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笃学》注释译文

朝代:清代诗人:蒲松龄文言文:高凤笃学更新时间:2018-09-29
注释
1、高凤:汉朝东汉人,(南阳人)高凤由于认真专注笃学,终成为了一名闻名天下的学者,于是在西唐山(现河南平顶山叶县常村乡西唐山)教学生读书。叶县常村乡的漂麦河得名缘于此。
2、笃:专一、专心。
3、字:人的表字。
4、常:同“尝”,曾经。
5、之:动词,到……去。
6、曝麦于庭:曝(pù),晒。庭,院子。
7、令护鸡:指守住鸡,不让它吃麦子。令:让。护:监护。
8、经:指古代儒家经典著作。
9、暴(bào):突然。
10、潦水:雨后地上积水。
11、觉:发觉。
12、持:拿。
13、还:回来。
14、怪问:惊奇地询问。怪:使……感到奇怪。
15、乃:才。
16、省:醒悟。
翻译
高凤很喜欢读书,高凤,字文通,小时候是一名学生,家庭以种田为生,但却精通读书,白天黑夜都不停息。妻子曾经有一次到田地里去,在庭院里面晾晒麦子,让高凤看住鸡以防吃麦。当时突然下了雨,高凤拿着竹竿读书,没有发觉水已经把麦子冲走了。妻子回来觉得很奇怪,便责问他,高凤才发觉发生了这样的事小麦被冲走了。过了不久高凤成为了一名闻名天下的学者,于是在西唐山教学生读书。
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往来不绝。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说:“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灵车痛哭,非常悲哀。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

诗人蒲松龄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蒲松龄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清代文学家。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说..... 查看详情>>

诗人蒲松龄作品: 《骂鸭》 《九日望日怀张历友》 《高凤笃学》 《于中丞》 《雷曹》 《叶生》 《长清僧》 《屠夫杀狼》 《青石关·身在瓮盎中》 《河间生

《高凤笃学》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