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冢宰许公书》注释译文

朝代:明代诗人:何景明文言文:上冢宰许公书更新时间:2018-11-15
中书舍人何景明叩首致意,上书于吏部尚书大人许公门下:何某确实愚昧至极,私下也看到您自从入主吏部以来,所提拔、推举的都是注重自己名声、节操的正直廉洁之士,时议赞许,众望所归,连我这个乡野小辈,也在私下庆幸不已。
当今,圣上年幼,大宦官在朝中专权用事,致使天纲不正,国策谬乱。下察人事,上观灾变,古往今来,没有比现在更厉害的了。但是,满朝上下,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坚持正义,体恤国情,临危不惧,仗义执言。我虽然孤陋寡闻,却也能体谅阁下的忧虑。就国家而言,贤才在位,便有实力;贤才无权,就叫虚弱。以现今的局面来看,称作虚弱也是理所当然了。所以,我认为不辜负朝廷和百姓的希望,正本清源,您是责无旁贷的,因此,大人即使想高枕无忧,恐怕也是万难如愿的。
近来听说大宦官侵犯阁下正当权限的事屡有发生,时议也因此替您担心。有人甚至认为应该稍作退让,以换取宦官的宽容。作退让以求宽容,我觉得只有患得患失的小人才会这样去做。谁又能想象:先生您身为百官表率、刚正不阿的堂堂君子也肯出此下策呢!尽管我与您从来没有私交,然而对您却十分景慕,因此,心里的想法,也就不能不向您一一袒露了。我曾私下为您设想了两条对策,供您明断。其一,守正不阿,为宦官所不容,辞官而去,此乃上策;其二,屈膝忍让,以讨宦官的欢心,而为天下及后人所不容,此乃下策。当今之计,只有两条,都是有所不容,不过刚直守正,不容于宦官,却可以激励世风于已颓之际,传播美名于子孙后世,弊少利多。至于屈膝宦官,不容于天下世人,则朝政世风一发而不可收拾,自家亦身败名裂,得不偿失。二者利弊,何轻何重,唯请大人自己掂量、选择。
当初,子贡曾对孔子说:“先生您的道义,过于博大,而天下无法接受,何不稍微降低点标准呢?”孔子回答:“好农夫只能做到精耕细作,却无法保证五谷丰登;好工匠可以做到巧夺天工,却不能处处顺应每个人的要求。君子则只有不断修身养道,并以此来规范行为,统摄言论,而不会降格以求。子贡啊,你不努力修养道德,却只想着取悦当世,你的志向也太渺小了吧。”如此看来,一个未做官的读书人,尚且不可随俗,更何况身居要职,总领百官,治理海内的当权者呢?否则,又怎能成为众臣群官的中流砥柱,天下百姓的希望所在呢!当今之世,就连匹夫、女子,都知道为国事担忧,唯一感到安慰的是,您老仍然大权在握。切望阁下深思熟虑,善自珍重。
以上所言,埋在我心里已经很久了,我不敢贸然登门造访,谨派家人持此书信前往,托府上守门者转呈。还望阁下能够拨冗过目,不要立刻予以斥责驳回。
何子有一张琴,三年没有上弦。他的学生戴仲鹖,拿下来装上弦,进奉请他弹奏。何子弹奏一遍,三次拨动琴弦,弦却不听手指指挥,发出的声音杂乱无章,仔细听它的音响,不知毛病在什么地方。仲鹖道:“这个毛病在于木质不好。我看它黑黑的,弯弯的,快腐朽了。它的质地不能经受弦的拉力,所以弹起来声音不能发扬。”
何子道:“咦!这不是木质的过错,我要严厉责备那制作琴的人。凡是做一张琴,首先要选择木材,但更重要的是审察是否按照规格制作成器。琴器有四:弦、轸、徽、越。弦用来发音,轸用来控制弦,徽用来比较音的度数,越用来调和音节。发音就能分出清浊,控制弦就能显出高下,比较度数就能轻重适当,音节调和就能使音响不沉闷暗哑。故而弦要取它韧性的细密,轸要取它琴捩的圆滑,徽要取它度数的次序,越要取它小孔的通畅。现在这张琴,弦的韧性稀疏,轸的琴捩滞涩,徽的度数失去均衡,越的小孔又浅又隘。稀疏,所以清音浊音不能齐全;滞涩,所以高音低音不能相通;失去均衡,所以轻音重音互相侵越;又浅又隘,所以音声沉闷暗哑。即使让黄帝的乐官伶伦来调弦运指,春秋时的琴师伯牙来按照节拍亲自弹奏,他们也不知如何能使音声和谐了。
“现在看这张琴的材料,是用桐木制成的。桐木原是生长在深山幽谷,依据着巨大的磬石,经受着风雨的滋化,云烟的蒸润,外表像彩凤那样焕发,质地像金玉那样完美,不能说不是良材。要是让制作者符合规格做好,修治完善以备随时弹奏,凿削合格以成一张好琴,装饰美观以便出而应世。上等的使君王得到,可以献之于宗庙,陈设在朝廷。下等的使士大夫得到,可以融洽气质,培养德性,引导情操,和睦心志。何至于黑黑的、弯弯的,成为腐朽而无用之物呢!
“我看天下不责怪材料的人太少了。把琴柱缚得牢牢的却想使琴弦张弛如意,自己混乱还想要分清事物,自己狭隘还想要求取众多。用直木作车轮,用屈木作车辐,用巨木作斗拱,用细木作大梁,哪能不使材料出毛病啊!因此君子对此是很慎重的。弹琴要有劲,行动要候时,观察要有序,收势要有容量。有劲就能不受阻挠,候时就能应付变化,有序就能辨别方向,有容量就能受到好处。劲,好比就是信用;时,好比就是智慧;序,好比就是仁义;容,好比就是谦逊。用信用来相处它,用智慧指导它,用仁义来制约它,用谦虚来保全它。使它的内涵质朴,使它的外表有文采,为人所知就出来为世所用,不为人所知就修养自身。所以说即使愚笨也能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能变得刚强。材料有什么过错呢!”
仲鹖听了不觉恍然若失,离开座位说道:“信用不就是取于弦吗?智慧不就是取于轸吗?仁义不就是取于徽吗?谦逊不就是取于越吗?(只要)一件东西而所有的道理都齐全了。我所知道的太少了,要改弦更张,恭恭敬敬地听从您的教导。”

诗人何景明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何景明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 查看详情>>

诗人何景明作品: 《答雷长史·十载寒毡郑画师》 《宫词·杳杳高城南苑阴》 《月潭寺·绿萝阴下列蒲团》 《寄阮行人·夫子风流士》 《江南思·月冷荒祠苦竹》 《过书院·书院新开日》 《雨晴·竹里柴门冬日辉》 《秋兴·高楼一上思堪哀》 《九日同诸友登贤隐山》 《同赵先生宿山家

《上冢宰许公书》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