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孙光宪古诗: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更新时间:2018-01-07
注释
⑴蓼岸:开满蓼花的江岸。蓼,红蓼,秋日开花,多生水边。橘柚:橘和柚两种果树。
⑵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⑶片帆:指孤舟。孤光:指片帆在日光照耀下的闪光。
⑷征鸿:远飞的大雁,此喻离别而去的亲人。杳杳:深远貌。
⑸兰红:即红兰,植物名,秋开红花。江淹《别赋》:“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催霜。”忆潇湘:比喻分别在天涯的亲人,相互在殷切地思念着。传说舜南巡时,其妃娥皇、女英未同行,她们深感不安,随后赶去。在洞庭湖畔时,闻舜已死,悲痛不已,溺于湘水而死。
白话译文
长满蓼花的岸边,风里飘来橘袖浓浓的香,我伫立在江边远眺,楚天寥廓,江水滔滔流向东方。那一片远去的孤帆,在水天交汇处泛起一点白光。
我的目光追随着飞去的鸿雁,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远方。思绪有如不尽的江水,随着茫茫的江涛漂荡。秋的红兰,江的碧波,一定会让他怀念深情的潇湘。
孙光宪写了十九首《浣溪沙》,这首是其中较好的抒情词。此作的抒情特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写景之笔,来抒发炽热的惜别留恋之情。
从词中描写的景象看,此是作者在荆南做官时所写。描绘的是中国长江两岸深秋时节的景色,一种特定的典型环境。
首句是写主人公送别亲人时,在江岸上看到的喜人景象。蓼花盛开,清风徐徐,传来阵阵桔柚的芳馨。在这蓼花争艳,桔柚成熟的季节,与亲人团聚,品尝蜜桔甜柚,该是很美好的。此时此刻,亲人却突然离别而去,这实在令作者感到惋惜。令人喜悦的景象,只写一句,在刹那之间,便转入抒发惜别之情,这种构思恰到好处。否则,过多的描写喜悦景色,便会冲淡惜别之情,改变词作的基调。
第二句“一望”二字,颇能传神,表现了主人公顷刻之间由喜悦变为忧愁的神态。第三句紧承第二句,在写景上,与第二句构成不可或缺的完整画图。仅看“片帆烟际”四字,可以说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第二句描写的是高远清廓的“楚天”。第三句描写客人乘坐小船,孤身只影,在烟水迷漫的江流飘荡。天上地面,景色凄清一片。江边船上,感情密切相连。仅看“片帆烟际”四个字,可以说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配上“闪孤光”三字,就突然改变了词句的感情色彩,给人一种孤寂凄清之感,写景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完美,有浑然一体之妙。
此词在抒情上,采用的是递增法,层层深化,愈转愈深。过片两句惜别留恋之情达到高潮。上句是写目送,下句是写心随,构思新颖巧妙,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确是风流千古的名词。这两句采用象征手法,以“目送征鸿”远去,象征依依不舍地送别亲人,以“目送征鸿”,象征心跟着亲人远去。结句似深情目送远帆时的默默祝愿。遥与“蓼岸风多橘柚香”首尾呼应,写出了潇湘美景,笔触又饱含深情。整首词句句写景,又句句含情,充满诗情画意,堪称佳作。

诗人孙光宪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孙光宪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 查看详情>>

诗人孙光宪作品: 《生查子·密雨阻佳期》 《竹枝·乱绳千结绊人深》 《杨柳枝词·阊门风暖落花干》 《更漏子·掌中珠》 《浣溪沙·乌帽斜欹倒佩鱼》 《河传·太平天子》 《浣溪沙·自入春来月夜稀》 《生查子·寂寞掩朱门》 《浣溪沙·试问于谁分最多》 《思越人·古台平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