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十里西畴熟稻香》鉴赏

朝代:宋代诗人:范成大古诗:浣溪沙·十里西畴熟稻香更新时间:2017-11-27
词集中描写秋天的田园。在宋玉发出了“悲哉!秋之为气也”(《九辩》)的喟叹之后,诗人们总是把秋天写得肃杀而令人伤感。而热爱田园,晚年又在田园生活了较长时间的范成大却一反古人,为我们描画了田园收获之季──秋季的绚丽的画面:十里田畴,稻谷已经成熟,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味;农家的疏篱上,点缀着朵朵鲜活的槿花。这是一种朝开夕落,而又长开长落,花期达半年之久的、生命力极强的花。杨万里《道旁槿篱》就说:“却是花中渠长命,换旧添新底用催!”山果,也是不用人栽培的自花自实的野生植物,现在也果实累累,有的青,有的黄,显示出璀灿的色泽,欣欣的生意!而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下片写气候。人说“一叶知秋”,词人偏不说木落霜清,而从秋之晨那润泽的雾气中感到秋的降临,秋来暑退。一抹淡淡的浮云遮住太阳,树林深密处已觉凉爽宜人。飞盖,飞车之盖。词人王命在身,驰车于江村道中,却十分倾心于这自在,清新,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所以发出了“不须飞盖护戎装”的感慨。范成大在田园闲居七年后又被起用知福州时,也曾作诗自嘲“霜毛瘦骨犹千骑,少见行人似个侬!”在另一首诗中,他还以炙背檐前的老农和自已对比,说“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这里在渲染田园之美后,以“不须飞盖”作结,也正说明了他对奔走仕途,而不能救民于水火的碌碌生涯的厌倦和回归到质朴的田园生活中的热望。
《鹊桥仙·七夕》是南宋词人范成大的词作。这首词写七夕相会。上片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大肆渲染主角与配角的心情,烘托出一年仅只一度的七夕氛围。“娟娟”二句承上句具体描写群仙相妒的表现。下片抒发会短离长、欢少愁多之慨,抒情中央带议论,议论中满含感情。相逢三句将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即别场面,而是着力刻画牛女心态,将神话传说人间化。结拍紧承上句意脉,深一层阐发长别之痛。因为“新欢不抵旧愁”,所以每年七夕相会一次,愁恨便增加一分,说明牛女的悲剧是无限增生的。此词作者以群仙相妒这一喜剧式情节,反衬、凸现、深化了牛女的爱情悲剧,匠心独运。采用拟人化和人格化手法,虚写天上事,实言人间情,含蓄蕴籍,韵味邈远。
此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孔凡礼《范成大年谱》淳熙元年甲午,“秋末,周必大有书来。《周益国文忠公集·书稿》卷六淳熙元年《与范致能参政》第二书:‘……今在桂林矣。最后《七夕》篇,尤道尽人间情意,盖必履之而后知耳。奇绝!奇绝!……’《石湖词》有两首咏七夕者,一为《南柯子》‘银渚盈盈渡’,一为《鹊桥仙》‘双星良夜’,二首中《鹊桥仙》尤深挚,或为必大所云之篇。”

诗人范成大资料

鉴赏作者范成大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 查看详情>>

诗人范成大作品: 《五月闻莺·桑阴净尽麦头齐》 《长安闸·斗门贮净练》 《读白傅洛中老病後诗戏书》 《四时田园杂兴》 《浣溪沙·送尽残春更出游》 《中秋无月·扑地痴云欲万重》 《五言诗·汗渍筇枝赤》 《次韵胡邦衡秘监》 《荣木·薰风南来》 《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

《浣溪沙·十里西畴熟稻香》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