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闽关》注释译文

朝代:明代诗人:刘基古诗:过闽关更新时间:2020-10-27
注释
1、闽关,指位于福建的武夷山的关隘,是由赣入闽的必经之地。闽,福建的别称。
2、关头:即关上。
3、雾露:即云雾。
4、浑:全。
5、粳(jīng)稻:水稻的一种,茎秆较短,米粒短而粗。
白话译文
关上是云雾迷漫,白茫茫一片,关下是西下的斜阳把秋树照得艳红。
秋风吹过来,就好像一点也没感觉到,进入闽中,眼前所看到的只有满山遍野的粳稻了。
刘基这首景物诗以意趣见长。诗中所取的意象无非闻关上下寻常之景:雾露、晚林、秋风、粳稻,却于独特的剪裁毅和心理知觉描写中,透露出作者一种亲近而愉悦的心境。
这首诗以静写动,在某一个早晨,诗人登上闽关,此时关头露滴雾罩,白茫茫一片;当他走到山下,却已是箱林残照的傍晚时分了,秋树一片嫣红。行者在一天之中,所经所见往往是十分丰富的,其中少不了路途的艰辛和众多山姿水色。但是作者把路纷杂的景物和感受都略去不计,唯取关头和关下两幅静止而难忘的画面:白雾和红树。这也许是一日下来记忆最清晰,也是最典型的美景了。作者把它们如此紧凑地连接在一起,句中用“关头”、“关下”标明不同地点,“雾露”“斜阳”暗新时间的流程,结果造成象电影的镜头组合那样一种有动势的连续感。于是该交待的全交待清楚了时间、地点、行踪,作者对关山景色流连之情,玩赏之趣也由这两幅色调不同(淡灰和桔红)的画面的有机组合表现出来了,该者一下子就感受到如高山流水似的运势。
以不觉写知觉是这首诗的第二个特点。作者由前面的客观景物描写转入心理知觉的描写,人在秋风中下山疾行竟不知不觉,抬跟一望,已经身入满山遍野的稻浪中了,悠优自乐之余,猛然意识到这里已是闽地了。这里写的是一种十分有趣的心理效应,在一路美景中下山,所体验的是超然飘逸的心境,下得山来,方被满山的稻浪唤醒,恍惚记起曾有秋风为伴,可当时怎么没有专心的玩味,似觉得有一点遗惑,其实并不可惜,因为这种不知不觉,似感非感,正是对山林之趣最好的知觉,为常人难得的境界。得到这种心境,已经足够了。
深远的意境是诗歌的最终追求,中国传统诗向来注重意象的象征色彩,情景交融,写景写境是为了写心写意。但我们在这首诗里看到了流动的意象、富有生机的情境,它们所造成的动势使人感到一种跨越关山的亲近飞扬的神采。前二句精练而富意趣,诗中不言山高而山高自见;后二句情意深长,句式含普多义,说未觉却有袖底清风、稻浪入怀。全诗情趣盈然、勃然生机,在明初诗林中堪称佳作。清人沈德潜说刘基的诗“独标高格,超然独胜、允为一代之冠”实不为过。

诗人刘基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 查看详情>>

诗人刘基作品: 《春兴·忆昔江南未起兵》 《七夕诗·天上传闻会两星》 《旱天多雨意呈石末公》 《为詹同文题浙江月夜观潮图》 《旅兴·晨兴梳短发》 《过南望时守闸不待行》 《雪中有怀章三益叶景渊》 《摸鱼儿·伤春》 《为杭州郑善止题蓬莱山图》 《江南弄·采菱女子木兰船

古诗《过闽关》的名句翻译赏析

《过闽关》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