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鬼致盗》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无名氏文言文:畏鬼致盗更新时间:2019-02-09
词解
1。荆(jīng):楚国。
2。垣(yuán):墙壁下。
3。《郁离子》:明朝刘基撰。
4。谗(chán):谗言。
5。间:挑拨离间。
6。诳(kuáng):欺骗。
7。蔽(bì):蒙蔽。
8。宵:夜里。
9。明:智慧。
10。致:送给,给予:致仕(退休)。致辞。致电。致力。致哀。致命。招引,使达到:致病。致使。以致。专心致志。意态,情况:大致。别致。景致。兴(xìng)致。细密,精细:致密。精致。
译文
有一个怕鬼的楚国人,他听到枯叶落地与蛇鼠爬行的声音。没有不认为是鬼来了。小偷了解到这一点,便乘着夜晚潜伏在墙边装作鬼叫。(楚人)心中恐慌,不敢瞟一眼。像这样四五次,然后进入他的房间,偷光了他家收藏的宝物。小偷骗他说:“这的确是鬼拿去了。”他虽然有些疑惑,但暗地里却认为讲得对。因此,即使财物从小偷的住处找到了也总认为是鬼偷了给他的,不相信是人偷的。《郁离子》说:“以前赵高诬陷蒙恬将军,应为秦二世的畏惧所以轻微地触动他。秦二世心中已经怀疑了,所以压抑他的请求来激怒蒙恬,又煽动他的愤怒来刺激秦二世。(赵高)知道李斯有谏言,就揣摩他的的想法先告诉秦二世,多次没有不成功的。所以君臣之间的猜忌不可缓解了,虽然告诉他(秦二世):“赵高确实做了这事。“(秦二世)不相信。所以说,谗言不会自己来,因为猜疑而来。离间不会自己来,凭借空隙进入。由于聪明先被蒙蔽了。
注释
1)朱梅崖:清朝人,字斐瞻。
2)就:完成。
3)熟视:反复看。
4)辄:就。
5)法:效法。
6)旬日:十天。
译文
最近我听说(我)家乡的朱梅崖先生,每次写好一篇文章,一定先把草稿贴在墙上,每天反复地看,每次去掉十多个字。十天后,觉得文章没有再可以去掉的字了,之后完稿给人看,这个(就是)后来学习(的人)都应当采取的方法。

诗人无名氏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无名氏

佚名,亦称无名氏,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 查看详情>>

诗人无名氏作品: 《吴王射狙》 《初过汉江》 《忆秦娥·瑶台月》 《满江红·雪共梅花》 《子夜四时歌·夏歌》 《引声歌·天地之道》 《蓦山溪·青春三月》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 《企喻歌·男儿可怜虫》 《南岳夫人授太上宫中歌

《畏鬼致盗》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