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范仆射故宅诗》鉴赏

朝代:南北朝诗人:何逊古诗:行经范仆射故宅诗更新时间:2017-06-12
范仆射,即范云。他是齐梁时代的著名人物。梁武帝萧衍登基后,他因翊赞之功而官至尚书右仆射,故称范仆射。公元503年(天监二年)卒,年五十三。何逊比范云小二十多岁,二人为忘年交。《梁书·何逊传》载:“逊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好。自是一文一咏,云辄嗟赏,谓所亲曰:‘顷观文人,质则过儒,丽则伤俗,其能含清浊,中今古,见之何生矣。”在《何逊集》中,范、何二人互相唱和的诗,就有三首。范云虚怀若谷,奖掖后进,对何逊极为推重。他的《答何秀才》诗云:“少年射策罢,擢第云台中。已轻淄水童,复笑广州翁。麟阁伫雠校,虎观迟才通。方见雕篆合,谁与畋渔同?待尔金闺北,予艺青门东。”可见他对何逊的期望之高。范云是何逊的前辈,又是忘年的知心朋友,因此何逊对他有着特殊的感情。对他的死,何逊自然非常悲痛。若干年后的一个傍晚,他经过范云的故宅,睹物思人,感慨万千,遂挥泪写下了这首感情深挚的悼诗。
生前声名烜赫,但死后却萧条悲凉。他的故宅好像无人照料似的,不种自生的旅葵长满井垣,野生的藤蔓爬满门扉,空旷的郊野寂静得怕人,昔日喧阗的车马再也看不见了。生前冠盖云集,死后门前冷落,怎不使人悲从中来。诗人呆呆地望着那一汪潋滟的池水和苍茫落日的余辉,陷入了沉思。他想到范云生前对他的器重,对他的奖掖,对他的厚爱,真是山高水深,无法报答。老朋友“待尔金闺北”的愿望没有实现,自己的满腹心事已经难以找到人倾诉。抚今追昔,诗人不禁泪洒衣襟了。
这是一首朴实的诗。作者毫无矫揉造作,而是即景生情地抒发了他对亡友深沉的怀念和倾心的仰慕。凄凉景色的细致描绘,“寂寂”、“潋滟”、“苍茫”这些叠字和叠韵字的运用,使感情愈加深婉,从而增强了感人的艺术力量。所以沈德潜说:何逊诗“情词宛转,浅语俱深,宜为沈(约)范(云)心折。”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是南北朝宋时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诗前六句写石壁游览的乐趣,次六句写归来时所见晚景,后四句写从一天游览中得到的理趣。 诗融情、景、理于一炉,前两层虽是写景,但皆能寓情于景,景中含情。 诗是灵运山水诗中的名篇,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宋初诗风嬗变的某些特点。
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秋天,谢灵运托病辞去永嘉(治所在今浙江温州)太守职务,回到故乡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的庄园里。这里曾是他族曾祖谢安高卧之地,又是他祖父谢玄最初经营的庄园,规模宏大,包括南北二山,祖宅在南山。谢灵运辞官回家后,又在北山别营居宅。石壁精舍就是他在北山营立的一处书斋。精舍,即儒者授生徒之处,后人亦称佛舍为精舍。湖,指巫湖,在南北二山之间,是两山往返的唯一水道。此诗当作于元嘉元年至三年(公元424-426年)之间。

诗人何逊资料

鉴赏作者何逊

何逊,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兰陵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 查看详情>>

诗人何逊作品: 《咏杂花诗·井上发新花》 《苑中见美人诗》 《敬酬王明府·星稀初可见》 《边城思诗》 《伤徐主簿诗·提琴就阮籍》 《七夕诗·仙车驻七襄》 《又答泛江革诗》 《闺怨诗·竹叶响南窗》 《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诗》 《和刘谘议守风诗

《行经范仆射故宅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