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杜中丞论举官书》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欧阳修文言文:上杜中丞论举官书更新时间:2018-10-12
(我)欧阳修从前见到您荐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做主簿,最近又听说石介因为上书谈论赦免的事情被罢官,台中于是举荐其他官员代替石介。石介,不过是一个下层士人,任用他与否都不足以妨碍政务,不过我觉得可惜的,是中丞您的举措。
石介为人刚直果敢,颇有气节,勉力治学,喜欢明辨是非,实在是好义之士。当初您举荐石介,谈论的人都说您有知人之明,现在听说他被罢免了,(大家)都认为赦免是皇上已经推行的命令,不是关系疏远地位卑下的人应当议论的,都说(石介)应当被罢免,唯独我认为不是这样。在台中这个官署范围内,主簿并不是专职议事的官员,可是大凡官居台中的,必定要以正直刚强明察无畏才算是称职。现在石介还没踏进台中的门槛,就因为上书议事被罢职,我估量石介的才干,不止可以做主簿,甚至可以担任御史的官职了。这说明您有知人之明,而石介也没有辜负您的知遇之恩。
我曾经听年长的人说,赵中令辅佐太祖皇帝的时候,为了某件事需要选择官员,赵中令列出了两位大臣的姓名举荐,太祖不肯任用。过几天太祖又催问人选,赵中令又推荐他们,太祖还是不肯任用。过几天再次催问,还是推荐他们,太祖十分生气,撕烂他的奏章,扔到大殿的台阶上,中令脸色平静,把笏板插进腰带里,慢慢拾起那些碎纸片,放进袖中返回了官邸。过了一段时间太祖又催问,赵中令就修补好那奏章再次举荐,太祖幡然醒悟,最终任用了那两位大臣。赵中令敢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他之前确切知道这两位是可用之人,然后确实如此并且无人可以替代。现在您举荐石介,如果也是因为深刻的了解他才举荐他的,那么就不应该就此停止。并且杜中丞您是皇上直管的大臣,即使皇上喜欢他,如果这个人没有才干,那么您也应当弹劾他并让他离开;即使皇上厌烦他,如果这个人很有才干,您也应该举荐并使他受到重用。并不是随着皇上的个人喜好或者厌恶,决定被任用者职位的高低。所以说主簿的官职虽然低微,石介虽然是个下层士人,真正值得可惜的是杜中丞您的举措。
况且现在罢黜石介另外举荐别人,也一定要选择贤能的人举荐。贤能的人本来就喜欢辩议,如果将他举荐进入台中,他又有进言,那还将罢黜他而另外举荐别人吗?这样一来,那么最终一定会选择一个愚笨暗弱怯懦缄默的人才会停止。我私下认为您如果想举荐愚笨的人,那我就不敢多说什么了;如果您要举荐贤能的人,恳请您不要换掉石介而任用别人。所以我斗胆说了这些狂妄的话,私下进献给您,恭敬地请您明察。
唉!五代之乱达到顶点了,这就是传记上所说的“天地间的光明被封闭、高洁的雅士都去隐居”的时代吗!在这个时候,作臣子的杀害他的国君,作儿子的杀害他的父亲,而那些士大夫们却安享着国家的俸禄,占据着朝堂,十分满足不再有廉耻之色的人到处都是。我认为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却奇怪这个时候可以称道的人何其少啊。难道果真没有这样的人吗?虽然说战乱兴起,学校教育被废弃,从而礼仪衰败,风俗毁坏,而到了这个地步,然而自古以来天下大乱之时未尝没有这样的忠臣义士啊。我想必有洁身自好的义士,因愤时疾世远离尘世而不能显露于世。自古贤才,有把自己的志向才能蕴藏于内心而并不表现出来的,有的人困顿地生存于简陋的小巷,寄身于荒野草莽,他们即使有颜渊的品行,不遇到孔子这样的人也会名声显扬。况且是世道多有变故而君子的高尚道德消沉的时候呢。我又认为必然还有怀抱才能、修炼节义,但沉沦在社会底层而默默无闻的人。我在传记中寻找这样的义士,却因乱世分崩离析,书上文字残缺,不能再找到了。找到的仅仅就是四五人罢了。
生活在山林中和麋鹿为伍,虽然够不上符合中庸之道,然而与其享用着别人给的俸禄,低着头忍受着羞辱,如何比得上无愧于内心,放纵身心(不受拘束)而自得其乐(或:让自己得意开心)呢?我找到了两个人,名叫郑遨、张荐明。
权力和利益都不能让他的心灵屈服,担任官职或不担任官职都不违背他的道义。我找到了一人,名叫石昂。
如果对君主有利,因为忠诚而获得罪名又何必为自己表白,有直至死亡也不说出来的人,这就是古代的义士啊。我找到了一人,名叫程福赟。
五代时期社会混乱,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一直到兄弟间、夫妇间的人伦关系,没有不严重毁坏的,而伦理几乎灭绝了。就在这样的时刻,能够以孝悌之礼修身于一乡并且像风一样推行到天下的人,还是或许有的,但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显著,也没有书籍记述编排,只有他们的姓名有的还能够在书中见到,我也不敢埋没他们。而大致可以写下来的人,我也找到了一个,他叫李自伦。

诗人欧阳修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 查看详情>>

诗人欧阳修作品: 《武陵春·宝幄华灯相见夜》 《虫鸣·叶落秋水冷》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勉刘申·有司精考覈》 《送朱职方提举运盐》 《寄题洛阳致政第少卿静居堂》 《李晟传》 《送高君先辈还家》 《送张洞推官赴永兴经略司》 《呈圣俞·吾爱陶靖节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