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崔二十六立之》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韩愈古诗:寄崔二十六立之更新时间:2020-03-31
全诗分四部分:
开头五十六句,叙述崔立之仕途经历。崔君才艺非凡,连中科第,轰动一时;后因进言得罪当道被罢官,穷困潦倒。飞黄腾达时,众人依附;贬黜失势后,交游稀少,乃至衣食无着。可见封建时代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此下三十八句,回忆二人交谊。以赠诗答诗为主线,赞美崔君的诗艺,感谢崔君的赠礼,感叹自己身处困境,心中抑郁,不但不能写出精彩的答诗,连饮酒也提不起精神来。他们二人友谊的基础,则是志趣相投,遭遇相同。
此下四十六句,表明自已的人生态度,以便取得共识。韩愈认为,人生短促,转眼衰老,富贵不足美慕,名位不足留恋,应当著文章传后世,约崔君一同归隐。
最后二十四句,要用一对银杯之一赠给崔君,一则作为答礼,一则预期二人归隐后举杯对饮,畅叙友情。
这首长诗共一百六十四句,可以称为长篇巨制。在表现方法上,首先是叙述中夹杂抒情、议论,表达人生感触,挖掘生活意蕴。如“由来人间事,翻覆不可知”、“陷身泥沟间,谁复禀指伪”、“无能食国惠,岂异哀癃罢”等等生发议论,如“倡来和相报,愧叹俾我疵”,"摧肠与感容,能复持酒卮”、“不能前死罢,内实惭神只”等等抒发感情。其次,诗中善于使用比喻,有的比喻奇特,想象奇妙,有的比喻取自日常生活,一入诗境,妙趣无穷。前者如“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罴”、“又论诸毛功,劈水看蛟螭”;后者如“文如翻水成,初不用意为”、“连年收科第,若摘颔底须”。最后一点,诗中学习民间歌谣,从中汲取艺术营养。“童稚见称说,祝身得如斯。侪辈炻且热,喘如竹筒吹。老妇愿嫁女,约不论财赀。老翁不量分,累月笞其儿。”“刻画精妙,波澜顿挫”,借助众人的反应凸现崔君的才艺超群,可见韩愈也很重视学习民歌民谣的表现手法。
《谢自然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半部分叙述女道士谢自然出家学道、玩弄骗术、迷惑群众的经过;后半部分用大量事实和道理弘扬正道,批驳邪说,教育民众。全篇虽以议论入诗,但平易近人,颇为浅切。
道教是唐代的“国教”,尽管中唐以后佛教盛行,但并未取道教而代之,道教在社会上的势力仍然很大,谢自然成仙一事的广为流传就是明显的例证。谢自然是一个女道土,相传她于贞元十年(794年) 十一月二十日辰时,白日升天,成仙而去。韩愈以儒道自诩,既排斥佛教,亦排斥道教,尝自比孟子之排斥杨、墨。他平生反对宗教,反对迷信是始终不懈,坚定不移的。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针对谢自然一事的传说,韩愈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韩愈资料

赏析作者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 查看详情>>

诗人韩愈作品: 《双鸟诗·双鸟海外来》 《琴操·别鹄操》 《赠河阳李大夫》 《琴操·岐山操》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入关咏马·岁老岂能充上驷》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昼月·玉碗不磨着泥土》 《花岛·蜂蝶去纷纷》 《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

古诗《寄崔二十六立之》的名句翻译赏析

《寄崔二十六立之》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