乃转而东一里,又东出...
  • 马端敏公被刺》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七日,为两江总督月课武职之期,马端敏公(新贻)亲临校场阅射。校场在督署之右,有箭道可通署后便门。端敏阅射毕,步行由箭道回署,将入便门,忽有跪伏道左求助川资者,乃一...
  • 烈文》原文翻译 - - 《诗经》颂 - -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 第十二回 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功》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前60回 - - 当时周谨,杨志两个勒马在门旗下,正欲交战交锋。只见兵马都监闻达喝道:“且住!”自上厅来禀复梁中书道:“复恩相:论这两个比试武艺,虽然未见本事高低,枪刀本是无情之...
  • 疾谬》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外篇 - - 抱朴子曰:世故继有, 礼教渐颓. 敬让莫崇, 傲慢成俗. 俦类饮会, 或蹲或踞. 暑夏之月, 露首袒体. 盛务唯在摴草捕弹棋, 所论极於声色之间, 举足不离绮繻纨袴之侧, 游步不去势...
  • 本纪第一·太祖一》原文翻译 - - 《明史》50章 - - 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
  • 蠕蠕传》原文翻译 - - 《魏书》200章 - - 蠕蠕族,是东胡 族的后代子孙,姓郁久闾氏。传说在神元帝末年,有人在东胡 抢劫马匹时抓到一个奴隶,头发只齐眉毛那么长,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主人就给他取名叫木骨闾。“木骨闾&rd...
  • 西北诸戎传》原文翻译 - - 《梁书》100章 - - 西北诸戎传序 西北诸戎,汉代张骞开通西域,甘英竟至于到了西海,有的派遣侍子入朝陪侍天子,有的进贡,当时虽穷兵黩武,仅能战胜,比起前代,差得远了。魏时三方鼎立,每日战争不止,晋国平...
  •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原文翻译 - - 《三国志》50章 - - (杜微传、周群传、杜琼传、许慈传、孟光传、来敏传、尹默传、李譔传、谯周传、郤正传) 杜微传,杜微,字国辅,梓潼郡涪县人。他年少时在广汉人任安门下学习 。 刘璋征召他为从事,因...
  • 刺禁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 裴说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全唐诗卷七百二十 卷720_1 《游洞庭湖》裴说 楚云团翠八百里,澧兰吹香堕春水。 白头渔子摇苍烟, 鸂鶒眠沙晓惊起。 沙头龙叟夜叹忧,铁笛未响春风羞。 露寒紫藟结新愁,城角泣断关...
  • 雍裕之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卷四百七十一 卷471_1 《五杂组》雍裕之 五杂组,刺绣窠。 往复还,织锦梭。 不得已,戍交河。 卷471_2 《剪彩花》雍裕之 敢竞桃李色,自呈刀尺功。 蝶犹迷剪翠,人岂辨裁红。 卷471_...
  • 山豆根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山豆根 释名 解毒、黄结、中药。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1、急黄。用山豆根末,水送服二钱。 2、赤白痢。用山豆根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白开水送...
  • 莽草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莽草 释名 芒草、鼠莽。 气味 (叶)辛、温、有毒。 主治 1、贼风肿痹(风入五脏,恍惚)。用莽草一斤,乌头、附子、踯躅各二两,切细,以水和醋泡一夜。取出,和猪油一斤同煎,去渣,手蘸药汁...
  • 甘蕉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甘蕉 释名 亦名芭蕉、夭苴、芭苴。 气味 甘、大寒、无毒。 主治 1、一切肿毒。用芭蕉根捣烂涂患处。 2、流动性红色风疹。治方同上。 3、风火牙痛及虫牙痛。用芭蕉根取...
  •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地榆 释名 玉豉、酸赭。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吐血。用地榆三两,加米醋一升,煮沸十多次,去渣汁,饭前热服一合。 2、妇女漏下,赤白不止,人极黄瘦。治方如上。 3、...
  • 水獭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兽部 - - 水獭 释名 水狗。 气味 (肝)甘、温、有毒。 主治 1、虚劳咳嗽。用水獭肝烧灰,酒送服。 2、肠痔出血。用水獭肝烧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 3、下血不止。用不獭肝一具煮熟,加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