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褒城驿壁》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孙樵文言文:书褒城驿壁更新时间:2018-08-07
注释
褒(bāo)城:地名,在今陕西褒城县东南。
驿(yì):驿站,古代传递公文的人或出差的官员途中休息、换马的处所。
寓目:亲眼看到。
沼(zhǎo):池子。
茅:长茅草。
离败而胶:船板破裂,船身搁浅池底。胶:着地。
庭除:庭院。除:台阶。
堂庑(wǔ):正屋和两廊的屋子。
乌:哪里。
忠穆公:严震,字遐闻,曾任梁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谥忠穆。
牧梁州:任梁州刺史。
控:控制。
二节度治所:指山南西道节度使治所兴元府(今陕西南郑县)和风翔节度使治所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
龙节虎旗:节度使出外镇守,赐龙节虎旗。
驰驿奔轺(yáo):奔跑的驿马和轻便的车。轺:古代的一种小马车。
以去以来:从这里来去。
毂(gǔ)交:车和车相接触。
蹄劘(mó):马蹄铁磨损,极言车马来往频繁。劘:切削,指磨损。
崇侈(chǐ):扩大建筑。崇:高;侈:大。
数百辈:数百人。
庇:庇护,指住宿处。
宁:岂。
棹(zhào):摇船工具,指划。
鹢(yì):一种水鸟,这里指画着鹚的船头。
汩(gǔ):搅混。
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
隼(sǔn):一种凶猛的鸟。
污(wū)败:弄脏弄坏。
曩(nǎng)类:从前相似。
某曹:我辈。
供馈(kuì):供给膳食。
残暴:指破坏活动。
既:完,尽。
老甿(méng):老农。
举:所有。
开元:唐玄宗年号。
蕃(fán):繁荣。
理平:治理太平。
踵(zhǒng):脚后跟,指走。
裹(guǒ):包裹,指携带。
长(zhǎng):养育。
金革:刀枪甲衣,指战争。
破:减少。
疆埸(yì):边境。
刺史县令:州县的最高行政长官。
轻任:轻率地任用,即不重视州县的职务。
促(cù)数:短促频繁。
醲(nóng):醇酒。
椟(dú):柜子。
秩(zhì):官吏的任期。
矧(shěn):况且。
黠(xiá)吏(lì):狡猾的胥吏。胥吏:地方政府中的僚属。
因缘:凭借。
卖:指损公肥私。
白话译文
褒城驿站号称天下第一。等到亲眼看到,看它的池塘,那水又浅又浑,而生茅草;看它的船,木板破裂,船身搁浅在池底;庭院阶石很荒芜,堂屋和廊房很残破。哪里看到所谓宏大壮丽的样子呢?
向驿吏讯问,就说:“忠穆公曾经治理梁州,因为褒城控制着两个节度使治所,来来往往的,有龙形的节符、熊虎的旗帜、奔跑的驿马、飞快的轻车,车毂交错,连马蹄铁都磨损了。因此扩建了驿站,以显示它雄伟宏大。大概在当时它比其他驿站壮观。但是一年宾客来到的不下好几百人,如果晚上在这里住下,饿了在这里饱食,都是晚上到早晨走,哪里有爱惜心呢?至于划船,就一定弄到篙折断、船边破、船头撞碎才算完;钓鱼,就一定要弄到泉枯、水浑,鱼儿捉完才罢休;甚至有人把马弄在屋里喂,在堂上养鹰,这一切都能把房屋污损,器物毁坏。官位低的,他的仆从虽然气势汹汹,但还可以制止;官位高的,他的仆从就更加横暴,难以制止。因此,驿站就一天天破败,大不如从前了。我等八九个人,即使利用宾客进餐的余暇,对极小部分尽力修理,怎能补救几十几百人的破坏呢?”
话没有说完,有个老农在一旁发笑,并且说:“现在所有的州县,也都像这个驿站一样呀!我听说开元中,天下富足,号称太平盛世,走千里的人,用不着携带干粮,养育子孙的还不知道战争。现在虽然天下也没有战争,但户口却在一天天减少;边境虽然也没有被侵扰,但耕地却在一天天缩小,老百姓一天天贫困,财富一天天枯竭,这是什么缘故呢?所有和天子一起治理国家的刺史、县令罢了,因为他们见闻接近老百姓,政令的推行也能较为迅速。现在朝廷任命官吏,既然已经轻率地任用刺史、县令,而且调动频繁。况且刺史、县令,任期长的,三年换一次,任期短的,一二年换两次。所以州县的政事,如果对老百姓不利,本来可以出主意改掉那些太坏的,但刺史说:‘明天我就要调任,何用这样做!’县令也说:‘明天我就要调任,何用这样做!’在发愁时却去醉饮美酒,在饥饿时却去饱食时鲜鱼肉,有锦帛就装入袋里,有金银就装进柜子,喜笑颜开地做满了任期。唉,州县果真同驿站一样吗?何况当州县官交接期间,狡猾的胥吏放肆地用奸诈来损害周县的老百姓呢?这样还希望老百姓不贫困,国家财力不枯竭,户口不减少,耕地不缩小,难啊!”
我作揖送走了老农,把他说的话整理了一下,写在褒城驿站的墙壁上。
文章以作者亲眼看到褒城驿的残破、同驿吏谈话、听老农说话、发抒内心感慨和题壁为线索组织材料,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写得深刻。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褒城驿原号天下第一,现已残破荒凉。驿吏述说其原因是来往宾客对驿馆没有顾惜之心。该段写作者的所见、所闻,可分两个层次。从“褒城驿号天下第一”至“乌睹其所谓宏丽者”,为第一层次,写作者的所见。“褒城驿号天下第一。”起句突兀,造成悬念,而接着写的却是一派残破景象。作者从“沼”、“舟”、“庭除”、“堂庑”四个方面写出了该驿的破败荒凉景象,运思与结构奇特,从这名实悬殊的矛盾中巧妙地提出并凸现了问题。第二层从“讯于驿吏”到“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写作者的所闻,即写驿吏所述驿馆破败的原因。驿吏先从褒城驿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来往的车马人员之多追述了忠穆公严震扩充驿站建筑的原由。“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一句,把褒城驿在当时的盛状作一交代,与开头的“天下第一”呼应,接着便讲述所以破败荒凉的原因:来往宾客多,而且都是“暮至朝去”,对驿站没有一点爱惜之心。“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由于‘‘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因此致使“日益破碎,不与曩类”。这些描述画出了大小官吏对驿站恣意破坏而无所顾惜的恶劣态度,并与上文“视其沼”、“视其舟”、“庭除甚芜”几句相照应。这段驿吏的话是就驿站本身如何遭受破败而占。“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是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写“老农”的话,说明天下州县尽如驿站:州县的残破是由于朝廷对刺史、县令任用不当,并且更易频繁,人无恒心。这是在第一部分基础上的生发。老农的话的核心,是“举今州县皆驿也”。这句话跟第一部分首句一样起得突兀,他把天下州县直接跟褒城驿相比,其中蕴藏着非同凡人的见解,在突兀中显得奇崛。于是,他先追述盛唐景象,“吾闻开元中”等句所写的开元盛世人民富足安乐的情况,其兴旺繁荣景象,犹如忠穆公时的褒城驿,所不同的只是先后次序而已。对褒城驿先写破败,然后再补叙往昔的繁荣;对天下州县,先写过去,然后写现在。如今天下没有战争,边疆也安宁,“户口日益破”、“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这些破败凄凉景象,很像“日益破碎不与曩类”的褒城驿。由“昔”到“今”,作者用的是顺叙手法,具体地画出了晚唐日薄西山的没落相。笔触粗犷有力,蕴涵着对晚唐统治者的不满。接着便说造成破败的原因:一是“轻任刺史、县令”,由于整个国家政治的腐败,刺史、县令选用不当,政治素质十分低劣;二是“又促数于更易”,先是“三岁一更”,现在是“一二岁再更”,更易频繁,致使官吏不安职守。“在刺史,曰:‘我明日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于是便“当愁醉醲,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更易频繁,其实也是“轻任”的一种表现。因此,在上述两个原因中以“更易”频繁为主。刺史和县令说的“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与第一部分中的“暮至朝去”相同,所以说“举今州县皆驿也”,由此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牢牢地胶接在一起了。何况这部分所写的三个内容与前一部分所写的三个内容十分相似,所以老农(也是作者)就把它们进行类比,显得十分深刻精警。这全在于类比得精当,一个“皆”字占尽风骚。
第三部分,作者慨叹州县之弊政更有甚者,最后归结到题壁。这一段是作者的议论,以“呜呼”领起,感慨无穷。“州县真驿耶?”这一反诘句用得分外有力,在疑句中予以肯定,说明这是人们难于想象的,而且还有更严重、更可怕的,在新旧官员交替的间隙,州县里狡猾的胥吏们借机恣意欺压人民、出卖州县。“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六句,表明作者对吏治腐败的极为深切的认识,照此下去,一切都难以收拾、难以挽救了。这为唐王朝的没落唱了挽歌,较之第二部分作品的深度又进了一层。
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十分深刻,还由于写作上有其独特之处。其一,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由驿站到天下州县,引导读者的认识逐步深化。作者写褒城驿残破之状和残破的原因,不是最终目的,他是要由此引出天下州县腐败的现状和原因。“皆暮至朝去”,“无有顾惜之心”,是驿馆宾客和州县官吏的相似之处,作者敏锐地把握住这个共同点,从而达到以小见大揭露吏治腐败的目的。在结构安排上,作者从褒城驿入题,写自己所见、所问、所闻、所感,最后归结到题壁,仍回到褒城驿,线索十分清楚。其中,老农不一定实有其人,这是作者假托人物为自己代言。其二,采用对比的写法,使今昔、正反的差别十分明显。文章开头的“褒城驿号天下第一”的美名与作者寓目所见的残破之象对比,引人探究原因。驿吏所述褒城驿昔日之雄大与今日之破败又呈对比。老农插话中开元富蕃与今日天下凋敝也呈对比。由于用了一系列对比,驿馆与州县之残破与残破原因就昭然若揭,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量。其三,行文前后呼应而又有错综变化。如“沼”、“舟”、“户口”、“垦田”、“财力”等句都注意了前后呼应。

诗人孙樵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孙樵

孙樵,字可之,关东人。晚唐著名文学家。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晚年寓居遂州方义县,并葬于方义县长乐山。唐宣宗大中九年,登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广明初,黄巢入长安。樵随僖宗奔赴歧陇,授..... 查看详情>>

诗人孙樵作品: 《县令挽纤》 《书褒城驿壁

《书褒城驿壁》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