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题名记》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秦观文言文:龙井题名记更新时间:2018-08-01
注释
1。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本名龙泓,原指山泉,龙井是以泉名井。附近环山产茶,即著名的西湖龙井茶。题名:题写姓名,以留作纪念。
2。元丰二年:即公元1079年。
3。吴兴:今浙江吴兴县。过杭:经过杭州。
4。会稽:今浙江绍兴。
5。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天竺寺讲经,元丰二年(1079)住寿圣院。辨才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
6。比出郭:等到出城的时候。“比”,及。“郭”,外城;这里指杭州城。
7。日夕:将近黄昏。
8。航:渡。普宁:寺庙名。
9。道人:即僧人。参寥:法号道潜,自号参寥子,有诗名。
10。“问龙井”三句:意谓我询问辨才大师派来的轿子在哪里,参寥便说,因我没有按时到达,轿夫已经抬回去了。“篮舆”,竹轿。
11。天宇开霁(jì):天空晴朗。“霁”,雨过天晴。
12。策杖:拄着手杖。并湖:沿湖。
13。雷峰:峰名,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旧有塔,即雷峰塔。
14。南屏:山名,在杭州清波门西南九曜山东。
15。濯:洗,洗涤
16。灵石坞:山名,在杭州小麦岭西南,一名积庆山。
17。支径:小路。
18。憩(qì):休息。龙井亭:辨才法师所建。
19。酌泉:舀取泉水。据石:靠着石头。
20。庐舍:房屋。或:间或,有的。隐显:忽明忽暗。
21。激激:形容水流迅疾。
22。“殆非”句:意谓这一路的情景,恐怕不是人间所有的。
23。行二鼓矣:快二更天了。“行”,将要。
24。始:才。寿圣院:寺院名,离龙井约一里地。
25。谒(yè):拜见。
26。遂(suì)于是就
27。书:书信
28。比:等到
译文
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再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了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雨后的天空格外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离开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我们)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有美堂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应杭州知州梅挚之请写的一篇旨在纪念有美堂的碑记。这篇文章赞扬有美堂占尽地理之胜,奇伟秀绝,既处于四方之聚,百货交流,物产丰富,人烟稠密的都会,又能尽揽山水的美景,二者得兼;并从金陵与杭州的比较中突出杭州,进而盛赞钱王功绩。全文特色有三:一是构思巧妙,虚景成文;二是宾主相形,巧作衬垫;三是曲折圆润,议论层折。
这篇文章作于嘉祐四年(1059年)秋天。有美堂旧址在杭州吴山东麓的山巅上,现在位于吴山茗香楼处。嘉祐二年(1057年),梅挚(梅清慎)出任杭州的知县,宋仁宗亲自为他作诗《赐梅挚知杭州》饯行,诗中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这句。梅清慎到达杭州,为表达对天子赐诗的感激,在吴山顶上建造了览胜赏景的“有美堂”。在这座堂的楼上,面向东南,浩瀚的钱塘江就在眼前,还可以看见穿行的舟楫;面向西北,杭州城的万家灯火尽收眼底。梅清慎随后又被调任金陵,但是他仍不忘有美堂,多次上书请求让欧阳修为此楼撰文,以表达所受的恩宠。欧阳修答应了梅清慎的请求,为其作了《有美堂记》。

诗人秦观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秦观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扬州高邮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长于议..... 查看详情>>

诗人秦观作品: 《春日杂兴·吴会虽褊小》 《三老堂·堂堂三元老》 《秋兴·拟玉川子》 《游龙瑞宫次程公韵》 《海康书事·一雨复一阳》 《乐昌公主·金陵往昔帝王州》 《还自广陵》 《有六人·须句别驾伟仪刑》 《次韵出省马上有怀蒋颖叔》 《晚景四绝·本自江湖客

《龙井题名记》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