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杜牧古诗: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更新时间:2017-05-04
注释
池州,安徽贵池县。
南浦,南面的水边。常用称送别之地。
楚管,楚地的乐管。柳花怨,柳啼花怨,凄凉的景象。
吴姬,轻盈小巧的吴地女子。
玉箸,筷子,比喻眼泪。南朝梁简文帝《楚妃叹》诗:“金簪鬓下垂,玉箸衣前滴。”
枚皋,汉代梁园的文学家。见《汉书》卷五十一《贾邹枚路传》。
蹉跎,虚度光阴。
白话译文
远处的风吹拂着南边的水浮动起万层波浪,不像生离死别确是离恨特别多。楚地乐管能吹出柳啼花怨的凄凉曲子,轻盈的吴女怎么能唱出巴渝一带的竹枝踏歌。插金钗处乌云发髻高坠,眼泪凝干时红脂粉相和。等到与真正学者枚皋相见时,自然应该在梳妆镜前要笑话自己以前属于虚度光阴了。
《池州废林泉寺》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小律。此诗描写的是一座因会昌法难而被拆毁的寺庙,流露出了一种“寺庙虽毁,禅心犹存”的思想。
晚唐会昌年间,唐武宗大力打击佛教势力,在全国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史称“会昌法难”。会昌四年(844年)下令拆毁天下山房兰若并令被拆寺僧尼还俗。据会昌五年(845年)武宗诏载,天下共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零五佰人。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经过这次打击,佛教许多宗派一蹶不振。杜牧亲身经历了“会昌法难”,而据史料记载地处池州的九华山佛教当时并未受到冲击,人们普遍认为时任池州刺史的著名诗人杜牧起到了保护九华的关键作用。这可以看出杜牧对“灭佛”运动有所不满。此诗的创作当与这种心境有关。

诗人杜牧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查看详情>>

诗人杜牧作品: 《张好好诗》 《题桐叶·去年桐落故溪上》 《帘·徒云逢剪削》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秋感·金风万里思何尽》 《屏风绝句·屏风周昉画纤腰》 《安贤寺·谢家池上安贤寺》 《醉题·金镊洗霜鬓》 《池州清溪》 《寄桐江隐者

《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