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范亭处谈毛主席的思想方法》创作背景

朝代:现代诗人:谢觉哉古诗:在范亭处谈毛主席的思想方法更新时间:2020-10-20
《在范亭处谈毛主席的思想方法》是近代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先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热情赞颂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毛泽东的无比崇敬和对毛泽东思想的坚定信仰。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最卓越的代表者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先后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与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整顿党的作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与时局》和《论联合政府》等许多光辉著作,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的实践中和整风运动中,使全党进一步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地位,正如1945年4月23日到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七大所通过的党章中规定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谢老写这首诗时正处在中共七大召开前夕,毛泽东思想已被全党所认识、所接受,并享有崇高的威望。因此,毛泽东思想成为当时延安从党内到党外、从领导到群众经常学习、讨论的重要内容。4月4日,谢老偕林(伯渠)老到医院看望病中的续范亭。续精神还好,三人畅谈毛泽东的思想方法,谢老意犹未尽,第二天继续反复思索,直至晚间入睡前,才“枕上得句”,吟出这首诗。
范亭:即续范亭。
道:学术、学说体系。不沾兼不脱:不沾,不沾滞,不沾着,不拘泥;不脱,不超脱、不脱离。沾着的不能超脱,超脱的不免脱离实际。不沾不脱,此处指毛泽东思想既不拘于马列主义个别词句,又不脱离马列主义根本原则,即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根本原理,又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继承、捍卫、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入旧又全新:入旧的不免忽新,全新的不免忽旧。入旧全新,既能吸取过去一切文化的精华,又能适应当前全新环境需要,即能贯彻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主张。
万流争赴虚入海:比喻气度阔大或气量宏大如海,万条江河争先恐后地流入。
一镜高悬净不尘:比喻见识高明,任何事物都看得清清楚楚。即高屋建瓴,明察秋毫。
践实体诚非别术:践实,即实践;践实体诚,亲身实践检验真理是否正确;非别术,别无办法。
延园:即延安枣园。
葛巾:葛布做的头巾,后引申为闲居时戴的便帽。此处以帽代人。杜甫《宾至》:“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

诗人谢觉哉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谢觉哉

谢觉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焕南,别号觉哉,亦作觉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学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查看详情>>

诗人谢觉哉作品: 《和林老自寿诗次韵》 《南泥湾纪行·偶题》 《慰问边防将士为解放军画报作》 《哭甘泗淇同志》 《在范亭处谈毛主席的思想方法》 《调寄望江南·忆应蕙兰》 《次韵答钱太微叟赠诗》 《访杏花村·逢人便说杏花村》 《南泥湾纪行·探梢沟》 《晨起偶成

《在范亭处谈毛主席的思想方法》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