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散席循柳路吟》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李商隐古诗:江亭散席循柳路吟更新时间:2017-05-05
此诗作于何时何地,注家尚无定论,但由末句“唯感二毛催”,可知当作于三十岁以后的壮年或老年。潘岳《秋兴赋》云:“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二毛”者,斑白的头发也。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晋杜预注:“二毛,头白有二色。”
这首诗写的是江亭饮酒席散之后,循柳路归官舍途中回忆席间吟诗的情景,抒发自己的诗曲高和寡的感慨。首二句是说席上饮酒赋诗,诗题是“春咏”,李商隐不敢轻易吟咏,吟了半句就止住了。“敢轻裁”是反语。裁,裁答,酬唱意。是不敢轻易唱和的意思。为什么呢?紧接着三四句作了回答:诗人吟“江映柳”,遭到嘲讽;吟“雪藏梅”,更被人斥弄。李商隐《柳》诗有云:“柳映江潭底有情。”“江映柳”是写情的;“雪藏梅”,是梅花被压在雪下,不能见天日,难艳于世,这是写诗人怀才不遇压抑痛苦的人生遭际的。既然“江映柳”,“雪藏梅”都不能吟,便只好“衔辞入半杯”了。当然,“江映柳”“雪藏梅”也可解释为诗人循柳路归家途中之所见。但即便如此,也仍然是诗人对自己“春咏敢轻载,衔辞入半杯”暗喻性的解释,是对自己诗歌创作特点的真切的概括。
五句写诗人对平生作诗和之者寡的感慨。曲高和寡,写了好诗也是徒然。六句写诗人忧国忧民,自己仕途坎坷,前程渺茫,殷殷之忧,时时袭来,融景生情,见则感,感则动,发自内心的忧愤要抒发,于是禁不住又写。
末二句,写诗人追求的执着。纵然曲高和寡,诗不被人理解,自己从诗中也得不到什么,但是,仍然要写,以致于年纪不是很大就生出斑白的头发,催迫自己未老先衰了。

《潭州》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9首。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作于大中二年五月由桂林北返途中。

诗人李商隐资料

鉴赏作者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查看详情>>

诗人李商隐作品: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破镜·玉匣清光不复持》 《明日·天上参旗过》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有感·九服归元化》 《公子·外戚封侯自有恩》 《寄华岳孙逸人》 《漫成五章·生儿古有孙征虏》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郑州献从叔舍人褎》 《九月于东逢雪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