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晋书 > 50章 > 张华传

晋书

《晋书》50章张华传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晋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是唐朝时期编写,晚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宋书》等,但唐朝之前已经存在几部不同版本的晋书了。唐修《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纪三十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原有一百三十二卷。《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

《晋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张华传

书籍:晋书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8
张华字茂先,范陽方城人。父亲张平,是渔陽郡守。张华少年孤贫,自己牧羊,同郡人卢钦见了张华后很器重他。同乡人刘放也以为张华有奇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张华的学识优异而渊博,辞藻和顺而华丽,聪敏而多才,图卦谶纬方技之类的书无不详览。少年即注意修身,言行谨慎,举止必合乎礼度。见义勇为,周济危难。器量宽阔,胆识弘大,当时的人多不能测其高深。
开始未为人所知,作《鹪鹩赋》以自说,其辞为:
造物主何等巧妙多端,使万类各得其形体。鹪鹩这种小禽,也获生而受气。体陋小而不能远飞,无玄黄美羽以自贵;毛不可以做器用,肉不可以充美味。鹰。。过而不顾,又何畏乎网罗。深草密林,是其游乐场所。飞不至高空,翔不与群鸟合。其居易于安身,其求易于满足;一枝可以筑巢,数粒足以饱腹。栖息不必常所,游乐无所盘桓,陋室是荆棘,美屋是磟兰。举翼有逸趣,停足身即安。听天顺理,与万物互不为患。此禽似为无知,处世全身似有大智。不怀害以致害,不饰容以招累。静则守本性而不矜夸,动则循自然而求简易。任自然以为生存之本,无用于人,不慕于世。
雕鹰。。鸡有钩嘴利爪,鸿鹄鹭鹚高翔于云际,昆鸟鸡藏于幽险之处,孔雀生于偏僻之地,晨凫大雁举翼而远逝,都因羽美而肉肥,才使无罪而身死;衔芦以避箭,白费心机,终毙命于此世。苍鹰凶猛而加绳,鹦鹉聪慧而入笼,受人驯养终得屈志,悬于高阁孤独一生;弄巧舌以顺主子之意,摧羽毛为猎人所用。恋钟岱之林野,慕陇坻之高松。虽受宠于今日,未若往昔之从容。爰居本是海鸟,避风来到内地;巨雀生于条支,越岭送至中原,被提挈而行万里,受威逼而供祭坛。只因体大形伟而害其身。
陰陽陶铸万物,万物生于一区。巨细不同,种繁类异。鹪冥筑巢于蚊睫,大鹏翱翔于天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远观天地之间,吾又怎知大小之物谁有乐土。
陈留人阮籍看到这篇赋,叹道:“这是辅助帝王建大业的人才啊!”从此声名开始显著。
郡守鲜于嗣推荐张华作太常博士。卢钦又推荐于文帝司马昭,转为河南尹丞,未上任,授予佐著作郎。不久,迁为长史,兼中书郎。朝廷议事所发表的意见,及所上表奏,多被采纳施行,遂任中书郎正职。晋武帝受禅让即位,拜为黄门侍郎,封关内侯。
张华记忆力极强,学识渊博,天下古今事物,了如指掌。武帝曾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宫千门万户情况,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并在地上画出图样,左右视不移目。武帝甚觉奇异,时人比作春秋郑国子产。过了几年,拜为中书令,后又加散骑常侍。母亲去世时悲哀异常,武帝下诏劝勉,强令料理政事。
当初,武帝与羊祜暗谋划伐吴,群臣多以为不可,只有张华赞成这一计划。以后羊祜病重,武帝派遣张华到羊祜那里询问伐吴之计,语在《羊祜传》。到大举伐吴时,以张华为度支尚书,计算运输粮草,与武帝一起制定作战计划。众军已进发,未获成果,贾充等奏请杀张华以谢天下。武帝说:“伐吴是我的主意,张华只是与我意见相同罢了。”当时大臣们都以为不可轻进,张华独坚持己见,以为伐吴必胜。及吴灭,皇帝下诏说:“尚书、关内侯张华,以前与已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掌管军事,部署诸军,算定谋略,运筹于内,决胜于外,有谋划之功勋。现晋封为广武县侯,增食邑一万户,封其子一人为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绢万匹。”
张华名重当世,为众人所推崇信服,撰写修订晋史及礼仪宪章的任务,都托付给张华,有很多增减与修改,当时的诏书诰文,都是张华所起草,声誉更盛,有宰相之威望。而荀勖自以为出身大族,仗恃武帝对他有深恩,憎恨张华,常欲伺机将张华调到外镇任职。适逢武帝问张华:“以后的国家大事谁可寄托?”张华回答说:“有明德而又是至亲者,莫如齐王司马攸。”这不符武帝的本意,算是细小的违旨,于是荀勖离间张华的陰谋得逞,外调张华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兼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招抚接纳新归附者,戎狄华夏尽怀其德,东夷马韩、新弥诸国依山傍海,离幽州四千余里,历代不曾内附者二十余国,都遣使朝贡。于是远夷宾服,四境无事,连年丰收,兵马强壮。
朝中议论欲召张华回京作宰相,又欲进号仪同三司,却遇到了冯恢的阻挠。张华曾在武帝面前说过冯恢之弟冯。。的坏话,而冯。。深得武帝宠信,常陪侍左右,一次与武帝闲谈魏晋之事,借机向武帝说:“臣私下认为钟会谋反之祸是太祖造成的。”武帝脸色一变说:“你这是什么话!”冯。。免冠谢罪说:“臣愚钝瞎说,罪该万死!然臣微末之意,还可以申述。”武帝说:“你还要说什么?”冯。。说:“臣以为善驾车者必熟习马力的盛衰,善为政者必懂对官吏控制适度,故子路因好胜被抑制,冉求因退让被进用,汉高祖子弟八个诸侯王因过于宠信被夷灭,汉光武诸将由于受抑制而善终。这并非为君者有仁有暴,也不是为臣者有智有愚,而是压低与抬高,给予与夺取的不同造成的。钟会才能见识有限,而太祖夸奖太过,赞美他的谋略,宣扬他的名声才略,授以大权,委以重兵,故使钟会自认算无失策,功勋无比,飞扬跋扈,遂造成谋反叛国之罪。如果太祖用其小能,从大的方面控制他,抑制他的权势,用各种规则约束他,则叛乱之心无从发生,叛乱之事无从出现。”武帝说:“是这样的。”冯。。叩头说:“陛下既然肯定为臣的意见,应防微杜渐,不要使钟会之类的人再造成灾祸。”武帝说:“当今还有像钟会那样的人吗?”冯。。说:“东方朔有句话:‘谈何容易。’《易经》上说‘臣不密则失身’。”武帝让在旁的人退出,说:“你尽情说吧!”冯。。说:“陛下谋划之臣,大功著于天下,海内无不闻知,据方镇统军马之任者,都在陛下忧虑之列。”武帝沉默不语。不久,征召张华做太常。因太庙屋梁折,免官。武帝在位期间,一直以列侯身份朝见。
惠帝即位,以张华为太子少傅,与王戎、裴楷、和峤都因有德望被杨骏嫉妒,不得参与朝政。杨骏被杀后,将废黜皇太后杨氏,群臣会集于朝堂,议者都顺承旨意,以为“《春秋》贬绝文姜,今太后自绝于宗庙,也应废黜。”只有张华认为“夫妇之道,不涉于父子关系,皇太后并没有得罪先帝。今杨骏为其亲,只能说不能为天下母仪,应仿效汉废赵太后为孝成后的例子,贬太后称号,仍称武皇后,居于别宫,以成全终养之恩”。意见不被采纳,遂废太后为平民。
楚王司马玮受密诏杀太宰汝南王司马亮、太保卫馞等,内外兵乱繁起,朝臣恐惧,手足无所措。张华告诉惠帝说:“司马玮以假诏书擅自杀害二公,将士仓促行事,认为是国家旨意,故听从司马玮。今皇帝可派特使持幡使外军解除戒严,事件即可平息。”惠帝采纳了张华的意见,司马玮的兵果然失败。及司马玮被杀,张华因首先献谋有功,拜为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金印紫绶。张华辞去开府仪同三司。
贾谧与贾后共同商量,以为张华出身庶族,儒雅有谋略,上无威逼君主的疑虑,下为众望所归,打算依靠他总摄朝政,大事咨询于他。尚犹豫未决,问于裴輎,裴輎平时很尊重张华,非常赞成这样做。张华遂受重用,尽忠国事,辅佐朝政,弥补缺漏,虽当惠帝昏弱贾后肆虐之朝,而天下安定,这是张华的功劳。张华怕贾后亲族势力强盛酿成灾祸,作《女史箴》以讽劝。贾后虽凶暴嫉妒,还是敬重张华。很久以后,朝廷论张华前后功勋,晋封为壮武郡公。张华推让十余次,皇帝下诏敦促开导,这才接受。几年以后,代替下邳王司马晃为司空,兼著作事。
贾后谋划欲废太子,左卫率刘卞很受太子信任和优待,每次宴会,刘卞也一定参加。每次看到贾谧骄傲无礼,太子很憎恨他,并在语言容色上表露出来,贾谧对太子也愤怨不平。刘卞向张华询问贾后欲废太子的事,张华回答说:“没有听说。”刘卞说:“我刘卞本是贫寒憔悴之士,在须昌作小吏,受到您的提拔成就,才有今日。士感恩于知己,因此才无所不言,而您对我还有怀疑吧!”张华说:“假令有这回事,君准备如何对付呢?”刘卞说:“东宫才高德重之人如林,四个卫率有精兵万人,您居宰辅重位,如得到您的命令,朝见皇帝,总领尚书事,将皇后废于金墉城,只需要两个黄门就可以了。”张华说:“今天子在位,太子是皇帝之子,我又没有接受废立的诏命,唐突行此事,是眼中没有一国之君,人子之父,而且是以不孝昭示天下。即使能成功,也不免获罪,何况外戚权臣满朝,权威不在一人,怎能安然无事呢!”贾后使人作祷神之文,内含叛逆之意,让太子醉中抄写,呈于惠帝。惠帝在式乾殿会集群臣,以太子手书遍示群臣,大家都不敢说话。只有张华进谏说:“这是国家大祸。自汉武帝以来,每废黜正嫡,总要引起动乱,况且晋有天下时间不长,望陛下慎重考虑。”尚书左仆射裴危页以为先要检查传书的人,又请检验字体真假,不然,恐有伪诈。贾后拿出太子平时写的启事十几张,众人比照,也没有人敢说不是太子的手书,议论到太陽偏西仍不能决断,贾后知道张华等护太子意志坚定,因而上表请求将太子免为庶人,惠帝同意了贾后的意见。
当初赵王司马伦为镇西将军,扰乱关中,氐羌反叛,皇帝让梁王司马肜代替司马伦。有人劝张华说:“赵王贪婪昏庸,信用孙秀,到哪里哪里乱,而孙秀狡诈多端,是奸人之雄。今可让梁王杀掉孙秀,就削去了赵王的一半力量,以此谢关右之人,不是很好吗?”张华接受了这个意见,梁王司马肜也答应了。孙秀的友人辛冉从关中来,对司马肜说:“氐羌自己造反,不是孙秀造成的。”因而孙秀得免于死。司马伦回京后谄媚贾后,要统领尚书事,后又求作尚书令。张华与裴輎都坚持不可,由此造成怨恨,司马伦、孙秀把张华看作仇人。武库起火,张华怕有人乘机作乱,派兵把守周围,然后安排救火,所以历代藏的宝器及汉高祖斩蛇剑、王蟒头、孔子屐等全被烧毁。当时张华看到斩蛇剑穿透屋顶飞出,不知去向。
当初,张华所封的壮武郡有棵桑树变成了柏树,懂得的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张华的住宅及官署多次出现妖怪。张华的少子张韪因中台星散裂,劝张华逊位引退。张华不听,说:“天道玄奥莫测,只有修德以应天变罢了。不如静观以待,听天由命。”及司马伦、孙秀将废贾后,孙秀使司马雅夜见张华,告诉他说:“今社稷将危,赵王欲与公共同匡扶朝廷,为霸王之事。”张华知道孙秀等定会谋篡夺之事,就拒绝了。司马雅发怒说:“刀刃将加于颈上,你还说这样的话!”头也不回就出去了。张华正白天卧床休息,梦见房屋忽然倒塌,醒后心中厌恶,当天夜里灾难发生,司马伦诈称皇帝有诏召张华,于是与裴危页一起被捕。张华将死时对张林说:“卿要害忠臣吗?”张林称有诏书,指责张华说:“你身为宰相,负天下之重任,太子被废,你不能为之而死,这是为什么?”张华说:“式乾殿议论此事时,我竭力劝阻,众所周知,并不是我不谏啊。”张林说:“谏而不从,何不退位?”张华无话可答。片刻,使者来到说:“有诏令斩公。”张华说:“我是先帝老臣,赤心如丹。我不畏死,只怕王室将有大难,祸不可测啊。”于是在前殿马道南被杀,并夷灭三族,朝野无不悲痛。终年六十九岁。
张华爱惜人才,劝勉荐拔人才从不厌倦,即使穷贱杂役之士有一技之长些许之善者,便赞叹称道,扩大他们的声誉。张华爱好书籍,死时家无余财,只有文史书籍满架盈箱。曾经搬家,光书就拉了三十车。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都是根据张华的版本校勘的。天下奇闻异事,世上少有者,张华那里都有。因此博识多闻,当世无人可比。
惠帝时,有人得一鸟,毛长三丈,拿来给张华看,张华见了很凄惨地说:“这叫海凫毛,此物出现,则天下将乱了。”陆机曾请张华吃饭,席上有一盘腌鱼块,当时宾客满座,张华打开盘子便说:“这是龙肉。”众人不信,张华说:“试以苦酒浇上,必有异常变化。”浇上苦酒以后,发出五色光芒。陆机回头问送腌鱼的人,那人说:“在园中茅草堆下得到一条白鱼,样子异常,腌制以后,味道特别美,所以献上。”武库封闭很严,忽然发现库中有只雉雏。张华说:“这必然是蛇变成的。”打开武库一看,雉雏旁边果然有块蛇皮。吴郡的临平一处堤岸崩塌,出现一个石鼓,用槌敲击没有声音。皇帝问张华,张华说:“可取蜀地桐木,刻成鱼形,则可以敲响。”于是照张华的办法去做,果然数里之外都可以听到鼓声。
当初东吴未灭时,斗星与牛星之间常有紫气,相信道术的人都认为这是象征吴正强大,不可征伐,只有张华不以为然。吴平之后,紫气更加明显。张华听说豫章人雷焕精通谶纬天象,就邀请雷焕,与他同宿,避开旁人对他说:“我们一起去寻察天象,可知将来的凶吉。”二人登楼仰观天象,雷焕说:“我观察很久了,斗星牛星之间,很有异常之气。”张华说:“是何吉祥征兆呢?”雷焕说:“是宝剑的精气,上彻于天。”张华说:“你说得对。我少年时,有个相面的说,我年过六十,位登三公,并当得到宝剑佩带。这话大概是效验的。”因而又问道:“剑在哪个郡?”雷焕说:“在豫章丰城。”张华说:“想委曲您到丰城做长吏,一起暗地寻找此剑,可以吗?”雷焕答应了。张华大喜,立即补雷焕为丰城令。雷焕到丰城后,挖掘监狱屋基,下挖四丈多,发现一个石匣,光气异常,匣中有双剑,剑上都刻有字,一名龙泉,一名太阿。这天晚上,斗牛之间的光气消逝了。雷焕用南昌西山北岩下的土擦拭二剑,光芒艳丽四射。用大盆盛水,把剑放在上面,看去光芒炫目。派使者送一剑和北岩土给张华,留一剑自己佩用。有人对雷焕说:“得到两个只送一个,瞒得过张公吗?”雷焕说:“本朝将要大乱,张公也要在乱中遭祸。此剑当悬于徐君墓树之上。此为灵异之物,终究会化为他物而去,不会永远为人所佩带。”张华以为南昌土不如华陰赤土,给雷焕写信说:“详观剑文,此剑就是干将,与其相配的莫邪,怎么没有送来?虽然二剑分离,天生神物,终于会会合的。”因而送给雷焕一斤华陰土。雷焕以此土拭剑,更加精彩明亮。张华被杀后,宝剑不知去向。雷焕死后,其子雷华为州从事,带剑经过延平津,剑忽从腰间跳出落入水中,雷华使人入水寻剑,找不到剑,只见两条龙各长数丈,盘绕水中,身有花纹,寻剑的人惊惧而回。片刻光彩照人,波浪大作,于是此剑消逝。雷华叹道:“先父的化为他物之说,张公的终将会合之论,今日算是验证了。”张华博学多识大多类此,不能详细记载。
后来司马伦、孙秀被杀,齐王司马礒辅政,挚虞向司马礒写信说:“张华死后不久,我进入中书省,得到张华在先帝时答诏书的草稿。先帝问张华可以肩负重任辅佐国家托以后事的人,张华回答:‘有明德而又至亲者,莫如齐王司马攸,应留在京师镇抚国家。’他这种忠良之谋,坦诚之言,在他死后才被发现,令人信服,与那些随波逐流苟且偷安的人是不可同世而论的。议论他的人指责张华在愍怀太子被废时不能直言廷争。当此之时,直谏的人会加上违命之罪而死。先圣教导我们,死而无益者,不能责人不死。所以晏婴作为齐国的正卿,在崔杼之难中不为国君而死;季札是吴国的宗臣,不争逆命顺命之理。循理竭力而仍无所成,是不为圣人之教所责备的。”于是司马礒向皇帝上奏说:“臣闻使衰微者复兴,绝嗣者有继,这是圣王高明之政;贬斥恶者,褒扬善者,是《春秋》的美义。所以武王灭商后,封比干之墓,旌表商荣之闾门,对生者与死者都应这样做,道理是一样的。孙秀叛逆作乱,灭掉开国功臣的封国,杀死正直的大臣,以毁损王室;恶人肆虐,功臣之后多被诛灭。张华、裴危页因德高威重而被杀,解系、解结以无足轻重之位而被害,欧陽建等无罪而死,百姓都同情他们。当今陛下拨乱反正,天下维新,然而上述受害诸族未蒙恩处理。昔日栾谷阝降在奴隶仆役之中,而《春秋》仍载其过;幽王断绝功臣之后,弃逐贤者子孙,而诗人写诗以讽刺。臣枉居高位,思进诚心浅见,若合圣意,可令群臣共同商议。”大臣议论时各人意见不一,而多数人认为张华是冤案。壮武国之臣竺道又请求长沙王,要求恢复张华的爵位,意见不一,久而未决。
惠帝太安二年(303),下诏说:“爱恶不同而相攻,奸邪丑化正直,自古就有。故司空、壮武公张华,竭尽忠贞,一心辅助朝政,有谋划之功,国事每每依赖于他,以前因张华有辅国济民之大功,应同于其他功臣封国建号,而张华坚决辞让至于八九次,深刻陈述不宜封建的大道理,终有受挫危家辱身的顾虑,言辞诚恳,足以劝勉远近之人。张华至诚之心,可誓于神明。张华因伐吴之功,在先帝时受过封爵。后来加封,既不符国家体例,也不宜以小功超过以前的大赏。张华被害,都是因为奸人图谋作乱,枉受冤屈。现恢复张华侍中、中书监、司空、壮武公、广武侯官爵及所没收的财产印绶符策,派遣使者吊祭。”
当初,陆机兄弟志气高昂,自以为是东吴名家,初入洛陽,不重视中原人士,见到张华则一面如故,钦佩张华德望风范,以师长之礼待之。张华被杀后,陆机作诔文,又作《咏德赋》以悼念张华。
张华著有《博物志》,还有一些诗文,都流行于世。张华有两个儿子:张。。、张韪。

张华传相关文章

  • 敬慎》原文翻译 - - 《说苑》前10卷 - -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能慎其独也。”谚曰:“诚无垢,思无辱。”夫不诚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诗曰:&ldq...
  • 十二 侵》原文翻译 - - 《声律启蒙》下卷 - - 眉对目,口对心,锦瑟对瑶琴。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松郁郁,竹森森,闵损对曾参。秦王亲击缶,虞帝自挥琴。三献卞和尝泣玉,四知杨震固辞金。寂寂秋朝,庭叶因霜摧嫩色;沉沉春夜,砌花随月...
  • 滇游日记二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日晨起候夫,余以其欲壑无厌即贪欲太大,永不满足,另觅寺僧为负。及饭,夫至,辞之。索所畀索回给予的定金,彼展转不还。余乃以重物寄觉宗,令顾仆与寺僧先行。余乃入西门,自索不得,乃...
  • 神仙》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八 - - 虺韦问于罗离子奇曰:“或称神仙,有诸?”曰:“有之。”曰:“何以知之?”曰:“以物。”请问之。曰:“狐,兽也;老枫,木也,而皆能怪变。人,物...
  • 第十三回 鲁桓公夫妇如齐 郑子亹君臣为戮》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却说齐襄公见祭足来聘,欣然接之。正欲报聘,忽闻高渠弥弑了昭公,援立子亹,心中大怒,便有兴兵诛讨之意。因鲁侯夫妇将至齐国,且将郑事搁起,亲至泺水迎候。却说鲁夫人文姜见齐使来迎,心...
  • 处处关津处处寒》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微子 - -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
  • 莲香》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100篇 - - 桑生名晓,字子明,沂州人。少孤,馆于红花埠。桑为人静穆自喜,日再出,就食东邻,余时坚坐而已。东邻生戏曰:“君独居,不畏鬼狐耶?”笑答曰:“丈夫何畏鬼狐?雄来吾有利剑,雌...
  • 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四节》原文翻译 - - 《孟子》离娄章句 - -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  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曰:“子来几日矣?”曰:“昔昔。”  曰...
  • 夏书·五子之歌》原文翻译 - - 《尚书》夏书 - -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
  • 金德淑、连妙淑、陶明淑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金德淑 望江南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玉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蓟楼间。 空懊恼,独客此时还。辔压马头金错落,鞍笼驼背锦斓班。肠断唱门关。 连妙淑 望江南 寒料峭,独立...
  • 郑梦协、真德秀、留元刚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郑梦协 八声甘州 大江流日夜,客心愁、不禁晚来风。把英雄□气,兴衰馀事,吹散无踪。但有山围故国,依旧夕阳中。直北神州路,几点飞鸿。 欲问周郎赤壁,叹沙沉断戟,烟锁艨艟。听波声如...
  • 石延年、关咏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石延年 鹊桥仙(七夕词) 一分素景,千家新月,凉露楼台遍洗。宝奁深夜结蛛丝,纴五孔、金针不寐。 燕归梁(春愁)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
  • 陆秀夫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还在他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把家迁徙到了镇江。稍大以后,就跟随本乡的两位孟先生读书学习,孟先生的学生经常有百余人,但他单单指着陆秀夫说:“这...
  • 毛璋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00章 - - 毛璋,原来是沧州小校。梁将戴思远任沧州主帅时,后唐庄宗已平定魏博,戴思远势力困促,弃州逃去,毛璋占据州城归顺庄宗,历任贝州、辽州刺史。毛璋生性凶狠狂悖,有胆略,随从庄宗到黄河上...
  • 郑鲜之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00章 - - 郑鲜之字道子,荥陽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 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初做桓伟...
  • 陈后主本纪》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后主名叫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是宣帝的嫡长子。梁朝承圣二年(553)十一月二十日,出生在江 陵。第二年,魏朝平灭了江 陵,宣帝迁都到长安,把后主留在穰城。天嘉三年(562),回到建邺,立为...
  • 高阿那肱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高阿那肱,善无人氏。其父市贵,曾跟随神武起义。那肱为库直,随从神武征战,以功勋擢为武卫将军。那肱善于骑马射箭,谄媚会事奉人,每宴游之后,极得世祖尊爱。又迎奉和士开,两人特相亲狎...
  • 樗里子甘茂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00章 - - 樗里子,名叫疾,是秦惠王同父异母的弟弟。 其母是韩国人。 因为樗里子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秦国人都称他是“智囊”。 秦惠王八年(前330),封樗里子为右更,派他率兵攻打魏国...
  • 阳明脉解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愿闻其故。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 帝曰:善。其恶...
  • 青葙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青葙 释名 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子名草决明。 气味 (茎、叶、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 (茎、叶) 除皮肤中热,治恶疮,止金疮血。(子)镇肝,明目,去风 寒湿痹。治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