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行》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马嵬行更新时间:2017-04-20

如宋人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云“唐人咏马嵬之事多矣。世所称者,刘禹锡曰:‘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白居易云:‘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此乃歌咏禄山能使官军皆叛,逼迫明皇,明皇不得已而诛杨妃也。噫!岂特不晓文章体裁,而造语蠢拙,抑已失臣下事君之礼矣。老杜则不然,其《北征》诗曰:‘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乃见明皇鉴夏、商之败,畏天悔过,赐妃子死,官军何预焉!《唐阙史》载郑畋《马嵬》诗,命意似矣,而词句凡下,比说无状,不足道也”。又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亦谓“刘梦得《扶风歌》、白乐天《长恨歌》及(温)庭筠此诗(按,指《过华清宫二十二韵》),皆无礼于其君者”。此皆批评刘禹锡此诗无礼于君王,不如杜甫和郑畋的“肃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诗的曲折又含蓄。其实,刘禹锡此诗乃是同情于杨贵妃被逼死,指出当时“六军逼杀天子之妃”的事实,这正是诗人不为君讳,直指现实的可贵。诗中对杨贵妃被杀的同情,也见于“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二句。关于杨贵妃之死,诗人采用民间“吞金屑”之说,而不采用被缢杀的显得更可怖的记载,这不仅表明当时部分人民对杨贵妃被逼死的同情,同时也是诗人寄寓同情的表现。此诗另一个值得称道的特点,在于其采用乐府诗体,加之语言较通俗易懂,故赢得评论家的好评,如宋人范温《诗眼》云:“刘梦得‘绿野扶风道’一篇,人颇诵之。其浅近乃儿童所能。”

《畲田行》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全文反映出著名对于农产农耕业的关心,简介表现出作者对于广大农民的关心,很有亲民气息。

诗人刘禹锡资料

鉴赏作者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 查看详情>>

诗人刘禹锡作品: 《送霄韵上人游天台》 《夜燕福建卢侍郎宅因送之镇》 《昏镜词·昏镜非美金》 《荆州乐·渚宫杨柳暗》 《谢寺双桧·双桧苍然古貌奇》 《卧病闻常山旋师策勋宥过王泽大洽因寄李六侍郎》 《怀妓·玉钗重合两无缘》 《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 《秋中暑退赠乐天》 《华清词·日出骊山东

古诗《马嵬行》的名句翻译赏析

《马嵬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