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战国策 > 25至33卷 >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

战国策

《战国策》25至33卷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战国策》章节目录: 《1至8卷》 《9至16卷》 《17至24卷》 《25至33卷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

书籍:战国策章节:25至33卷更新时间:2017-03-08
《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
【提要】燕国当时处在现在的河北、北京、辽东一带,地理上离秦国很远,离战祸纷争也比较远,地缘上非常有优势。苏秦的合纵战略正好发挥了燕国的地理优势。
【原文】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粟支十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粟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粟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之忧,无过燕矣。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兵者,以赵之为蔽于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蔽,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难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踵道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于东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国必无患矣。”
燕王曰:“寡人国小,西迫强秦,南近齐、赵。齐、赵,强国也,今主君幸教诏之,合从以安燕,敬以国从。”于是赍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译文】苏秦为合纵之事,去北方游说燕文侯:“燕国东有朝鲜和辽东,北有林胡和楼烦,西有云中和九原,南有呼沱河和易水。国土纵横二千多里。军队有几十万,战车有七百多辆,战马有六千匹,粮食够十年支用。南边有碣石和雁门的丰饶物产,北边有枣和栗子的获利收成,老百姓即使不耕作,仅靠枣栗也够吃的了。这就是所谓的天府之国。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看不到军队覆灭将领被杀这样忧心的事,这种和平境况没有谁比燕国更好的了。大王您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燕国不遭受战争的原因,是因为有赵国在南面作蔽障。秦国和赵国发生了五次战争,秦国两胜而赵三胜。秦赵互相削弱,而大王却保全燕国,控制住这个大后方,这不就是燕国不受侵犯的缘故吗。况且秦国攻打燕国,要越过云中和九原,经过代郡和上谷,长途跋涉几千里,即使能够攻下燕国的城池,也知道根本没有办法占领它。秦国不能侵犯燕国的道理是很明显的。如果赵国攻打燕国,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只要一声令下,不出十天,数十万军队就能进驻到东垣一带。再渡过呼沱河和易水,不到四五天就可以到达燕国的都城了。因此说秦攻打燕,须得在千里之外开战;而赵攻打燕,是在百里之内开战。不担心百里之内的祸患而看重千里以外的战事,策略上的失误,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希望大王您和赵国合纵相亲,天下诸侯联合一体,那么燕国就一定没有忧患了。”
燕文侯说:“我的国家弱小,西面迫近赵国,南面靠近齐国。齐赵都是强国,现在承蒙您的教导,号召我国合纵以使国家安宁,我愿意把国家交出来听从您的安排。”于是供给苏秦车马和金银布帛,让他到赵国进行合纵。
【评析】赵国是燕国的地理屏障,燕国得益于赵国免除了秦国的战乱,这是任何一个有政治地理概念的人都清楚的事。苏秦抓住了这个根本点不放,指出联合赵国、共同抗秦才是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大计。其雄辩先树立燕国信心、描画国泰民安的景象,接着指出这些景象的背后原因。最后指出了合纵抗秦才是燕国的最好选择。既有逻辑力量,也不乏折服他人、指点天下的气势,同苏秦的其他游说一样,同为合纵名篇。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相关文章

  • 姜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姜姓氏祖宗:未知姓氏起源:出自亘氏改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亘庭昌唐上元 中准制改为姜氏。”姓氏郡望:未知姓氏堂号:稼樯堂:神农教民稼樯,所以叫稼樯...
  • 分兵》原文翻译 - - 《六韬》犬韬 - -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三军分数处,将欲期会合战,约誓赏罚,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其大将先定战地、战日,然后移檄书与诸将吏,...
  • 中伤卷十二》原文翻译 - - 《权谋残卷》译文 - - 天下之至毒莫过于谗。谗犹利器,一言之巧,犹胜万马千军。译文:天下最恶毒的事物没有超过谗言的。谗言就像利器,一句巧妙的谗言,就可能胜过千军万马。谗者,小人之故伎。口变淄素,权移...
  • 口而诵,心而惟①。朝于斯,夕于斯②。》原文翻译 - - 《三字经》80节 - - [原文]口而诵,心而惟①。朝于斯,夕于斯②。  [注释]  ①诵:背诵,熟读成诵。 惟:思考。  ②斯:此,如此。朝、夕:早晨、晚上。  [译文]  这里接着前段“若亲目”之后,指...
  • 韩垣干齐王》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六 - - 韩垣之齐,以策干齐王,王不用,韩垣怒出诽言,王闻而拘诸司寇,将杀之。田无吾见,王以语之。田无吾曰:“臣闻娵萌学扰象而工。北之义渠,以扰象之术干义渠君,义渠君不答,退而诽诸馆。...
  • 办丧事不是演戏》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张 - -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这是讲丧事,我们看到四书五经,尤其在《论语》中,很多次都说到丧事,以现在年轻人的观念来说,讲死人的问题太多了,这也是一个问题。儒家为什么对于丧事—&...
  • 珠儿》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100篇 - - 常州民李化,富有田产,年五十余无子,一女名小惠,容质秀美,夫妻最怜爱之。十四岁暴病夭殂,冷落庭帏,益少生趣。始纳婢,经年余生一子,视如拱璧,名之珠儿。儿渐长,魁梧可爱,然性绝痴,五六岁尚...
  • 芣苡》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礻颉之。...
  • 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后60回 - - 话说薛姨妈听了薛蝌的来书,因叫进小厮问道:“你听见你大爷说到底是怎么就把人打死了呢?”小厮道:“小的也没听真切。那一日,大爷告诉二爷说——”...
  • 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前60回 - - 却说献计之人,乃东海朐县人,姓糜,名竺,字子仲。此人家世富豪,尝往洛阳买卖,乘车而回,路遇一美妇人,来求同载,竺乃下车步行,让车与妇人坐。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行及数里...
  • 秦湛、范周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秦湛 卜算子(春情)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捻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范周 木兰花慢 美兰堂昼永,晏清暑、晚迎凉。控水槛...
  • 王炎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王炎 蝶恋花(崇阳县圃夜饮) 纤手行杯红玉润。满眼花枝,雨过胭脂嫩。新月一眉生浅晕。酒阑无奈添春困。 唤起醉魂君不问。憔悴颜容,羞与花相近。人自无情花有韵。风光易老何须恨...
  • 唐纪十八唐高宗咸亨二年(辛未,公元671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50章 - - [1]春,正月,甲子,上幸东都。   [1]春季,正月,甲子(二十六日),唐高宗来到东都洛陽。   [2]夏,四月,甲申,以西突厥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安集五咄陆之众。   ...
  • 卷二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五》原文翻译 - - 《明史》300章 - - 马从聘,字起莘,灵寿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青州推官,擢御史。勋卫李宗城册封平秀吉逃归,从聘言其父言恭不当复督戎政,不从。出理两淮盐课,言近日泰山崩离,坼者里余,由开矿断地脉所致...
  • 表第一·后妃表》原文翻译 - - 《元史》150章 - - ◎后妃表
  • 孟知祥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200章 - - 孟知祥,字保裔,邢州龙冈人。祖父孟察,父亲孟道,一生为郡中校尉。伯父孟方立,官至邢氵名节度使,叔父孟迁,位至泽潞节度使。孟知祥在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任西川节度副大使,履行节度...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下 吐蕃下》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50章 - - 永泰、大历间,再遣使者来聘,于是户部尚书薛景仙往报。诏宰相与吐蕃使者盟。俄寇灵州,掠宜禄,郭子仪精甲三万戍泾陽,入屯奉天。灵州兵破虏二万,上级五百首。景仙与伦泣陵偕来,请境凤...
  • 外戚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自古以来,承受天命创立帝业的君王,以及继承先帝正统、遵守成法的君王,不仅仅是由于内在品德的高尚丰满,而且也得益于母党妻党等外戚的辅助。 夏禹的兴起是因为娶了涂山氏的女...
  • 逆顺肥瘦》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针道于夫子,众多毕悉矣。夫子之道,应若失,而据未有坚然者也。夫子之问学熟乎,将审察于物而心生之乎?岐伯曰: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
  • 相思子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木部 - - 相思子  释名 红豆。 气味 苦、平、有小毒、使人呕吐。  主治 止热闷头痛。除风痰瘴疟疾,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