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萋兮吟·天涯浮云生》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萋兮吟·天涯浮云生更新时间:2020-04-03
这首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头四句是第一部分。这部分运用“比”“兴”的手法,写“永贞革新”失败、政治局势急剧变化,“二王、刘、柳”等人惨遭迫害的情况,真实地反映了“永贞革新”这一历史事件。“天涯浮云生,争蔽日月光”这十个字,是“永贞”年间政治局势急剧变化的形象写照。“永贞革新”以顺宗的“内禅”而告失败。对于唐顺宗的的“内禅”,《子刘子自传》说:“宫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这所谓的“贵臣”就是权宦。顺宗就是由于宦官的逼迫而“内禅”的,后来又是被宦官杀害的。这就是“浮云蔽白日”的全部内容和真实涵义。“穷巷秋风起,先摧兰蕙芳。”这两句披露了反对“永贞革新”的阴风来自宫廷,阴风的制造者是凶恶的宦官。诗人赋予“穷巷”一词的实在涵义是宫廷之内。“秋风”二字,既有季节上的意义,又有政治上的意义。“永贞革新”失败之时恰值“八月秋高风怒号”的季节,诗入用“秋风”摧拆“兰蕙”来形容革新失败,王叔文等人横遭迫害,那是再准确、再生动不过了。新政实行后的政治形势被这阵阵阴风吹得一塌糊涂,王叔文等人,被杀的被杀,被贬的被贬,芳香的兰蕙被摧残得惨不忍睹。这“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的政治阴风,尤其是这股政治阴风的制造者,是诗人所最为痛恨的。这一段仅有二十个字,看来全是状写风云花草的闲逸诗句,但是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内容和准确的历史事实。
中间四句是诗的第二部分,诉说了王叔文等受迫害的原因。王叔文等之所以被杀被贬,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过错,而是因为他们“名高”。“万货列旗亭,恣心注明珰”,以商店里百货琳琅满目,贪婪的人首先注意明珰作比,讲出了王叔文等人为宦竖所妒的原因。把王叔文等人比作“明珰”是恰当的。《子刘子自传》说王叔文有其远祖晋人王猛的遗风,“工言治道,能以口辨移人”。他们搞的政治革新史有定评,是有进步意义的。他们堪称中唐时期的几颗璀灿的明珠。“名高毁所集,言巧智难防”,是诗人从其切身经历中抽象出来的哲理,和“万货列旗亭,恣心注明珰”有着连类比拟的关系。“名高毁所集”就是韩愈的《原毁》中所说的“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意思。假如王叔文等人是些庸庸碌碌之辈,他们万不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打击;正因为他们是地主阶级中有抱负、有作为、有卓识、有远见的人物,所以他们才被阉竖恶语中伤,他们才被贬谪,他们才被杀戮。名望高了就会受到多方面的攻击,伪装得巧妙的坏话聪明人也难防。这里边包含着诗人惨痛的切身感受。这段巧妙地为王叔文等人申诉了冤屈,感情真挚激切,感人至深。
后四句是全诗的第三部分,表达了诗人与阉竖斗争到底的决心。诗人深深懂得“名高毁所集,言巧智难防”的道理,不悲观,不消极、不颓废。他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勿谓行大道,斯须成太行。”他小心谨慎地对待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死亡,吓不倒他,贬谪,压不服他。“莫吟萋兮什,徒使君子伤”,则更明确更坚决地表示了诗人同宦竖的势不两立。刘禹锡由于受宦竖的迫害甚深,所以连被谮受害的宦者他也不同情。他自已不唱,也奉劝他人不唱同情宦竖的调子。他认为,阉竖是最应该鞭挞的。阉竖反对革新,谗害好人,也是“彼谮人者,亦己太甚”的。
这首诗写得十分曲折巧妙。顺宗“内禅”这桩公案,在当时是无人敢于问津的。至于对王叔文等人,在当时更是诬之者多,辩之者寡。《萋兮吟》敢于披露“内禅”的真相,敢于为王叔文等申诉,在中、晚唐的诗中是难得的。
《昼居池上亭独吟》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诗人看到蜜蜂从中受到教诲,同时也联想到鹤的美好仪态;接着以酒调节精神,借琴陶冶性灵,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结尾作达观之语,又以反问句作结,隐隐透露出内心的不平。此诗写得含蓄蕴藉,颇耐咀嚼。结句用典,暗含讽刺,内心情感自然流露。
这首诗约作于开成元年( 836年)刘禹锡分司东都之后。裴度罢相后,刘禹锡也被挤出中央,由礼部郎中、集贤殿学土出为苏州刺史,后又回京任太子宾客,太子宾客分司是个闲居,而他却愿竭诚为国效力,不愿就此终老,诗中正表现出他的苦闷和不满。

诗人刘禹锡资料

赏析作者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 查看详情>>

诗人刘禹锡作品: 《送霄韵上人游天台》 《夜燕福建卢侍郎宅因送之镇》 《昏镜词·昏镜非美金》 《荆州乐·渚宫杨柳暗》 《谢寺双桧·双桧苍然古貌奇》 《卧病闻常山旋师策勋宥过王泽大洽因寄李六侍郎》 《怀妓·玉钗重合两无缘》 《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 《秋中暑退赠乐天》 《华清词·日出骊山东

《萋兮吟·天涯浮云生》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