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径山大觉禅师影堂》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张祜古诗:题径山大觉禅师影堂更新时间:2017-05-03
注释
①彼岸:超离生死之处。《智度论·十二》日:“以生死为此岸,涅檗为彼岸。”
一径:一直。微尘:色体(即物质)之极少为极微,七倍极微为微尘。以微尘言大干世界所聚之物极小。谢微尘:离世。
②旧里:故所。化:教化。《法华经·方便品》:“化一切众生,皆令人佛道。”
③影:绘像。又物体遮光所生之暗色。
作品译文
你本超然彼岸人,断然出世脱红尘。
眼见万相即非相,细观自身岂是身。
既入空门性不灭,虽离故里教化存。
奠为空指堂中影,谁说影相似真形?

径山大觉禅师即禅宗牛头系名僧法钦(亦作道钦)。法钦禅师28岁发心入道,拜玄素禅师为师,修习牛头禅法。后至浙江余杭径山,结庵独处,而参学者众,德誉远闻。公元769年(大历四年),唐代宗慕其为人,下诏赐其“国一禅师”号,并于其庵址建径山寺。其后历代均有高僧住于径山。张祜此次游于江淮,来到径山大师影堂,见到了径山大师的绘像,他在这位著名禅师的遗像前,道出了不一般的感悟。首先对于径山大师的谢世,他表示了他自己的看法:径山大师本来就不是此岸的凡夫俗子,现在他不过是辞世归去。接着,他表述了大觉禅师的禅法思想:相即非相,身乃非身。这也是牛头宗的禅法思想。一切都是空虚。既然如此,无所谓生与灭、去与存。径山大师既已离去,又未离去。他的道性、他的教化永存。至于眼前的画像,那不过是捕风捉影,且会改变。留神而略形,这是径山给张祜的启迪。

诗人张祜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张祜

张祜(约785-849?), 字承吉,唐代河北道清河郡人,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初寓姑苏,后至长安,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爱丹阳曲阿..... 查看详情>>

诗人张祜作品: 《东山寺·寒色苍苍老柏风》 《奉和令狐相公送陈肱侍御》 《晚秋潼关西门作》 《题陆敦礼山居伏牛潭》 《宿淮阴水馆·积水自成阴》 《王家五弦·五条弦出万端情》 《送李长史归涪州》 《入潼关·都城三百里》 《题小松·何处劚云烟》 《赠契衡上人·小门开板阁

古诗《题径山大觉禅师影堂》的名句翻译赏析

《题径山大觉禅师影堂》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