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花山下》赏析

朝代:清代诗人:王士祯古诗:藤花山下更新时间:2020-10-14
这是一首写景绝句,写的是秋景,而题目的意象是如此之大,要用二十八个字来完成,确属不易,然而诗人却写得很从容,显得神完气足。
“麦陇参差碧岸头,藤花山下晚风秋”,山区的田地大多高低不平,故云“麦陇参差”,“碧”字仿王安石“东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法,“麦陇碧岸”形象生动,第一句是主景,同时起到“设色”的作用,第二句点明地点季节。“麦陇碧岸”“山下秋风”(且是晚上),不管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描绘的景色都仍然很宽泛,景色上可写的东西仍太多、太杂,不是短短的绝句所能包容下的,但是一、二句将大的背景确定下来了,已经着了基调色彩。
诗人紧紧抓住“雨残”“虹尽”的瞬间,把镜头对准了“百道清泉入涧流”这样一个山区的典型景物,山区雨后,清泉水满,千百道从四面八方直泻而下,汇注于涧水中,这种景色,既能表现出山区的特点,又关合“雨残”的时间,更重要的涧水的“白”与岸上麦陇之“碧”,涧水之“动”与麦陇之“静”恰相对照,给人以一种色彩鲜明动静有致的感觉。清泉入涧,晚风微吹,整个画面是动态的,富有动态美;麦陇差参,岸碧水白,且纵横交错,色彩搭配十分协调,富有色彩美。尽管诗中说的是“雨残”“虹尽”,但通过想象却能看到在此之前的大雨倾盆,看到美丽的彩虹悬挂在天空,然后才是“雨残”“虹尽”,才是“百道清泉入涧流。”
此诗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写景诗,没有一字一句的精雕细琢,没有故作姿态的若隐若现,像它描绘的景物一样清新自然,活泼生动。
《春不雨》是清代文学家、诗人王士祯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叙写春季干旱,家家种不上谷子,而官府仍然紧迫催租,反映出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压榨下农民所过的悲惨生活。此诗平淡而精深,语浅而意长;全篇无一言艰涩之词,无一句艳丽之语,文意流畅,音韵自然。
此篇写于清顺治十四年(1675年)。是年,全国大旱,农业生产锐减,而清王朝的田赋依照苛刻,仍向百姓征收银两二千四百余万,米麦等谷物五百八十余万石,牧草二百二十多万束。再加上连年战争,农民担负着繁重的劳役,给生活带来较多的苦难,诗人有感即写此诗。

诗人王士祯资料

赏析作者王士祯

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 查看详情>>

诗人王士祯作品: 《凤阳鼓楼楹联》 《冶春·今有东风太狡狯》 《高邮雨泊》 《秦淮杂诗·旧院风流数顿杨》 《题烟江叠嶂堂》 《点绛唇·春词》 《初春济南作》 《题吴历画·蟹舍渔湾入杳冥》 《秋柳·桃根桃叶镇相连》 《题述鹿轩诗二绝句

《藤花山下》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