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孔宪蓬莱阁》赏析

朝代:宋代诗人:赵抃古诗:次韵孔宪蓬莱阁更新时间:2017-11-27
这是一首次韵诗。作者虽未与友人同见其景,然此诗却能据题想象,师心自得,描写高阁风光如在目前。从全诗的布局来看,前六句作者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力,虚写蓬莱阁观潮的所见所感,是对友人所赠之诗内容上的应答,而最后两句由人及己,使诗歌意境由开到合,在如友人间寻常闲话般的氛围中结束诗歌,语虽淡而味至深。
开篇首句颇有几分宋诗瘦硬拗峭的特点。“山巅危构傍蓬莱”,写蓬莱阁建筑在山顶上,点明其地理位置之高,本应是“蓬莱危构傍山巅”,此处却使用倒装手法,将主语“蓬莱”置于最后。这样不仅在语音上读起来更响亮,而且相对于正常语序来说,更能让人在别开生面的陌生感中加深对蓬莱阁的印象。此阁既凌空而筑,登斯楼也,必能方圆百里,一览无余。当此际,万里长风泠然入怀,令作者产生遗世独立、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快意。无怪作者要迎风长啸,大呼“快哉”了。“快哉”一词实用宋玉《风赋》中的“快哉此风”之语典,然却像是到苏轼《水调歌头·快哉亭作》中“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句子,一种超然豪迈的胸怀气度流溢于字里行间。
颔联承接上句,继续发挥想象,写在蓬莱阁上观潮望海的情景。虽然作者并未亲见其景,却能将笔触伸至天地百川,以虚写的手法烘托出潮来时的气势。站在蓬莱阁上,仰观是湛蓝高远的苍天,俯察是深邃汹涌的大海。极目远眺,天没有尽头,海也不见穷处,仿若天地百川都被这漫无边际的海水所涵容,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每天晨昏两次潮汐涨落时,海水升腾,天地也仿佛被海水托举而浮动起来。“晨昏浮动两潮来”句,借用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杜甫“乾坤日夜浮”的诗意,将诗境拓宽,气象恢弘。写景至此,已将蓬莱阁上观潮的情境很好的展现出来。在颈联中作者将笔锋一转,以“遥思”二字,将视角由观景而指向观景之人。诗人想象友人登上蓬莱阁,游目骋怀,以天地之气填充胸臆,以沧海之水涤荡灵魂,必然越发觉得心胸豁然开朗,有去留无意、宠辱不惊之感。
全诗至此,多以虚笔写意,然而却丝毫未有隔雾看花之憾,极真切自然,仿佛作者亲历亲见。作者为何能将蓬莱阁上观潮的感受描写得如此真切,最后一联给出了答案。他熙宁三年出知杭州,当年十二月徙知青州。所以随后作者说“忆我去年曾望海,杭州东向亦楼台”。原来杭州也有一个望海楼,作者去年曾在那里亲身体会过观潮望海的感受,作此诗时,作者当时观潮的感受自然会融入笔端,因此诗歌显得奇情壮采,挥洒自如。
这首诗无论写海潮,写人的胸襟,都显出一种开阔的景象,豪迈的气概,但不靠描摹刻画,而多用健笔直接抒写,那水阁风长的快感,那涵容天地百川的大海,那晨昏两次浮动的海潮,那“游观远”的视野,“度量开”的心胸,都显得开张雄阔。语言上绝去藻饰,不用典故,造语的质朴劲健,感情的豪迈,加上章法的开合转折,于律诗中融进了参差拗健之美。《宋诗钞》说赵抃写诗“触口而成,工拙随意,而清苍郁律之气,出于肺肝”,这首诗是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
《木兰花·春景》是宋代词人宋祁的作品。此词赞颂明媚的春光,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情趣。上阕描绘春日绚丽的景色。“东城”句,总说春光渐好;“縠皱”句专写春水之轻柔;“绿杨烟”与“红杏枝”相互映衬,层次疏密有致;“晓寒轻”与“春意闹”互为渲染,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下阕直抒惜春寻乐的情怀。“浮生”二字,点出珍惜年华之意;“为君”二句,明为怅怨,实是依恋春光,情极浓丽。全词收放自如,井井有条,用语华丽而不轻佻,言情直率而不扭捏,把对时光的留恋、对美好人生的珍惜写得韵味十足,是当时誉满词坛的名作。
宋祁生当宋初,此词为游赏春景之作,当作于北宋仁宗朝某一年的春天,其具体创作年份未详。

诗人赵抃资料

赏析作者赵抃

赵抃(1008年-1084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人。北宋名臣。景祐元年,赵抃登进士第,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州。至和元年(1054年),召为殿中侍御史。其后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 查看详情>>

诗人赵抃作品: 《和彦涂田曹见寄》 《次韵程给事寄法云禅师重喜》 《故吴丞相充挽诗》 《送讲僧怀俨徙居天柱》 《送程给事守越州》 《次韵程给事书院浣纱石》 《和荣学士长濆关所寄》 《退居十咏·负郭田》 《和范都官行后九日奉寄》 《题周敦颐濂溪书堂

古诗《次韵孔宪蓬莱阁》的名句翻译赏析

《次韵孔宪蓬莱阁》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