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八月辞故里》创作背景

朝代:明代诗人:张煌言古诗:甲辰八月辞故里更新时间:2017-08-10

《甲辰八月辞故里》是张煌言所作的两首诗。该诗诗题辞故里,而诗人十分明白此去乃辞人世。面对死亡的命运,抗清英雄张煌言在诗中所抒发的,不是对生的留念,也不见半点悲戚。充塞全诗的是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以及身虽死而志不移的豪壮情怀。
公元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兵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擒杀弘光帝。张煌言与刑部员外钱肃乐、浙东志士董志宁等遂组成数千人的队伍在宁波城隍庙集会,拥立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张煌言亲赴台州迎鲁王,被授以“行人”之职,至绍兴,又被授以翰林修撰,并任“入典制诰,出领军旅”之事。

⑴义帜句——作者从开始起义到被捕,先后共十九年,这里是取整数。
⑵闰位句——闰位,《汉书.王莽传》:“余分闰位,”说王莽不得正王之命,象积累若干年多余的天数而成闰月,不是正规的月份一样,不能当正统的皇帝;这里有王运、天命的意思。于阗,汉朝时候西域国家之一,这里借指满清。
⑶桐江句——严光,东汉高士,光武帝要他出来作官,他在富春江(即桐江)隐居不出,以耕田钓鱼为乐,在他隐居处有钓鱼台古迹,钓是钓船。
⑷震泽句——范蠡,春秋越国大夫,《越绝书》:“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震泽是太湖的古名,五湖是太湖的别名。
⑸鸿毛——比喻轻,《汉书.司马迁传》:“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⑹碧血——见谢翱《西台哭所思》注③。

《甲辰八月辞故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