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雁过妆楼·闻雁》赏析

朝代:清代诗人:顾太清古诗:新雁过妆楼·闻雁更新时间:2020-08-30
词的开篇写道:“冷入帘帏,西风送、一行雁阵南飞”,这是词人眼中所见秋寒已至的情景,大雁便是在那西风的催送下南飞的,此处作者交代了季候。“碧天如水,去路远趁斜晖。”写的是大雁南飞时值秋高气爽,这是当时的天候。而句末“斜晖”一词,更是将此情此景点染得美丽如画,而且“趁斜晖”一语中,又满含着词人对大雁的祝福,祝它能趁着落日平安赶路。“云外长鸣浩荡,月中连翼影参差。”是写高空中大雁飞翔的美丽姿态。一行雁阵,带着长鸣和浩荡声势,飞过月影时,仿佛还可看到它连翼成行,有节奏地鼓动双翅而翱翔的身影。词人带着美的欣赏,目送着它们。她的心,似乎已和这大自然的伴侣呼吸在一起了,并且不无赞叹地看着它们“共依依”的亲和精神。下面“楚江两岸”,就已属词人心驰神往的想象了。词人想象着它们南飞的目的地,在它们到达时必定也已是“霜点毛衣”了。
雁过了,似乎已无所可叙了,但它却给词人留下了无尽的思绪。词里说,秋已深了,北方就此便进入严寒,“正寒螿啼怨,画角声悲”,作者用拟想中的“怨”和“悲”,来表现自然界的事物,这是大雁过后,词人内心激起的凝重之感。“黄花消息,露华暗满东篱”,霜露打到刚开放的菊花枝上。大地快要凝结了,从这里透出了词人的伤感之情。菊花总是开在东篱旁,这是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构成的意象。历代是诗人总爱沿袭着使用。大雁远去了,这似乎就是亲朋的分离。由此引发出了词人“山程水程万里,动几处、离人双泪垂”的离情别绪。这样的思念,这样的凄伤,在词人的生活中,是早有体验的。再说,“重阳近”,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是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么!登高不免思亲。想到这里,所以词人说“听断鸿声里,良夜何其”,大雁飞过时最后的一声鸣叫仍在耳际,想到亲故别离,这个良夜将会如何度过呢!结拍“良夜何其”,却是词人给读者留下的一个悬念了。
《太常引·人日立春》是顾太清所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正写,描述节日气氛的欢愉景象;下片反写,抒发了词人对流年易逝的伤悲之情。作者通过上下片情感的强烈对比,突出了其内心深处对于人生无定的惆怅。

诗人顾太清资料

赏析作者顾太清

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 查看详情>>

诗人顾太清作品: 《金缕曲·和吴文英《梦窗词》》 《南乡子·首夏半晴天》 《凄凉犯·咏残荷用姜白石韵。社中课题》 《踏莎行·梦。次屏山韵》 《高山流水·听琴。社中课题》 《塞上秋·雁来红。社中课题》 《金缕曲·戏述懒》 《金缕曲·戏述懒》 《一剪梅·闻云姜渡河信》 《东风齐著力·水波得平字

古诗《新雁过妆楼·闻雁》的名句翻译赏析

《新雁过妆楼·闻雁》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