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南史 > 100章 > 张畅传

南史

《南史》100章张畅传

《南史》为唐朝李延寿撰,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南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张畅传

书籍:南史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10
张畅字少微,是张邵的哥哥张。。的儿子。张。。少年时期就很有操行,曾做晋朝琅笽王国的郎中令。跟随琅笽王到过洛陽。回到京城,宋武帝封了药酒一瓮交给张。。,让他秘密地加入荓毒,他接受了命令,在路上自饮而死。
张畅少年时候与堂兄张敷、张演、张镜齐名,是后起之秀。最初出门做官是担任太守徐佩之的主簿,徐佩之被处死,张畅便驰马前往奔丧,穿上丧服尽哀,被谈论者所称赞。他的弟弟张牧曾经被疯狗咬伤,医生说应该吃蛤蟆,张牧感到很为难。张畅含笑先尝,张牧因此才吃了,伤口也就好了。
逐步升迁为太子中庶子。孝武帝镇守彭城,张畅做安北长史、沛郡太守。元嘉二十七年(450),魏太武帝南征,太尉江夏王刘义恭统率各路军队前往镇守彭城。太武帝亲自率领大军,离彭城几十里。彭城兵力虽然很多,而军队粮食不足,刘义恭想放弃彭城南归,计议了一整天也没有拿定主意。当时历城兵少粮多,安北中兵参军沈庆之的意见想以车营作为函箱阵,精兵作为外翼,保护二王和妃媛直奔历城,分出部分城中的兵配合护军将军萧思话留守。太尉长史何勖不同意,他想全部出动奔向郁洲,从海道还京。两种意见没有决定下来,再次召集众官员谋划。张畅说:“如果历城、郁洲有可以前往的道理,下官怎敢不高声赞扬?现在城内缺乏食物,百姓都有逃走的情绪,只应该关门上锁严密防守,想逃走的不要允许。如果一旦动脚,则必然各自逃散,想到达目的地,怎么可能?现在军中粮食虽少,每天还没有断绝,怎么能丢弃万全之计,而去走危险的道路!如果这个计策一定要采用,下官请求以脖子上的血污染您的马迹。”孝武帝听到了张畅的建议,对刘义恭说:“张长史的话不可违背。”刘义恭才停止了。
魏太武帝到达以后,便登上了城南的亚父冢,在戏马台上建起了毡屋。在这以前队中主将蒯应被俘虏,当天下午后半晌,太武帝遣送蒯应到小市门致意,求甘蔗和酒。孝武帝派人送酒二壶、甘蔗一百棵;求骆驼。第二天,太武帝自己登上戏马台,又派遣使者到了小市门请求与孝武帝相见,派人送上骆驼并且赠送一些杂物,让在南门接受。张畅在城墙上与魏朝的尚书李孝伯说话。李孝伯问:“您姓什么?”回答说:“姓张。”李孝伯说:“张长史!”张畅说:“您怎么认识我?”李孝伯说:“您的声名远扬,足以使我知道。”于是谈了很长时间。城内有个叫具思的曾经在魏国呆过,刘义恭让他辨认,知道是李孝伯,于是便开门接受了馈赠的物品。
太武帝又求酒和甘橘,张畅宣读了孝武帝的意旨,又搞到了螺杯和杂粽,都是南方所珍视的。太武帝又让李孝伯传话说:“魏君主有诏令要借一副博具。”张畅说:“博具我会给你们上报找来,‘有诏令’的话,只能用在你们国家,怎么能在这里使用?”李孝伯说:“邻国的君,怎么不可以对邻国的臣称为诏令?”张畅说:“您用的这个称呼,尚且不可以用于华夏,何况是在高贵的诸王,怎能单说邻国的君主呢?”李孝伯说:“魏主说太尉、镇军已经好久没见南方的来信,非常郁闷,如果想要寄信,一定会代为护送。”张畅说:“这边小路很多,不再以此烦劳魏主。”李孝伯说:“我也知道有水路,似乎被白贼所阻断。”张畅说:“是不是因为您穿着白衣服,所以称为白贼呢?”李孝伯大笑着说:“今天的白贼无异于过去的黄巾、赤眉。”张畅说:“黄巾、赤眉似乎并不在江南。”李孝伯说:“也没有离开青州、徐州一带。”张畅说:“现在青州、徐州实在是有贼,但却不是白贼罢了。”又求博具,不久就送给了他。
太武帝又派人送来了毡和九种盐以及胡豉,说“这几种盐各有特点:白盐是魏主吃的;黑盐治疗腹胀气闷,细细地刮取六铢,用酒服下;胡盐治疗眼疼;柔盐不作食用,治疗马脊背上的创伤;赤盐、驳盐、马齿盐四种,都不能食用。胡豉也很好吃。”又求黄甘,并且说“魏主致意太尉、安北将军,为何不派人到我们这边来?彼此的感情虽然不能完全相通,但是总要见见我是小是大,知道我是老是少,观看我为人如何。如果诸位官佐不能派遣,也可以派个小僮前来。”张畅又宣读旨意并且回答说:“魏主的形貌才力,很久以来就由往来的使者描述过,李尚书亲自奉行使命,不怕彼此不能尽意。所以不再派遣信使。”又说:“魏主很遗憾先前所送的马很不称意,安北将军如果需要大马,一定再给送去;如果需要蜀地的马,也有很优良的。”张畅说:“安北将军不缺乏良马,送马原是对方的意思,不是这边的请求。”刘义恭又赠送炬烛十支,孝武帝也送锦一疋,又说:“知道还需要黄甘,的确不是吝惜它,但是一定无法满足你们一军的需求。原先送给魏主的,不应该现在就缺乏了,所以不再重送。”
太武帝又求甘蔗、安石榴,张畅说:“石榴出自邺下,也不是应当那边所缺乏的。”李孝伯说:“您所在的南方十分富庶,为什么却穿草鞋?连您都穿这,那将士们又该怎样了呢?”张畅说:“富庶的话,实在很惭愧,但是以我的少才,受命统率大军,战阵之间,不容许身着便服。”
太武帝又派人向二王借箜篌、琵琶、筝、笛等乐器和棋子。李孝伯的辞辩也是北国的美才,张畅随机应答,谈吐如流,音韵清雅,风仪华润。李孝伯和左右的人一起相视叹息。
当时魏国声称要出襄陽,所以让张畅担任南谯王刘义宣司空长史、南郡太守。
元嘉三十年(453),元凶劭杀死皇上举行叛逆,刘义宣发表讣告的时候,就立即起兵。张畅为元佐,位居众僚之首,哀容凄惋,感动众人。举行哀悼结束后,改换服装身穿黄裤褶,走出射堂选人。音容姿态,无不瞩目,见到的人都愿意为他尽命。事情平定后,征调为吏部尚书,封为夷道县侯。
刘义宣后来有了异图,蔡超等人重视张畅的人望,劝刘义宣把他留下。于是便辞去了南蛮校尉职务,把它授给张畅,又加官为冠军将军,兼丞相长史。张畅派仆人荀僧宝进京,通过颜竣说明刘义宣准备寻衅起事的情况。荀僧宝带有私货,停在巴陵没有及时赶到。正赶上刘义宣起兵,道路断绝,荀僧宝于是便无法离开。
刘义宣即将叛乱,派他所宠爱的人翟灵宝去告诉张畅,张畅说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表示以死来保卫皇上。翟灵宝知道张畅不肯回心,劝刘义宣把他杀死示众,靠丞相司马竺超人说情才得脱免。又晋升他的封号为抚军将军,另立军部,以收揽人望。张畅虽然签署了檄文,但是饮酒常醉,不认得文书。随刘义宣东下。在梁山战败,他从乱兵当中自己返回,被军人所抢劫,衣服都被剥光。遇到右将军王玄谟乘车出营,张畅已经得到了破衣服,于是便挤上了王玄谟的车。王玄谟心里很不高兴,诸将领请求把他杀掉,队主张兴世进行营救才使他得免一死。捉住他押送进京,交付给廷尉,不久被宽恕。
起用为都官尚书,转任侍中,代替儿子张淹兼任太子右卫率。孝武帝宴请朝廷贤士,张畅也在座。何偃乘着酒醉说:“张畅果然是奇才,伙同刘义宣作贼,也能没罪,没有才怎么能到这种地位?”张畅严厉地说:“太初的时候,谁洗的黄。。?”孝武帝说:“为什么要互相挖苦?”起初,元凶劭作乱的时候,何偃的父亲何尚之是元凶劭的司空,朝廷的义军到了新林,仆役都逃走了,何尚之父子和婢妾一起擦洗黄。。,所以张畅讥讽他。
孝建二年(455),他出京担任会稽太守。死后,谥号为宣。张畅喜爱弟弟的儿子张辑,临终遗命,与张辑合坟,谈论的人对此加以非议。

张畅传相关文章

  • 神镜》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 - 河城在县东十五里,隋乐寿县故城也。西村民掘地得一镜,广丈余,已触碎其半,见者人持一片去,置室中,每夕吐光,凡数家皆然,是亦王度神镜,应月盈亏之类。但残破之余,尚能如此更异耳。或疑镜...
  • 我的失恋》原文翻译 - - 《野草》上部 - - ──拟古的新打油诗②  我的所爱在山腰;  想去寻她山太高,  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
  • 千古艰难唯一死》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述而 - - 讲了孔子教育方法的原则原理,就讲到: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这是讲孔子对于养生送死的礼非常重视。他去了丧家,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在这一天哭过了,心里头...
  • 深深海底行》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公冶长 - - 下面再说一个孔子的学生冉雍,号仲弓,比孔子少二十九岁,是平民出身,但是孔子认为这个学生有帝王之才。颜回固然是道德学问都好,可以传道,但并不一定能成帝王之才,或者做惊人的事业。...
  • 药僧》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济宁某偶于野寺外,见一游僧向阳扪虱,杖挂葫芦,似卖药者。因戏曰:“和尚亦卖房中丹否?”僧曰:“有。弱者可强,微者可巨,立刻见效,不俟经宿。”某喜求之。僧解衲角...
  • 云中守魏尚》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50章 - - 《史记》、《汉书》所记冯唐救魏尚事,其始云:“魏尚为云中守,与匈奴战,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臣以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而又申言之云:“...
  • 张天觉为人》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50章 - - 张天觉为人贤否,士大夫或不详知。方大观、政和间,时名甚著,多以忠直许之,盖其作相适承蔡京之后,京弄国为奸,天下共疾,小变其政,便足以致誉,饥者易为食,故蒙贤者之名,靖康初政,遂与司马公...
  • 汉唐封禅》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50章 - - 汉光武建武三十年,车驾东巡,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禅泰山。诏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何事污七十二代之编录!若郡县远遣吏上寿,盛称虚美,必髡令屯田。&rdqu...
  • 三公改他官》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00章 - - 国初以来,宰相带三公官居位,及罢去,又多有改他官者。范质自司徒、侍中改太子太傅,王薄自司空改太子太保,吕蒙正自司空改太子太师是也。天禧以前唯赵普、王旦乃依旧公师,仍复迁秩。...
  • 府名军额》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00章 - - 雍州,军额曰永兴,府曰京兆,而守臣以“知永兴军府事兼京兆府路安抚使”结衔。镇州,军额曰成德,府曰真定,而守臣以“知成德军府事兼真定府路安抚使”结衔,政和中...
  • 萧东父、王从叔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800章 - - 萧东父 齐天乐 扇鸾收影惊秋晚,梧桐又供疏雨。翠箔凉多,绣囊香减,陡觉簟冰如许。温存谁与。更禁得荒苔,露蛩相诉。恨结愁萦,风刀难翦几千缕。 闲思前事易远,怅旧欢无据,月堕湘浦。...
  • 文公·文公十三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50章 - - 【经】十有三春王正月。夏五月壬午,陈侯朔卒。邾子蘧蒢卒。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大室屋坏。冬,公如晋。卫侯会公于沓。狄侵卫。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晋侯盟。公还自晋,郑伯会公于...
  • 本纪第二·太祖》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太祖   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讳旻,本讳阿骨打,世祖第二子也。母曰翼简皇后拏懒氏。辽道宗时有五色云气屡出东方,大若二千斛囷仓之状,司天孔致和窃谓...
  • 陈宜中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陈宜中,字与权,浙江永嘉人。年少时家里很穷,但他的性格特别倔强。有商贾推算他的生辰八字,认为他应当得到大贵,故把自己的女儿许给他为妻子。到了太学后,因文章写得好而受到赞誉。...
  • 高从诲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200章 - - 高从诲,开始时在后梁做官,历任殿前控鹤都头、鞍辔库副使、左军巡使、如京使、左千牛大将军、荆南牙内都指挥使,代理濠州刺史,历官至检校太傅。当初,在高季兴将要反叛时,高从诲总是...
  • 段深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50章 - - 段深,不知是哪处人氏。开平年间,因为精于医术而在翰林听候皇帝诏召。当时梁太祖身患疾病很久,小便很浑浊,僧人晓微奉侍医药,略有起色,太祖就赐给晓微紫衣和大师的称号,赏赐财物非常...
  • 肃宗》原文翻译 - - 《旧唐书》50章 - -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讳亨,玄宗第三子,母曰元献皇后杨氏。景云二年乙亥生。初名嗣升,二岁封陕王,五岁拜安西大都护、河西四镇诸蕃落大使。上仁爱英悟,得之天然;及长,聪敏强记...
  • 王沈传》原文翻译 - - 《晋书》50章 - - 王沈字处道,太原晋陽人。祖父王柔是汉时匈奴中郎将,父亲王机是魏东郡太守。王沈少年失去父母,为叔父司空王昶所收养,侍奉叔父和父亲一样,尽心侍奉继母与寡嫂,以孝义著称。好读书,善...
  • 方干古诗词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五十三 卷653_1 《山中寄吴磻十韵》方干 莫问终休否,林中事已成。 盘餐怜火种,岁计付刀耕。 掬水皆花气,听松似雨声。 书空翘足卧,避险侧身行。 果傍闲轩落,蒲连湿岸生。 ...
  • 孟郊诗词名句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卷三百七十六 卷376_1 《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孟郊 一雨百泉涨,南潭夜来深。 分明碧沙底,写出青天心。 远客洞庭至,因兹涤烦襟。 既登飞云舫,愿奏清风琴。 高岸立旗戟,潜蛟失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