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酬刘记室诗》鉴赏

朝代:南北朝诗人:江淹古诗:池上酬刘记室诗更新时间:2017-06-09
此诗是应酬赠答之作。记室是负责章表书记一类文书的官,刘记室当是江淹的同僚朋友。
诗约作于春夏之交。“戚戚忧可结,结忧视春暮”。诗人忧肠百结,愁绪绵绵。这种忧愁之绪在江淹诗中较为常见,这和他早年仕途不如意有关,这首诗当也作于早期。诗开首二句连用两个“忧”字,诗人心情忧郁,继而又将忧郁的目光转向春天过后的池塘景物,由此引出了景物的描写。
“紫荷渐曲池,皋兰覆径路”。正是春余夏初时节,曲折的池塘中,荷花已在开放,池塘边上,兰草覆盖了塘边小路。“葱蒨亘华堂,葐蒀杂绮树”。华堂四周,植物茂密,满目青翠,枝叶繁盛的绿树丛中,弥漫着淡淡的烟霭。从“紫荷”句至“葐蒀”句描写了池塘及周围的景色,在一片青翠欲滴的绿的主色调中,点缀着“紫荷”、“华堂”,加上飘浮的水气烟霭,更使人感到赏心悦目。
诗人在这生意盎然而又宁静幽雅的环境中,似乎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忧。“为此久伫立,容易光阴度”。久久地伫立在池塘边上,望着眼前的一切,世间的不如意好像都已不复存在,心中只留下一片安闲恬静。不知不觉中,时间悄悄过去了。“水馆次夕羽,山叶下瞑露”。暮色降临后,准备归巢的飞鸟纷纷停留在水边的亭榭上,露水渐渐打湿了片片绿叶。(次,驻留,止歇。羽,代指鸟)暮色中,四周的景色更显清幽。
“怀赏入旧襟,悦物揽新赋”。诗人和朋友流连于幽美的景色中,不觉心情舒畅愉悦,诗兴也随之而来。“新赋”指刘记室赠江淹的诗作。宜人的景致早已使江淹忘却了忧愁,良辰美景和朋友的赠诗,促使他欣然吟诗作答。于是这篇《池上酬刘记室》便产生了。“惜我无雕文,报章惭复素”。作者在这最后两句中表示了他的自谦。“雕文”指精心藻饰的作品,“报章”是酬答别人的诗文,此处即指《池上酬刘记室》这首诗,“素”是朴素、无文彩的意思,因为是酬答之作。自然免不了要客套一番。
此诗虽是为应酬而作,却不失为抒情写景的佳作。尤其是诗中的写景更为突出,景以情起,情随景移,通过写景来反映作者当时心境由“结忧”向“悦物”、“怀赏”的转变。诗人愉悦的心情正是由景物来体现的。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确实如此。诗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几乎占了一半篇幅。这些写景之句似乎全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字面上丝毫不曾涉及主观情感,但是在客观的景语中,无不透露出作者当时的主观情趣,因而景中有情,情意盎然。
此外,诗歌的语言也修饰精巧而无雕琢之痕,遣词组句华美工整而又清新自然。写景之句虽然多用六朝诗中常见的对句,但却与散句错落相间,因而使全诗显得流畅而不板滞。整首诗风格清丽恬淡,和清幽的景色、闲适愉悦的情趣正相协调吻合。即时酬答的作品能写得如此出色,可见作者功力非浅。
《酬范记室云》是南朝梁诗人何逊的诗作,该诗为答范云《贻何秀才》而作,是借春景以赞其少年俊才。该诗与范云原唱丝丝入扣,而意思甚深。
该诗为答范云《贻何秀才》而作,是借春景以赞其少年俊才。《梁书·何逊传》称逊“八岁能赋诗,弱冠(二十岁左右),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因此可知作诗时,何逊当在二十岁上下。

诗人江淹资料

鉴赏作者江淹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文章华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 查看详情>>

诗人江淹作品: 《应刘豫章别诗》 《张黄门协苦雨》 《牲出入歌·祝详史具》 《休上人怨别》 《谢临川灵运游山》 《效阮公诗·岁暮怀感伤》 《齐凤皇衔书伎辞》 《游黄蘖山诗·长望竟何极》 《歌·曲台歌未徙》 《悦曲池·北山兮黛柏

古诗《池上酬刘记室诗》的名句翻译赏析

《池上酬刘记室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