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子张 > 办丧事不是演戏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子张办丧事不是演戏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办丧事不是演戏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子张更新时间:2018-07-23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这是讲丧事,我们看到四书五经,尤其在《论语》中,很多次都说到丧事,以现在年轻人的观念来说,讲死人的问题太多了,这也是一个问题。儒家为什么对于丧事——死人的问题讲了那么多?我们要了解两个道理:第一要了解所谓人生,只有生与死两件大事,这两个阶段就是两头,好比天象一样,早晨和夜晚;或如一年的过程从正月到年底,就是这样一个现象。所以中国文化对人生问题的重点,在于养生送死。西方文化的重点只有一半,养生非常重要。小孩子在西方文化中很有地位,老年人可怜得很,因为他们对送死不是太重视的。中国则顾到两头,养生与送死,因此自古对丧礼就非常重视。但是这种重视,产生了一个流弊,在春秋战国时,丧礼的繁复,讨厌到极点:一副棺材有三套,所谓衣、榇、棺、椁。朱熹有一部著作专门讲这些的,如土葬还要放木炭石灰等等,说来也蛮科学的。有的地方则不同,天葬的挂在树上给鸟吃了,水葬的丢在海里就葬了,简单得很。而中国的丧礼很繁,繁得过分了,所以当时有人出来反对。孔子以后的墨子,也是最反对重视丧礼的一个。他讨厌透了这些,所以《墨子》里有一篇《节丧》,以社会经济的观点,认为这是很大的浪费,很不应该的,这也是墨子经济道德观点。但是孔子、孟子的思想。对于过分的节省是反对的。在《礼记》上有规定,对丧礼是有所修正的,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历史文化的事实问题。第二个要注意的是属于人类文化的,我们可以不用这个“丧”字,我们研究古书,对这个“丧”字,并不须要头大,如果思想贯通起来,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都是一样的。我们说过,西方文化的根源是宗教,由宗教发展为哲学,由哲学发展为现在的科学,这是三位一体的东西,对于世界上的宗教,我们就以比较宗教来讲好了,这也是近年以来在大学里一门新兴的学科,哈佛大学等都有这个系,对每个宗教的教义、哲学理论、方法,都作一个客观的比较,我们以比较宗教的立场来看,先不谈教义,每个宗教首先讲人死问题,而且每个宗教都是专管死人的,教人不要怕死,死了以后到我这里来,好像每个宗教教主都开了一家观光饭店,招揽生意:“到我天堂上来,我的天堂第一。”有的说“你到我西方极乐世界,招待周到,非常清净。”好像我们当年到了上海,一上码头,很多打灯笼的旅馆茶房来拉生意一样。为什么每个宗教都如此,都管死的事,没有管生的事?这一点唯有我们中国文化值得自豪,我们中国文化很少谈到宗教,我们固然管死,但也管生的,你们站在殡仪馆门口看,看得很可怜,每天都有抬出去,有时候每个厅还排队,上午下午都忙不过来。可是中国文化,是站在妇产科门口看,天天看到孩子抱出来,没有什么悲哀,你那里抬走一个,我这里抱出两个,高兴得很,“生生不息”。这是西方原始文化与中国原始文化的基本不同点。

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注意,不管如何,都对于生命的生与死的问题在研究。生与死的确是个大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这就是说中国文化丧礼的境界,古人为什么到处提到丧礼的内涵,它包括的问题有这样大,并不简单,我们不要轻视它。

现在回到书上: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子游的思想是根据孔子的传统来的,他对于当时社会风气中,对丧礼过分的铺张,有一个修正的论调,认为办丧事要诚心哀痛就够了,表面上办得非常铺张,办得非常隆重,内心没有一点哀痛,外面的礼貌再好,仍不是丧礼的精神。古代就是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上述的观念,如果现在写文章,便可以在报章杂志上,写好几评论文批评这个事。我们现在如果把这句话对年轻学生讲,一定会引起反感,他们认为这句话有什么了不起。这就是学问与时代没有办法配合。我们这一辈知道,中国旧式社会因几千年来的习俗,有的地方,可以出钱雇人来哭丧的,那种丧声,比唱歌还好听,就有专门以替丧家哭死人赚钱维生的人,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流弊。而且这种风气,过去在广东、福建某些地方最盛行,因为这是汉唐文化的遗风。这种替人哭丧的人名为“挽郎”,等于现在出殡行列中的中西大乐队,因此子游提出这个主张来,修正这种社会风气。

办丧事不是演戏相关文章

  • 神马》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 - 乌鲁木齐关帝祠有马,市贾所施以供神者也。尝自啮草山林中,不归皂枥。每至朔望祭神,必昧爽先立祠门外,屹如泥塑。所立之地不失尺寸。遇月小建,其来亦不失期。祭毕,仍莫知所往。余谓...
  • 二 萧》原文翻译 - - 《声律启蒙》下卷 - - 恭对慢,吝对骄,水远对山遥。松轩对竹槛,雪赋对风谣。乘五马,贯双雕,烛灭对香消。明蟾常彻夜,骤雨不终朝。楼阁天凉风飒飒,关河地隔雨潇潇。几点鹭鸶,日暮常飞红蓼岸;一双鸂鶒,春朝频泛...
  • 第七十一回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 楚平王娶媳逐世子》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齐景公归自平邱,虽然惧晋兵威,一时受歃,已知其无远大之谋,遂有志复桓公之业,谓相国晏婴曰:“晋霸西北,寡人霸东南,何为不可?”晏婴对曰:“晋劳民于兴筑,是以失诸侯,...
  • 第五十八回 说秦伯魏相迎医 报魏錡养叔献艺》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晋景公被蓬头大鬼所击,口吐鲜血,闷倒在地,内侍扶入内寝,良久方醒,群臣皆不乐而散。景公遂病不能起,左右或言:“桑门大巫,能白日见鬼,盍往召之!”桑门大巫奉晋侯之召,甫入...
  • 继往开来》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张 - -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这是历史哲学的问题。孟庄子是古代的世家,鲁国世袭的大夫,姓仲学,名速,他的父亲孟献子,名蔑。孔子当时说...
  • 某甲》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某甲私其仆妇,因杀仆纳妇,生二子一女。阅十九年,巨寇破城,劫掠一空。一少年贼,持刀入甲家。甲视之,酷类死仆。自叹曰:“吾今休矣!”倾囊赎命。迄不顾,亦不一言,但搜人而杀,共...
  • 陈日章、李景良、张思济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600章 - - 陈日章 鹧鸪天 内乐清虚息万缘。逍遥真是地行仙。徒他玉带金鱼贵,听我纶巾羽扇便。 倾九酝,祝长年。休辞潋滟十分舡。来年此日称觞处,定有重孙戏膝前。 李景良 鹧鸪天 清晓祥...
  • 叶适、王楙、刘褒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叶适 西江月(和李参政) 识贯事中枢纽,笔开象外精神。传观弓力异常钧。衣我六铢羞问。 周后数茎命粒,鲁儒一点芳心。啄残楼老付谁论。谩要睡馀支枕。 王楙 望江南(寿张仪真) 三杰...
  • 孙浩然、陈济翁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孙浩然 离亭燕 一带江山如画。景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橘树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天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沙陀》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50章 - - 沙陀,西突厥别部处月种也。始,突厥东西部分治乌孙故地,与处月、处蜜杂居。贞观七年,太宗以鼓纛立利邲咄陆可汗,而族人步真觖望,谋并其弟弥射乃自立。弥射惧,率处月等入朝。而步真势...
  • 列传第十三》原文翻译 - - 《北史》50章 - - 古弼 张黎 刘洁 丘堆 娥清 伊 乙瑰 周几 豆代田 车伊洛 王洛儿 车路头 卢鲁元 陈建来大干 宿石 万安国 周观 尉拨 陆真 吕洛拔 薛彪子(子琡) 尉元 慕容白曜 和其奴 苟颓 宇...
  • 列传第一》原文翻译 - - 《北史》50章 - - 魏氏王业之兆,虽始于神元,然自昭成之前,未具言六宫之典;而章、平、思、昭、穆、惠、炀、烈八帝妃后无闻。道武追尊祖妣,皆从帝谥为皇后。始立中宫,余妾或称夫人,多少无限,然皆有品次...
  • 和士开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和士开,字彦通,清都临漳人氏。其祖先是西域的胡 商,本姓素和氏。父安,恭敬机敏善于侍奉人,慢慢迁官为中书舍人。魏孝静帝曾在半夜与朝臣聚会,命令安看北斗的斗柄指向何方,安答:&ldqu...
  • 顾宪之传》原文翻译 - - 《梁书》100章 - - 顾宪之字士思,是吴郡吴县人。顾宪之不到二十岁,被州里任命为议曹从事,推举为秀才,历任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主簿等职。元徽年间,任建康县令。当时有人偷了他人家的牛,被牛的...
  • 夏侯亶传》原文翻译 - - 《梁书》50章 - - 夏侯亶,字世龙,是车骑将军夏侯详的儿子。齐代之初,离家入朝做奉朝清。永元末(501),夏侯详为西中郎南康王司马,随府镇守荆州,夏侯亶留在京城,为东昏听政主帅。到崔慧景作乱之时,夏侯 ...
  • 昭明太子传》原文翻译 - - 《梁书》50章 - - 昭明太子萧统,字德施,梁武帝长子。生母是丁贵嫔。当初,梁武帝没有男孩,梁武帝率兵起义讨伐东昏侯时,萧统于齐中兴元年(501)九月在襄陽出世。梁武帝登帝位后,有司上书请求立储君,梁...
  • 佛图澄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50章 - - 佛图澄是天竺人。本姓帛,从小就学习 道术,尤其精通玄术。永嘉四年(311),来到洛陽,自己说有一百多岁,常常服气养身,能够许多天不吃饭。善于念祷咒语,能够役使鬼神。腹旁有一个洞孔,常...
  • 李贺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全唐诗卷三百九十 卷390_1 《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
  • 杨师道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三十四   卷34_1 「陇头水」杨师道   陇头秋月明,陇水带关城。笳添离别曲,风送断肠声。   映雪峰犹暗,乘冰马屡惊。雾中寒雁至,沙上转蓬轻。   天山传羽...
  • 槲实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果部 - - 槲实 释名 槲、朴、大叶栎、栎子。 气味 仁:苦、涩、平、无毒。 橡槲若:甘、苦、平、无毒。 槲木皮:苦、涩、无毒 主治 仁:蒸煮作粉,涩肠止痢,功同橡子。 槲若:1、突然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