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五失》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无名氏文言文:读书五失更新时间:2019-12-17
注释
1。袁文清:袁桷(1266-1327),元代文学家。字伯长,号清容居士,谥号文清。
2。择:选择。
3。寡:少。
4。望:向往。
5懦:懦弱、软弱。
6。立:成就、确立(自己的信念)。
7。篡录:摘录。
8。功:效果。
9。长:长处、优点。
10。疾:急。
11。辄:总是。
12。蓄:积累。
13。故实:往事。
14。更端:换个开头。
15。本:基础。
16。尝:曾经。
17。甚:比…更严重
译文
清朝的袁文清曾经说:“我年轻的时候读书有五方面过失:广泛地浏览但没有什么选择,这样的过失在于博览却少有重点;喜欢古人的言行,意志经常退缩却不敢向往,这样的过失在于过于软弱且没有成就;摘录往事,一个故事没结束就换个开头,这样的过失在于劳累却又没有什么成果;听说别人的优点,打算快速地跟随上去学习,往往落在他的后面,这样的过失在想要迅速而好高骛远;喜欢学习写作,不能积累学问的基础,这样的过失更严重了。”
注释
1.选自《后汉书·王烈传》
2 .少:青年时
3.师:名词作状语,表示象对待老师那样。
4.甘:愿意
5.乞:只求
6.或:有人
7.必:一定
8 .激:鼓励
9.还:回来
10.问:询问
11.遗(布一端):送给,给予
12.(后有老父)遗(剑于路):遗失,丢失
13.涂:通“途”
14.至(暮):直到
译文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凭借品德高尚称著乡里。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他已经心怀羞耻,一定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鼓励他改过。”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觉得奇怪便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乡里百姓,凡有争讼曲直的事件,都去请求王烈排难解纷,断定是非,由于王烈平素德教影响,有的走到半途,忽然愿意放弃争执,双方和解而回来的,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惭愧,彼此相让而回来的。可见王烈盛德感化之深,已远胜过刑罚的力量。

诗人无名氏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无名氏

佚名,亦称无名氏,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 查看详情>>

诗人无名氏作品: 《吴王射狙》 《初过汉江》 《忆秦娥·瑶台月》 《满江红·雪共梅花》 《子夜四时歌·夏歌》 《引声歌·天地之道》 《蓦山溪·青春三月》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 《企喻歌·男儿可怜虫》 《南岳夫人授太上宫中歌

《读书五失》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