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后乐》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薛逢古诗:开元后乐更新时间:2020-05-28
注释
1。开元后乐:指开元以后的音乐,即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所谓“开天盛世”的官廷音乐。
2。邠(bīn)王,即李守礼,章怀太子李贤之子。唐隆初封邠王,开元初累为州刺史,游猎酣乐不领事,本传称其“高歌击鼓”,而未言吹笛事。按玄宗兄弟有宁王,善音律,杨贵妃曾窃其玉笛吹曲。见宋乐史《杨太真外传》。“邠王玉笛”,盖泛言侯王宴乐,不必指实。
3。虢(guó)国:指杨贵妃之姐虢国夫人。金车:装饰华美之车。
4。犬戎:周代西方少数民族。周幽王十一年(前771),犬戎曾攻入周朝京城。这里借指胡人安禄山攻入长安事。蓟北: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作乱,范阳郡治在河北蓟县,因有此称。
5。汾阳:指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禄山叛乱有功,封汾阳那王。“老汾阳”,指其长期征战,岁月销磨于疆场之中。
6。沙苑:在陕西大荔南洛水、渭水之间,地多沙草,宜畜牧,唐时曹于此置沙苑监,管领养马事。草又芳:暗示已无牧马。
白话译文
不要吹奏开元时期旧乐章,乐章中的歌曲会令人断肠。
邠王玉笛呜咽之音持续到三更时分,虢国夫人的金车香飘十里。
自安禄山发动叛乱以来,兵连祸结,将军们在长期征战中也感困疲不堪。
中原良马已被搜求殆尽,如今沙苑只剩下一片萋萋芳草。
薛逢的《开元后乐》是一首以赏乐为由头,借古喻今的讽喻诗。诗中择取极富典型意义的细节,纡曲委婉地表述了对唐王朝统治阶级荒淫无道、误国殃民行为的强烈不满,及对唐王朝盛极而衰的无尽慨叹。
首联“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诗歌的第一句幽怨深邃:不要再奏响那些霓裳羽衣舞和秦王破阵舞曲(虽然出现在李世民时代,但是开元时期仍在演绎),那是过去《忆昔》的回忆,想到这些,那辉煌的时代,对比此时兵荒马乱,“路有冻死骨”的惨景,真是悲从心起。
颔联“邠王玉笛三更咽,虢国金车十里香。”写两处场景的不同比较,王室后孙却遭遇软禁,生不如死,在三更尚不能眠,笛声哽咽,催人泪下,而那单单一个虢国夫人的车马,就是贴金镶钻,所谓宝马香车,暗示开元时候的物质生活糜烂,更飘逸出了夫人使用的熏香。两处对比烘托出唐朝政治失利者的悲哀和当朝者和宠臣们的逍遥。
颈联“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安禄山的胡人背景有《胡旋舞》为证,大概的词句为,“内有太真外禄山”。因此,说他们是蛮夷之乱也不为过。安禄山在蓟北筑城招兵买马,贮存武器钱粮,谋反叛变,汾阳王郭子仪不顾年事已高,开始出战。
尾联“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最后一句,诗人发忧古之思,看到凄惨情景,不由叹声遽然,战事连连,中原的男儿被抓为壮丁当兵,连骏马都搜求一空;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岁月变迁,沙苑之战,以少胜多,取得胜利。但是这一切过去,意义也不过如此。老百姓死的死,亡的亡,只有这青草还在生长,其他的都转瞬即逝。
纵观全诗,诗人之笔古今纵横,打由赏乐开篇,行止沙苑与空草盛为结,将貌似无所关联的开元乐章、邠王玉笛、贵妃金车、犬戎入侵、汾阳王志,中原马尽、沙苑草芳各种事物与悲人民困苦、唐朝衰竭和愤统治者淫乐、误国误民之情结合在一起,有机化合,写成了一曲针贬时弊、悲凉愤慨的讽喻诗章。

诗人薛逢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薛逢

薛逢(生卒年不详),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唐代诗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辛酉科崔岘榜进士第三人。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 查看详情>>

诗人薛逢作品: 《凉州词·千里东归客》 《感塞·满塞旌旗镇上游》 《社日游开元观》 《伏闻令公疾愈对见延英因有贺诗远封投献》 《禁火·日日冒烟尘》 《嘉陵江·备问嘉陵江水湄》 《夏夜宴明月湖》 《九日嘉州发军亭即事》 《题春台观》 《八月初一驾幸延喜楼看冠带降戎

《开元后乐》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