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闻角》创作背景

朝代:元代诗人:萨都剌古诗:寒夜闻角更新时间:2021-01-26
《寒夜闻角》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的前六句从听到画角声开始,由听到画角而想到塞外,想到边关事务;七八句化用典故,暗喻自己壮志难酬、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九至十四句则借用梦境,表达自己希望能跃马提鞭,报效国家的心意;最末两句从梦中醒来,现实仍然是自己空有如虎般的气概,也只能卧病在床不得重用,边关也仍然无可靠之人把守。这首诗对仗工整,用典自然,诗意发人深省。尤其难得的是,这首诗还显露了萨都剌极少诉诸笔下的北方民族的豪放粗犷气质,是一首描述自己的境遇、理想而又能激励众人努力报效国家的边塞诗歌。
据萨龙光所整理的《雁门集》,此诗被认为是元泰定帝致和元年(1328)所作,此时萨都剌任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他刚踏入仕途,内心充满报效国家的激情,然而不久泰定帝去世,泰定帝的太子与武宗之子争夺帝位,引发“二都之战”,生灵涂炭,内耗严重。诗人萨都剌忧国伤时,创作了此诗。
注释
闻角:听到画角吹出的声音。
画角:古乐器,出自西羌。形似竹筒,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因发声高亢凄厉,古时军中用为号角。
“黄云”句:喻太子阿速吉八远在上都。
“白雁”句:喻怀王图帖睦尔由江陵入大都,两都之间发生内战。
迫岁暮:接近年底。
长门:汉宫名。美人:指陈皇后,汉武帝让失宠的陈皇后寡居长门宫。
新丰:古县名,在陕西临潼北。少年:指唐代马周。马周从小孤贫,好学不羁,不被乡人重视。后到长安,寄居中郎将何常家。贞观五年,太宗要百官言时政得失。何常习武不懂文事。马周代他条陈二十余事,太宗看后感到奇怪,问何才知是马周代拟。太宗召见马周,认为马周有奇才,拜为监察御史,官至中书令。
霜华:霜花。
野人:未开化的乡里人。诗里作者自谦之词。
铁节鞭:仿竹节形状制作的马鞭。
髑髅(dú lóu):指死人的头盖骨。
毡帐:用毡做的帐篷。
五更:一作“三更”。
白话译文
山野人卧病不得入眠,呜呜的号角声很凄惨。
黄云隔断了塞北明月,白雁叫破了江南云烟。
山城地势寒冷迫近岁暮,野梅像雪花般飘落在小溪山巅。
长门宫的美人哀叹春天已去,新丰客舍里爱惜风华少年。
夜深人静悲壮声震天动地,瓦上月光雪白霜花鲜。
山野人一夜梦入长城北,飞马驰骋手中扬起铁节鞭。
雪深一丈用髑髅来饮酒,壮士拔剑起舞在毡帐前。
五更梦中醒来气壮如虎,不知哪位将军守卫在边关。

诗人萨都剌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 查看详情>>

诗人萨都剌作品: 《次和清凉寺长老韵》 《送李恕可随王宗师入京》 《北风行送王君实》 《醉歌行·草生金谷韩信饿》 《季子庙·公子不来春草绿》 《京口城南次集》 《西宫即事·退朝西殿承平日》 《赠茅山道士胡琴月》 《望金陵·行人雨霁金陵去》 《游金山·约客同游买渡船

古诗《寒夜闻角》的名句翻译赏析

《寒夜闻角》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