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庸庵笔记 > 上卷 > 学政、总裁先后甄拔得人

庸庵笔记

《庸庵笔记》上卷学政、总裁先后甄拔得人

庸庵笔记采录了不少宝贵的晚清政治、经济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资料,也记述了不少饶有风趣的遗闻轶事,既能供文史工作者参考,亦能使一般读者增加对晚清社会的了解。然而,作者作此书的宗旨在于“挽回世道人心”,“有裨经世之学”,因此书中夹杂着不少封建伦理说教、因果报应及荒诞不经之说。全书共分四类。卷一、卷二为史料,卷三为遗闻,卷四为述异,卷五、卷六为幽怪。凡例称冀是书以奖善惩恶,故书中有不少荒诞不经的因果报应类的说教故事。是书现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遗经楼刊巾箱本,六卷。

《庸庵笔记》章节目录: 《上卷》 《下卷

学政、总裁先后甄拔得人

书籍:庸庵笔记章节:上卷更新时间:2018-07-30
诸城窦东皋先生(光鼐)学行深纯,尤长于制艺,屡掌文衡。乾隆五十一年,因浙江州县仓库亏空,特派大臣阿文成公与姜晟、曹文埴,伊龄阿,先后驰往查办。伊龄阿旋留为巡抚。

是时,窦公以吏部右侍郎督学浙江,甄拔名宿,声誉翔起。高宗密敕将仓库事据实陈奏。窦公严劾平阳知县黄梅丁忧演戏,借弥补仓库为名,科敛肥橐,赃款累累。温旨褒其不避嫌怨,而阿公等查复,则谓并无其事。窦公具疏执辩不休,并亲赴平阳访查。伊龄阿劾其在明伦堂招集生监,询以黄梅劣迹,答以不知,则咆哮发怒,用言恐吓,勒写亲供。奉旨褫职。窦公未及复奏,伊龄阿又劾其在乎阳城隍宙多备刑具,传集书役,追究黄梅款迹,生监平民,一概命坐,千百为群。

及回省时,携带多人,昼夜兼行,致水手堕河淹殒,并有不欲作官不要性命之言。奉旨拿交刑部治罪。窦公抵杭,旨尚未到,而官民皆知学使被谴,巡抚已密遣人守其衙署。忽有归安诸生王以衔、王以铬以门生投刺来谒。窦公见之,二生请问入内,脱留棉袄一件,称报老师识拔之恩。窦公拆视,则皆黄梅按亩勒捐之田单、印票、图书、收帖二千余张,喜极欲狂。盖窦公虽亲赴平阳,而自抚藩以至府县,早巳豫为布置,故于黄梅赃款,虽略得佐证,仍未获其确实凭据。二王以邻郡诸生,密为收积,人固不及防也。

窦公于是奏称黄梅以弥补亏空为名,按亩捐钱,户给官印田单一张,在任八年,侵赃二十余万。因将田单、印票、图书、收帖,各检一纸呈递。奏甫出,而中丞派员押解,锒铛就道矣。上谓凡事可伪,而官印与私记不可伪,且断不能造至二千余张之多,况字帖俱有业户花名排号,确凿可据。因命阿公中道折回浙省,且免窦公拿问,同往审讯。阿公旋奏黄梅勒借民钱,侵用田单、公费是实。奉旨伊龄阿与前抚福崧皆严议革职,阿公等亦皆议处。窦公回京,署理光禄寺卿。乾隆六十年,窦公以左都御史为会试正总裁。副考官二人皆资望较浅,一切悉推窦公主政。榜既发,则第一名王以悟,第二名王以衔也。和珅在上前指出,上查知为同胞兄弟,则大疑之。因派大臣复试。王以衔列二等第四,王以牾列三等七十一名。磨勘大臣奏称:王以梧中式之卷,次艺参也鲁,后比用一日万几,一夜四事等字,肤泛失当,疵累甚多。遂罚停王以梧殿试。

谕旨斥窦公年老昏愦,先行开缺,听候部议;副考官交部议处。

越八日,进呈殿试卷十本,名次既定,拆视弥封,则第一名乃王以衔也。和珅与诸大臣瞠目相视,因奏曰:“此次阅卷诸臣,皆秉公认真,毫无私弊,如有失当,何妨易置?”上曰:“若此,则彼之兄弟联名,或出偶然。科第高下,殆有命焉,非人意计所能测也,何必易置?且既拆弥封,而再易置。则转不公矣。”胪唱之日,舆论翕然,盖以二王素着才名也。

自是窦公之取士,与王氏兄弟之得会状,遂传为佳话。余幼闻故老娓娓谈此事,听之熟矣。然考《东华续录》,窦公奏称印票、收帖皆由平阳生监缴出,岂因王氏兄弟大魁天下,而世俗率相附会欤?抑窦公陈奏,不能不归其事于平阳生监欤?因遍阅诸家纪载,尚无详志此事者,姑录之,以广异闻。确否?则未敢悬揣也。

学政、总裁先后甄拔得人相关文章

  • 宋王偃》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四 - - 宋王偃恶楚威王,好言楚之非,旦日视朝必诋楚以为笑,且曰:‘楚之不能若是,甚矣。吾其得楚乎?”群臣和之,如出一口。于是行旅之自楚适宋者,必构楚短以为容。国人大夫传以达于...
  • 第十九回 擒傅瑕厉公复国 杀子颓惠王反正》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话说齐桓公归国,管仲奏曰:“东迁以来,莫强于郑。郑灭东虢而都之,前嵩后河,右洛左济,虎牢之险,闻于天下。故在昔庄公恃之,以伐宋兼许,抗拒王师,今又与楚为党。楚,僭国也,地大兵强,吞...
  • 九变篇译文及注释》原文翻译 - - 《孙子兵法》译文 - - 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接受国君的命令,召集人马组建军队, 在难于通行之地不要驻扎,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要与四邻结交,在难以生存的地区不要停留,要赶快通过,在四周有险阻容易被包围...
  • 乳广》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谬误部 - - 乳广 一乡人涉讼,官受其贿,临审复掌嘴数下。乡人不忿,作官话曰:“老爷,你要人觜(言银子也)我就人觜。要铜圆(言铜钱也)就铜圆,要尾(言米也)就尾,为何临了来又歹我的乳广?” ...
  • 浯溪留题》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00章 - - 永州浯溪,唐人留题颇多,其一云:“太仆卿分司东都韦瓘,大中二年过此。余大和中以中书舍人谪宦康州,逮今十六年。去冬罢楚州刺史,今年二月有桂林之命,才经数月,又蒙除替,行次灵州,...
  • 周济川、应次蘧、李璮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600章 - - 周济川 八声甘州 有乾坤、清气入诗脾,随龙散神仙。蘸西湖和墨,长空为纸,几度诗圆。消得宫妃捧砚,夜烛照金莲。试问隔屏坐,谁后谁先。 长是花香柳色,更风清月白,天入吟笺。自霞觞误...
  • 熊节、范炎、汪相如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熊节 朝中措(寿刘仲吉) 麒麟早贵挂朝冠。自合侍金銮。收拾经纶事业,从容游戏人间。 祗今侍彩,符分楚甸,名在蓬山。直待疏封大国,秋光长映朱颜。 范炎 沁园春(庆杨平) 襟韵何如,文雅...
  • 闵公·闵公元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00章 - - 【经】元年春王正月。齐人救邢。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季子来归。冬,齐仲孙来。   【传】元年春,不书即位,乱故也。   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
  • 志第八地理志二》原文翻译 - - 《辽史》50章 - - ◎地理志二   东京道   东京辽阳府,本朝鲜之地。周武王释箕子囚,去之朝鲜,因以封之。作八条之教,尚礼义,富农桑,外户不闭,人不为盗。传四十余世。燕属真番、朝鲜,始置吏、筑...
  • 沈括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50章 - - 沈括,字存中,钱塘人,因为父荫得官为沭阳主簿。沭阳县靠着沭水,是职方氏所写的“水泽叫沂水、沭水”的地方。早先的河道漫衍为停滞不流的污泽,沈括重新修筑二堤,疏浚水流...
  • 王拱辰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原名拱寿,十九岁时考取进士第一名,仁宗赐名“拱辰”。任怀州通判,直集贤院,历任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庆历元年(1041)为翰林学士。 ...
  • 王曾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年少丧父,由其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向里人张震学习学问,善于写作文辞。咸平年间(998~1003),由乡贡试礼部、廷对都是第一名。杨亿见到了王曾所作之赋,赞叹说&...
  • 列传第八十 马浑》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00章 - - 马燧,字洵美,系出右扶风,徙为汝州郏城人。父季龙,举孙吴倜傥善兵法科,仕至岚州刺史。燧姿度魁杰,长六尺二寸。与诸兄学,辍策叹曰:“方天下有事,丈夫当以功济四海,渠老一儒哉?&rdqu...
  • 列传第十三》原文翻译 - - 《周书》50章 - - 尉迟迥字薄居罗,代人也。其先,魏之别种,号尉迟部, 因而姓焉。父俟兜,性弘裕,有鉴识,尚太祖姊昌乐大长公主, 生迥及纲。俟兜病且卒,呼二子,抚其首曰 :“汝等并有贵相, 但恨吾不见尔,...
  • 安同传》原文翻译 - - 《魏书》50章 - - 安同,辽东的胡 人。他的先祖叫安世高,汉朝时任安息王侍子来到洛陽。经魏至晋,避乱来到辽东,定居于此。安同的父亲安屈,在慕容日韦属下做官,任殿中郎将。苻坚消灭慕容日韦之后,安屈...
  • 谢哲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谢哲字颖豫,陈郡陽夏人。其祖父谢月出,为梁司徒。父亲谢讠惠,任梁右光禄大夫。 谢哲风仪俊美,举止含蓄不露,且胸怀宽广,士人君子们都推重他。初任梁秘书郎,累迁至广陵太守。侯景...
  • 顾众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顾众,字长始,吴郡吴县人,为骠骑将军顾荣的族弟。父顾礻必,为交 州刺史,有文武才干。顾众过继给伯父,伯父早死,侍奉伯母以孝闻名。光禄卿朱诞器重他。州府召他为主簿,举为秀才,任命为...
  • 天年》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天年第五十四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
  • 刘禹锡诗词代表作》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全唐诗卷三百六十 卷360_1 《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寄浙东元相公》刘禹锡 钱塘山水有奇声,暂谪仙官领百城。 女妓还闻名小小, 使君谁许唤卿卿。 鳌惊震...
  • 杏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果部 - - 杏 释名 甜梅。 气味 (核仁)甘、苦、温、冷、利,有小毒。 主治 主治 1、咳嗽寒热。用杏仁半两,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温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熟水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