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李白古诗: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更新时间:2017-03-16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古,主要写的是作者夜登金陵城西楼的所见所感。头两句诗写金陵夜空寂静,凉风忽起,诗人独上高楼,远眺吴越;三、四两句写景,色调以清澈静凉为主;五、六两句写诗人在此情境下,万千悲苦汇集胸间,因觉知音稀少而怅然徘徊,不肯回去;末两句诗说只有南齐诗人谢朓的诗句能道出眼前之景。全诗以写眼前景起笔,而归结于对谢朓的钦佩,以即景抒怀的手法,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表达了作者对谢朓的崇敬和追慕之情。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笔触所及,广阔悠远,足见其构思之精巧。此诗在词语、韵律、色彩、声调、韵味等方面都协调一致,显示出一种苍茫、悲凉、沉郁的氛围。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此诗为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初至金陵时登金陵城西楼有感而作。另一说,此诗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李白遭权奸谗毁被排挤离开长安之后。《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一“李白酒楼”条下引有此诗,当即城西孙楚酒楼。该卷考证曰:“李白玩月城西孙楚酒楼达晓,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李白有诗云:‘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
注释
⑴金陵:古邑名。今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酒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长江,皆陈其足下,为观景胜地。
⑵凉风:秋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⑶吴越:泛指今江、浙一带。杨齐贤注:“越州会稽郡,勾践所都。苏州吴郡,阖闾所都。今浙东西之地皆吴越也。”
⑷空城:荒凉的城市。《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
⑸白露垂珠:此化用江淹《别赋》“秋露如珠”句意。白露,指秋天的露水。
⑹沉吟:深思。《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
⑺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此指能彼此对话,思想感情上互生共鸣的人。稀:少。
⑻解道:懂得说。澄江净如练:《文选》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此径引其后句,而改动一字。
⑼谢玄晖:即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其字玄晖,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2]  [3] 
白话译文
金陵的夜晚寂静凉风四起,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吴越。
白云映在水中摇动着空城,露珠晶莹低垂欲坠映秋月。
在月亮下面沉吟久久不归,自古能与我相接者少又稀。
只有他能吟出澄江静如练,让人长久地回忆起谢玄晖。

诗人李白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查看详情>>

诗人李白作品: 《赠常侍御》 《拟古·运速天地闭》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古风·西岳莲花山》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 《咏槿·园花笑芳年》 《赠韦侍御黄裳》 《寄上吴王三首》 《赠徐安宜》 《江上秋怀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