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南齐书 > 100章 > 祖冲之传

南齐书

《南齐书》100章祖冲之传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南齐历史的书,齐梁皇族萧子显作。全书六十卷,现存五十九卷。南齐是南北朝时期继宋以后在南方割据的封建王朝。公元四七九年,萧道成(南齐高帝)建立南齐,传了三代。四九四年,萧道成的侄子萧鸾(南齐明帝)夺取了帝位,传了两代。五○二年,萧衍(梁武帝)灭了南齐,另建了梁朝。南齐的统治只有二十三年,是南北朝时期最短促的一个朝代。

《南齐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祖冲之传

书籍:南齐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祖冲之字文远,是范陽蓟县人。祖父祖昌,在宋朝做过大匠卿。其父祖朔之,官奉朝请。
祖冲之从小就喜欢考究古史文物,而且思致精巧。宋孝武帝把他安排在华林学省里做事,赐给他宅第车服。初次任官为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宋元嘉年间(424~453),使用的是何承天制的历法,比古代的十一家历精密,但祖冲之认为还很粗疏,便另造新历法。上表说:
我广泛地考察了古代的典籍,五帝的度次,三王的交分,《春秋》的朔气,《纪年》的薄蚀,司马谈、迁的记述,班彪、固的志载,魏时的注历,晋代的《起居》,古今中外,我都有考察,自有文字记载,二千余年,日月离合的征象,星度疏密的验证,我都作了专门的研究和思考,因而都有自己的看法。加上我亲自丈量圭尺,观察仪漏,看得仔细,想得深远,经过考核推算,也弄明了其中的奥妙。
古代的历法往往粗疏多误,不够精密,各家制作又很纷乱,没人能弄明其究竟。近来何承天献上的历法,虽然有心改革,但方法比较简略,如今已有很大误差。根据我的校定,多次发现其错误,关于日月的位置,误差了三度,二次冬至的测定,几乎相差一天,五星的隐现,相差达四十天,留逆进退,有的出入两宿。分至失实,那么节闰就不正确;宿度违天,那么观察就难准确。我生在这个美好的时代,南齐书又肩负着朝廷的职责,因而不避愚盲,重新创制历法。
改易的立意有两点,方法的设置有三方面。关于改易,一:考虑到旧法一章中,十九年有七闰,闰数偏多。经过二百年就会误差一天。节闰一有出入,则应改变历法,因而历纪屡次变动,实由此条。现在改为每章三百九十一年有一百四十四闰,使其和周、汉之历相合,可以长期使用下去,不须再改动。二:根据《尧典》上所说:“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推算起来,唐世的冬至日,在现在宿之左五十度左右。汉代初期,用的是秦历,冬至日在牵牛六度。汉武帝改用《太初历》,冬至日在牛初。后汉用四分法,冬至日在斗二十二度。晋代姜岌根据月蚀检查日历,得知冬至日在斗十七度。我现在参照中星,再和蚀望核对,得知冬至日在斗十一度。总体看来,不满一百年,就相差二度。旧历法都是给冬至日确定位置,天数既有误差,则七曜的宿度,也就渐渐与之不对应了。误差太明显了,就应改。但以往只是合乎一时,都不能长远无误。因此以前历法之所以变革不已,便是由于此条。现在我让冬至日的位置年年有微小差异,和汉注相对照,都很审密,可以供以后长期使用,不必经常改动。另外关于设法,其一:以子起首记时,位置在正北,在卦爻上应着初九升气之端,虚宿处于北方列宿之中,元气的初发,便当在此刻。前代儒者虞喜,对其意义有过详细的论述。现在历法上元日的刻度,从虚宿一度开始。其二:考虑到日时的计算和称谓,都是将甲子放在前头的,因此历法设元,应在这一年。而自黄帝以来,世代所用历法,共有十一种,但上元的年份,没有恰值此名的。而现在我的历法中上元岁在甲子。其三:根据上元之年,历法中的许多条款,都应以此为始。而《景初历》的交会时刻有快有慢,元首有误差。另外,何承天的历法上,日月五星,各自有元,交会有快慢,也都留有误差,只求朔气能相合而已,因而列序纷乱,不及古意。现在我的历法中日月五纬交会快慢,都以上元岁首为始,这样使得群流共源,不致出现误差。
至于实物测量,实效验证方面,也是可以保证的。天象分明可见,就可以用尺表推算;气候虽然幽微,同样可以用寸管测量。我现在确定的历法,比较容易取信。我是在综核始终,推究疏密的基础上,革新变旧,适当繁简的。简约的部分,我自信合理,繁复的部分,我也自信无错。为什么呢?因为纪闰虽然有参差不齐,但都是可以通过数字来分辨的,而分辨是最能深入细密的,因此我一毫一厘都不放过,为的是达到全面精确,做了大量的艰苦工作,为的是确定一个永久的制度,并非是那种没有发明,没有革新的东西。如果我呈上的历法还有些长处,就请颁发给各有关部门,请他们审查鉴定。
祖冲之奏表送上去了,孝武帝让朝中懂历法的人士都来提意见,但没人能驳倒祖冲之。正赶上皇上不久驾崩,祖冲之的奏请没能落实。后来他出任娄县县令,谒者仆射。
当初,宋武平定关中,获得姚兴的指南车,光有外形没有内部机关,每回出行使用时,都得让人在里面人工转动。升明年间(477~479),太祖(萧道成)辅政,便让祖冲之按古法修复。祖冲之改用铜质的机关,修复后可以在作任何转动的情况下,都始终指向一个方向,是马钧以来从未有过的杰出作品。当时有北人索驭马。。,也说他能造指南车,太祖让他和祖冲之分别造之,然后让其在乐游苑里当场比试,结果索车差距太大,被毁烧掉了。永明年间(483~493),竟陵王萧子良喜好古物,祖冲之为他制做了一个不倒器。
文惠太子在东宫时,看到祖冲之的历法,便启禀世祖(萧赜)施行,不久文惠去世,这事又搁下了。祖冲之后来转任长水校尉,兼任本职。祖冲之还作《安边论》,主张进行屯田,发展农业、养殖业。建武年间(494~498),明帝(萧鸾)让祖冲之到各地考察,打算搞些大的有利于老百姓的工程,赶上连年战争,这事也没施行。
祖冲之精通乐器音律,做博塞游戏当时数他独绝,没有对手。有感于诸葛亮造过木牛流马,祖冲之也造了部机器,不需利用风或水,只要一开机关就自行运动,不要人力。又造千里船,在新亭江上试航,一天能行百余里。在乐游苑里造了座水碓磨,世祖曾亲往观看。尤其善于计算。永元二年(500),祖冲之去世,其时七十二岁。著作有《〈易〉、〈老〉、〈庄〉义释》、《〈论语〉、〈孝经〉注》,《〈九章〉注》及《缀述》数十篇。
本史作者认为:文章,是人们情性的表现,精神的奏鸣。通过心灵来融铸思想感情,挥笔落纸便可见气韵天成。但都是从生命性灵出发,又受到兴趣爱好的影响,因而各人的感受不同,追求也就颇为纷杂。像子桓的品评人物,仲治的区别文体,陆机在《文赋》中的分辨,李充在《翰林》里的论说,张。。摘句褒贬,颜延图写情兴,各有自己的主张,都成为某种标准。做文南齐书章的情形,一般是从思想感情生发开来,和无限丰富的形象生动结合,从而变化无穷。都是使用同样的语言音韵,但说出来的话各不相同;大家面对同一外部世界,但形诸笔端就千差万别。作诗的原则,原是本诸风雅,但经发展变化,便形成各自的风格。像陈思《代马》诸章,王粲《飞鸾》各篇,作为四言诗,其美妙可谓超前绝后。少卿的离辞,最具五言诗的才骨,难与争雄。桂林、湘水,有(张)平子的华美篇章,飞馆玉池,有魏文(帝)的美丽文笔,作为七言诗,谁能超过他们呢?卿、云之作巨丽,那是正宗一流,张、左之作恢廓,那是登峰造极,无以复加了。显宗(汉明帝)之述傅毅,简文之叙彦伯,分字造句,很合颂体。裴颜内侍,元规凤池,是子章以来,章表的上乘之作。孙绰作的碑文,可以前追伯喈,谢庄作的诔,可以后起潘岳,颜延的《杨瓒》,自比于《马督》,不仅文多,而且得体。王褒的《僮约》,束皙的《发蒙》,虽属滑稽之流,也甚奇伟可观。五言诗体,在各种体裁中一枝独秀。一般的玩物,时间久了就不爱惜了,文章也是如此,最忌陈旧。如果不能变新出奇,就不能称雄一时。建安文体,《典论》对之有褒有贬;潘、陆齐名,但二人文体大不一样。江左的文风趣味,道家意味很浓厚,郭璞得其灵变,许询极有名理,仲长的玄气,也还不能尽除,谢混虽然情致新鲜,但名声不大。颜、谢并起,各有绝活儿,休、鲍后出,也都名噪一时。并驾齐驱,各具风格。当今文章,作者虽多,但总的说来,大约有三种风格:首先是情意闲适,文词华旷,虽然也有精致之处,但终究还是归于徐缓。适合于公宴之用,本非标准。然而陈慢迂缓,也是大病,可以吸收些典正工作,但实在不合实用。这种风格,是从灵运那里发展而成的。其次是排比事物,讲求对偶,虽然能看出识多见广,但这也造成约束。有的全借古语,以表达现在的感情,牵强曲折,简直像木偶说话,只能看到些事例,完全见不着情致。这类作品和傅咸的五经,应琚的指事等著作,虽不能说全似,可也相差不多。其三是作诗的发端开头出语惊挺,使用的音韵节奏险窄急促,形象刻画追求婬艳,务使读者炫心动魂。这种诗也像颜色中有红、紫,音乐中有“郑、卫之声”一样。这种风格是受了鲍照的影响。除了这三种风格,我还想说点别的:作诗为文,应当注重天机自然,同时要有史传之类文化内涵,并且要有感而发,不要先设框架,无病呻吟。语言表达以简洁明了为尚,行文遣辞最忌故弄华丽高深,要有和谐的音乐美,给人滋润婉切的艺术感受。也可以适当吸收民间歌谣,轻松明快,不雅不俗。这样也会造成独特的艺术效果。总之作诗为文,有如轮扁斫轮一样,其中妙道,一言难尽,作家和评论者们,很少有人能称得上成熟了的。这不仅是因为大家的认识不相同,作诗为文之道的复杂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清谈家的作风,往往是理胜其辞,若从这里出发要求文学,必然会对文学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能做到文理兼备的人是很少的。
赞语:要深切地感知人生,还要学习和体味文化精神,然后才能挥笔成文,于是文坛便如春园,万紫千红。

祖冲之传相关文章

  • 反质》原文翻译 - - 《说苑》后10卷 - - 孔子卦得贲,喟然仰而叹息,意不平。子张进,举手而问曰:“师闻贲者吉卦,而叹之 乎?”孔子曰:“贲非正色也,是以叹之。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夫质又何 也?吾亦闻...
  • 鬼哭》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100篇 - - 谢迁之变,宦第皆为贼窟。王学使七襄之宅,盗聚尤众。城破兵入,扫荡群丑,尸填墀,血至充门而流。公入城,打尸涤血而居。往往白昼见鬼,夜则床下磷飞,墙角鬼哭。一日王生皞迪寄宿公家,闻床...
  • 离娄章句下·第四节》原文翻译 - - 《孟子》离娄章句 - -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 文王》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世之不显,厥犹翼翼...
  • 第六十六回 宋江赏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后60回 - - 话说当下梁中书,李成,闻达慌速合得败残军马,投南便走。正行之间,又撞著两队伏兵,前後掩杀。李成,闻达护著梁中书,并力死战,撞透重围,逃得性命,投西一直去了。樊瑞引项充,李衮追赶不上,自...
  • 不明》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古艳部 - - 不明 一官断事不明,惟好酒怠政,贪财酷民。百姓怨恨,乃作诗以诮之云:“黑漆皮灯笼,半天萤火虫,粉墙画白虎,黄纸写乌龙,茄子敲泥磬,冬瓜撞木钟,唯知钱与酒,不管正和公。” ...
  • 王导小名》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00章 - - 颜鲁公书远祖《西平靖侯颜含碑》,晋李阐之文也。云:“含为光禄大夫,冯怀欲为王异降礼,君不从,曰:‘王公虽重,故是吾家阿龙。’君是王亲丈人。故呼王小字。”《...
  • 罗椅、徐霖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罗椅 清平乐 明虹收雨。两桨能吴语。人在江南荷叶浦。采得苹花无数。 梦中舞燕栖鸾。起来烟渚风湾。一点愁眉天末,凭谁划却春山。 入声甘州(孤山寒食) 甚匆匆岁月,又人家、插柳...
  • 桓公·桓公二年》原文翻译 - - 《左传》50章 - - 【经】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滕子来朝。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秋七月,杞侯来朝。蔡侯、郑伯会...
  • 列传第一百九十五·佞幸》原文翻译 - - 《明史》350章 - - 汉史所载佞幸,如藉孺、闳孺、邓通、韩嫣、李延年、董贤、张放之属,皆以宦寺弄臣贻讥千古,未闻以武夫、健儿、贪人、酷吏、方技、杂流任亲暱承宠渥于不衰者也。明兴,创设锦衣卫,典...
  • 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原文翻译 - - 《明史》150章 - - 盛庸,不知何许人。洪武中,累官至都指挥。建文初,以参将从耿炳文伐燕。李景隆代炳文,遂隶景隆麾下。二年四月,景隆败于白沟河,走济南。燕师随至,景隆复南走。庸与参政铁铉悉力固守,燕...
  • 志第二十四·祭祀二》原文翻译 - - 《元史》100章 - - 仪注之节,其目有十:   一曰斋戒。祀前七日,皇帝散斋四日于别殿,致斋三日,其二日于大明殿,一日于大次,有司停奏刑罚文字。致斋前一日,尚舍监设御幄于大明殿西序,东向。致斋之日质...
  • 子崧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章 - - 子崧字伯山,是燕懿王五世孙。考中崇宁五年进士。宣和年间,官至宗正少卿,授任徽猷阁直学士、知淮宁府。   汴京失守,起兵勤王,因道路阻塞不得前进。听说张邦昌僭位,写书信给康...
  • 镇王竑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章 - - 镇王竑,是希瞿的儿子。当初,沂靖惠王去世,没有后代,以竑作为后代,赐名均,不久改赐名为贵和。太子绚去世,于是立贵和为皇子,赐名竑,授任宁武军节度使,封为祁国公。嘉定十五年(1222)五月...
  • 本纪第九 懿宗 僖宗》原文翻译 - - 《新唐书》50章 - -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讳漼,宣宗长子也。母曰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郓王。宣宗爱夔王滋,欲立为皇太子,而郓王长,故久不决。 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疾大渐,以夔王属内枢密使王归长、马...
  • 斛律光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斛律光,字明月,少年时就精通骑马射箭,而以武艺闻名于世。魏末,跟随父亲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者晖这时正在行武中,光看见后,骑在急驰的马上向他射箭,趁着射中的机会,将他活捉了过来,这时...
  • 乐道融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50章 - - 乐道融,丹杨人。年少时怀有远大志向,勤奋学习 从不倦怠,交往朋友言而有信,往往自己节用致力周济他人,具有杰出人物的风度。作大臣王敦的参军。 王敦将要策划背叛朝廷,陰谋陷害朝...
  • 货殖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50章 - - 老子说:“太平盛世到极盛时期,相邻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犬吠之声互相听得到,但百姓都以为自家饮食最甘美,自己的服装最漂亮,习惯于本地的习俗,喜爱自己从事的行业,以至于老死...
  • 孙偓、薛昭纬、李沇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八十八 卷688_1 《寄杜先生诗》孙偓 蜀国信难遇,楚乡心更愁。 我行同范蠡,师举效浮丘。 他日相逢处,多应在十洲。 卷688_2 《赠南岳僧全玭》孙偓 窠居过后更何人,传得如来...
  • 炭火》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火部 - - 释名 炭能生火,但治病用的是炭或炭灰,并不是直接用炭火。 主治 木炭可治以下诸病: 误吞金、银、铜、铁入腹。用炭烧红,趁热捶成细末,煎汤喝下。如无效,便刮取炭末三钱,井水调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