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苏轼古诗: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更新时间:2017-11-01
《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先写薄命佳人的良苦用心,改装,拜佛,回答“与阿谁”的问题;下片再写薄命佳人的虔诚心态,惜时,望月,以实现共度良宵之美愿。
《西江月》约作于宋英宗熙宁六年(1073年)春。是时,苏轼在太常博士直史馆杭州通守任上。目睹宋朝官妓、歌妓或是家妓的红颜薄命,甚是同情,曾作许多诗词以怜悯之。
注释
⑴闻道:听说。双衔凤带:双凤共衔图案绣的绶带。李商隐《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愿得化为红绶带,许教双凤一时衔。”
⑵不妨:不碍事。单著:单薄穿着。鲛绡(jiāo xiāo):鲛人织的薄绡,纱质薄而价贵。干宝《搜神记》: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亦谓之泉客,织轻绡于泉室,出以卖之,价千金。
⑶夜香:古代妇女晚时祷神烧的香。与:为了。阿谁:谁。
⑷水沉:又名水沉香。放在水中能沉。古人烧它,其烟气甚浓甚香,以示敬意。
⑸红潮:红晕。
⑹莫教:不要让。可怜:可爱。沈玄机《感异记》: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
⑺僚(liáo):通“嫽”。美好。《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白话译文
听说佳人佩带过双凤共衔的绣绶带,单薄穿着代替薄绡也不碍事。夜晚的香不知为谁而烧,帐然望着珍贵的香木烧烟袅袅上飘。
如云集的鬓发在风前被卷成绿圈,如玉白的脸面醉酒以后而泛起红晕。不要白白度过这嗔爱的良宵,月亮和美人是共同美好的。

诗人苏轼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 查看详情>>

诗人苏轼作品: 《西新桥·昔桥本千柱》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赠孙莘老七绝》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水调歌头·公旧序云: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之》 《南歌子·湖景》 《和陶归园田居·坐倚朱藤杖》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 《读开元天宝遗事

古诗《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的名句翻译赏析

《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