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玉关春色晚》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上官仪古诗:王昭君·玉关春色晚更新时间:2019-01-09
注释
①玉关:即玉门关。
②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古为北方交通要道,也常在这一带用兵。
③鬓(bìn)蝉:即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④缄(jiān):捆扎器物的绳;书函。缄书:书信。
白话译文
玉门关日暮春时关外凄凉,大黑河外前往匈奴的路途遥远。琴声飘荡在桂树那柔柔的枝条上,笛声穿梭于柳树那纷纷的花絮中。雾气升腾发散遮掩了天上的月,凉风刹起惊动了树上的蝉。修一封书信,派一介信使,寄给汉元帝,苦苦的等待信使带来好消息,可是望眼欲穿之后是无尽的失望,只好尽情的将泪水挥洒给天空中悠悠的白云。
首联,“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以景造情,给读者营造了一个阔达深沉悲凉的背景和氛围。玉关,就是玉门关,是通往西域的必经关隘,是西域与中原的分界,是苍凉与繁华的分界。提起玉门关,读者一定就会想起王昌龄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见玉门关外的荒凉景象。金河,是塞外的一条河流,具体的情况不是很清楚,历史记载很少。“玉关春色晚”极言日暮春时关外的衰煞景象,“金河路几千”极言前往匈奴的路途遥远艰辛。诗歌的开首,援景造境,奠定了整首诗歌悲凉的基调。
颔联,“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人之于物,动之以情,情随物附,物皆著人之情。满心忧愁不得释怀的昭君,把自己的情感付之于琴,故琴声悲咽,着之于笛,故笛声幽怨。琴、笛本无情,奈何人却不能无情。琴声飘荡在桂树那柔柔的枝条上,笛声穿梭于柳树那纷纷的花絮中,此情此景,陡增人之凄凉伤感之情。人、物两望,便胜却一切言语的苍白,人、物相依,便陡升生相知相惜之情。
颈联,“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对仗尤为工整,委婉曲折,很见“撮合”的功力。先来看看它的对仗:雾对风,掩对惊,临妆对入鬓,月对蝉;雾掩月对风惊蝉;临妆月对入鬓蝉。字字相对,十分工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行为对行为,修饰对修饰。再来看看诗人是如何“撮合”的:本来,雾气升腾发散遮掩了天上的月,凉风刹起惊动了树上的蝉,这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但是此时的月是月临妆,月是临近美人梳妆的月,月是修饰美人的妆面的,此时的蝉是蝉入鬓,蝉是融入美人鬓发的蝉,蝉是修饰美人的鬓发的,因此雾掩月,风惊蝉,自然就和人有关了,人和物很好的融为一体。同时,读者也可以看出,几层意思,层层叠加糅合,委婉曲折。
尾联,“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是由昭君悲怨情绪促生的行为。修书,抱着一丝希望,等待,苦苦的煎熬,换来的是深深地失望,无可奈何之下,孤苦无依之后,只有以泪洗面,将内心的幽怨和伤悲诉说给天上的白云。
这首诗歌是五言八句的律诗,虽然音律不是很严格,但是毕竟还算工整。本诗以景造情,给读者营造了一个阔达深沉悲凉的背景和氛围。人之于物,动之以情,情随物附,物皆著人之情,人和物很好的融为一体。

诗人上官仪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上官仪

上官仪(608年-665年),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人,唐朝宰相、诗人,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 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 查看详情>>

诗人上官仪作品: 《江王太妃挽歌》 《高密长公主挽歌》 《和太尉戏赠高阳公》 《早春桂林殿应诏·步辇出披香》 《奉和颍川公秋夜》 《早春桂林殿应诏》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 《假作屏风诗·绿叶霜中夏》 《从驾闾山咏马》 《假作美人诗·宋腊何须说

《王昭君·玉关春色晚》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