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杜甫古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更新时间:2017-03-30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杜甫五言古诗,是诗人天宝四年(745年)游历济南所作。诗中赞美了济南的名士风流和秀丽景色,也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本诗虽是即席而作,但在选词造句上,颇见功力。诗的体裁为五古,但前四联对仗工整,精妙自然。此诗在杜甫诗集中并非名篇佳作,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二句却传诵千古。
天宝四年(745年),杜甫到临邑看望其弟杜颖,途经济南,适逢北海郡太守李邕在济南,相与游宴于历下亭。李北海,即李邕。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时为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比杜甫年龄大三十四岁。其时,杜甫能陪李邕宴游历下亭,真是快意当前,不能无诗,此诗便是他即席所赋。
注释
⑴ 东藩:李北海,均指李邕。北海在京师之东,故称东藩。司马相如《上林赋》:“齐列为东藩。”
⑵ 皂盖:青色车盖。汉时太守皆用皂盖。
⑶ 北渚:指历下亭北边水中的小块陆地。
⑷ 清河:大清河,又名济水,原在齐州(济南)之北,后被黄河夺其河路。
⑸ 海右:古时正向为南,因海在东,陆地在西,故称陆地为“海右”。
⑹ 济南名士多:此句作者自注:“时邑人蹇处士等在座。”自汉以来的经师如伏生等,皆济南人,故曰名士多。这两句诗,因为颂扬得实,已为后人作为对联,悬挂亭中(今改为门联)。
⑺ 云山已发兴(xìng):曹毗文:招仪凤于云山。云山指远处的云影山色。发兴催发作诗的兴致。[3] 
⑻ 玉佩:唐时宴会有女乐,此处指唱歌侑酒的歌妓。
⑼ 当:是当对的当。语本曹操诗:“对酒当歌。”有人解作应当或读作去声。
⑽ 修竹:修长的竹子。阮籍诗:修竹隐山阴。江淹《竹赋》:亦中暑而增肃。交流:此与彼受谓之“交”。指历水与泺水,二水同入鹊山湖。
⑾ 交流:两河交汇。《东征赋》:望河济之交流。《三齐记》:历水出历祠下,众源竟发,与泺水同入鹊山湖。所谓交流也。
⑿ 蕴真:蕴含着真正的乐趣。用谢灵运诗“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是说此亭蕴含真趣(自然美),故以得一游为快。
⒀ 惬:称心,满意。
⒁ 贵:尊贵,指李邕。贱:低贱,杜甫自谦之称。
⒂ 俱:都。
⒃ 物役:为外物所役使。
⒄ 公:指李邕。
⒅ 难重过:难以再有同您一起重游的机会。[2]  [4] 
白话译文
李公在历下亭驻下太守的车盖。我由北渚经过清河前来拜访。历下亭是齐地最古老的亭兮,济南是名土辈出的地方。云山磅礴已令人生发诗兴,美人陪饮更令人对酒高歌。修长的竹林清爽无比,致使交流的河水徒然涌波送凉。这里的景物蕴含真趣.令人心怡;可惜红日西沉,宴会将散,无可奈何。贵者如公、贱者如我同是被事物役使,恐怕今后难以把您重访。

诗人杜甫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 查看详情>>

诗人杜甫作品: 《丁香·丁香体柔弱》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远游·贱子何人记》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阙题·三月雪连夜》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别蔡十四著作》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古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的名句翻译赏析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