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台赋》赏析

朝代:金朝诗人:耶律铸文言文:天香台赋更新时间:2021-02-17
赋体文学至宋元时期已渐成衰微之势,尤其是大赋园地更是萧条冷漠,作品极为罕见。然而,元初文学家耶律铸却写了几篇大赋,其气魄虽不能追司马相如之《子虚》《上林》,但也恢宏瑰丽,足称奇文,确有过人之处,在正统文学逐渐衰落,世俗文学开始发展繁荣的元明时期,这更是值得重视的文学现象。
这篇赋属于大赋,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结构上虽也采取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方式,但本文的前半部分用主要篇幅来正面描述天香台牡丹的盛况,从各个角度反复渲染铺陈,直到接近末尾的部分才出现主客问答,最后以几句话揭出主旨。这就与汉赋开篇以主客对话的形式导出正文有所不同。本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前半部分多方位地赞美天香台牡丹的奇姿异彩,并以类比的方法把牡丹花圃以及整个天香台描绘成一个秩序井然,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社会,为主题的表现烘托气氛。接着又用简约的笔墨写出这里以前的残败景象作为衬托,借以突出醉隐居士苦心经营治理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为全文的点睛之笔作好了最后的铺垫。“余承其弊,将任其责,推心于物,旁搜远索。索彼得失,洞研究核,从其可从,革其可革。绌诸荒惑,探诸幽赜。举诸明算,运诸成策。辨乎根,定乎名色,甄其瑰奇,廉其瑕谪,貤以殿最,品以资格”。这段文字讲一步形象地表述其对天香台牡丹进行整治的措施与方略。概括地说就是认真负责,研究利弊得失,贬黜那些荒草秽花,扶植那些处于下位而又有优良品质的弱花,明辨是非良莠,赏罚严明得当,再以满腔的热情,全部的心血去从事这项工作,所以才取得了“粗有是治”的效果。实际上这是在表白他的从政思想及对当时治国之道的理解,在这样的反复铺垫之后,已达水到渠成之势,只等点睛了,于是下文紧接着说:“然天下之事,曷尝有异于是邪?九土,一台也;六合,一园也。百花一王,万物一君。为国之道,在布此花之政也;经国之要,实理此花之任也!”行文至此,读者立刻豁然开朗,一下子就会悟出作者所要表述的主旨。不难体会,这正表现了他对开明政治的渴望与期待,委婉地倾述了对朝政混乱,贤愚倒置的不满情绪。其主题思想显然要比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的“劝百而讽一”明确而又深刻得多。这种类比推理的方法及全篇的结构形制显示受了柳宗元《种树郭驼橐传》一文的影响。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是正确理解其文学作品的前提,为此,有必要对耶律铸的生活经历作以简要的介绍。耶律铸是耶律楚材的次子,天资聪颖,是个奇才。耶律楚材死后,他继任“领中书省事,时年二十三”(《元史本传》卷一百四十六)。上任后,他继承乃父遗风尽心国事,“上言宜疏禁网,遂采历代德政合于时宜者八十一章以进”。可知他曾尽心竭力地整顿朝纲。蒙哥汗死后,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夺帝位时,他离开阿里不哥投奔忽必烈,深受信任,拜中书左丞相,又加光禄大夫,“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吏民便之”。三十余年间,一直担任要职,政绩较为显著。可是六十岁后,他得罪被罢官回家隐居,此赋当作于是时。他曾几十年身居朝廷要职,又亲自制定过法令章程,对于如何从政自然有自己的一整套理论主张,而且又有过长期的实践。他晚年得罪被贬当与朝廷中各政治派别的斗争有关,同时也说明他的施政纲领在社会实践中遇到了挫折。这样,他便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于开明政治的向往寄寓在文学创作之中,以此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从而曲折地批评了当时的朝政。虽然他的政治理想并未超出明君贤臣的封建制樊篱,但在元初政治相当黑暗的历史背景下,依然显示出相当的进步性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这篇赋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首先,全文基本上采用骈偶句式,音韵和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充分显示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能。其次,行文中利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巧妙地用不同品种的牡丹花名称与朝廷中饰物相关的一点来渲染气氛,把花圃描绘成整肃俨然的朝廷景象,为全篇主旨服务。如“倚扇成阴,地锦交展,天慕旁垂,云帷高卷,御枹浮动,异香冶艳,姿律膏薰,蔷薇露染。惜春情态,恋春风致,花雨漫天,金莲布地,玉妃绰约,玉肌半腻”一段,连用十五个与饰物相关的花名,摹画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殿堂景观,倚扇、地锦、天幕、云帷、御枹都是牡丹花名,作者借用扇、地、幕、帷、枹等字将其分别描绘成皇帝身后的屏扇及地毯、帘幕、帷幄、鼓槌等物件,足以显示出其非凡的想像能力。下文中出现的槐盖、林帷、长乐、合欢、径植、荣延、合昏、蓂荚、平露、屈轶、帝休、帝屋等也皆是花木之名称,作者借来或与宫殿建筑,或与朝官职守联系起来,同样起到了谐音双关的作用,都表现了作者的聪明与巧慧。再次,这篇赋以牡丹花为表现对象,文中所提到的牡丹花多达数十种,有的概指其色味,有的刻画其神韵,有的描摹其风姿,异彩纷呈,神态万千,若无丰富渊博的有关牡丹花的知识和长期的实践观察就休想做到这一点。可以说,即使是花园中的专职园艺师,能达到此种程度也非易事。正因为这一点,这篇赋提供了丰富的有关牡丹花的知识,知识性很强,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这篇赋也是有缺点。由于过分追求辞采之绚丽与结构之宏大,前半部分显得有些拖沓臃肿,有些文辞略显晦涩。这虽属大赋的通病,但必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身的成就。
《眼儿媚·隔江谁唱后庭花》是由元代诗人耶律铸创作的一首词。词起首两句借晚唐杜牧的诗句起兴,感叹世事人生的变幻无常,并引出朋友的不幸之事。

诗人耶律铸资料

赏析作者耶律铸

耶律铸(1221-1285年),字成仲, 元初大臣。耶律楚材子,其母为汉人苏氏。1244年耶律楚材死后,他任中书省事,上疏历代德政合于时宜者八十一章。1258年,随蒙哥伐蜀。次年蒙哥死于军中,他护送蒙哥灵柩到和林,时遇..... 查看详情>>

诗人耶律铸作品: 《戊午冬十一月二十八日过阆州杨氏献小桃十二月二日又献杏花》 《贤王有云南之捷》 《周室·风满珠帘月殿凉》 《燕城之北垂三十里有瓮山原先妣国夫人坟室在焉予过之哀感不已而贮之诗仍寄呈尊夫大领省以慰其感云》 《游龙岩寺·上方钟磬隔花闻》 《穷庐篇·巢燕年年客》 《春日怀王澹游禧伯》 《对月吟·谁遣姮娥到画筵》 《湿水谣·借问卢沟桥下水》 《四公子廋辞体

《天香台赋》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