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义诗》欣赏

朝代:现代诗人:夏明翰古诗:就义诗更新时间:2017-06-30
这是一首五言诗。诗的前两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充分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一个革命者对人民、对革命的耿耿丹心,闪烁于诗的字里行间。后两句“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表达了作者对前途乐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他坚信:自己的血不会白流,无数革命志士会接过他的枪,继续战斗,去迎接灿烂的黎明,被压迫的人民一定能够获得解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读罢此诗,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面对死亡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以及怀着对同志的期盼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昂首阔步走向刑场。
这首诗的特点:一是语言朴素,没有华丽的词句,明白如话,节奏明快,铿锵有力,读来琅琅上口,使人易读易记,成为一首广为传诵的短诗。二是字里行间道出了作者的肺腑之言。古人说“诗言志”,诗是真实感情的流露。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听到作者伟大的心声,它不是一般的诗,而是用血肉凝成的诗篇。
《春愁》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作品。此诗抒写了作者回首一年前签订《马关条约》之往事时的哀痛心情,表达了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全诗语句警拔,撼人心魄,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中日甲午之战,中国战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的马关同日本政府签订中日和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丘逢甲得知此消息,怒发冲冠,刺破手指,血书“拒倭守土”四个字。之后,他串联台湾士绅,组织义军,誓死抗敌,因得不到外援,事败内渡,回到原籍广东。
光绪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三日(1896年5月5日),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丘逢甲痛定思痛,写下了《春愁》这首诗。

诗人夏明翰资料

欣赏作者夏明翰

夏明翰(1900-1928),字桂根,湖南省衡阳县人,出生在湖北秭归,12岁随全家回乡。1917年,出身豪绅家庭的夏明翰违背祖父心愿报考新式学校。1919年在衡阳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4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并负责农..... 查看详情>>

诗人夏明翰作品: 《童谣·民家黑森森》 《就义诗·砍头不要紧》 《金鱼·鱼且能自由》 《童谣·民家黑森森》 《就义诗》 《金鱼·鱼且能自由

古诗《就义诗》的名句翻译赏析

《就义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