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旷思惟歌》创作背景

朝代:两汉诗人:王昭君古诗:怨旷思惟歌更新时间:2017-06-02
《怨旷思惟歌》相传是西汉王嫱(王昭君)的写的四言诗作。此诗先写王昭君未进宫廷时渴望外面的美好世界;再写昭君久居深宫不得宠幸的凄凉彷徨;最后写昭君远嫁塞外后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以昭君远嫁为线索,紧扣“怨”字层层深入,步步点染,感人肺腑。
这首琴曲《怨旷思惟歌》被后人称为《昭君怨》,相传为西汉宫女王嫱(王昭君)远嫁匈奴后所作。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汉宫宫女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公元前33年,王昭君远嫁匈奴。这就是著名的“昭君出塞”。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而王昭君忍辱负重,经历了种种艰难,为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牺牲。
注释
⑴苞桑:丛生的桑树。
⑵形容:形体和容貌。
⑶曲房:皇宫内室。
⑷颉颃(xiéháng):鸟儿上飞为颉,下飞为颃。指鸟儿上下翻飞。
⑸委:堆。
⑹来往:此处指皇内夜夜将佳丽送去给帝王宠幸。
⑺西羌:居住在西部的羌族。
⑻泱泱:水深广貌。
作品译文
秋天里的树林郁郁苍苍,满山的树叶一片金黄。
栖居在山里的鸟儿,欢聚在桑林中放声歌唱。
故乡山水养育了丰满的羽毛,使它的形体和容貌格外鲜亮。
天边飘来的五彩云霞,把她带进天下最好的深宫闺房。
可叹那离宫幽室实在空旷寂寞,金丝鸟般的娇躯总也见不到阳光。
梦想和思念沉重地压在心头,笼中的鸟儿却不能自由地翱翔。
虽说是美味佳肴堆放在面前,心儿徘徊茶不思来饭不香。
为什么唯独我这么苦命,来来去去的好事总也轮不上。
翩翩起舞的紫燕,飞向那遥远的西羌。
巍巍耸立的高山横在眼前,滔滔流淌的大河流向远方。
叫一声家乡的爹和娘啊,女儿出嫁的道路又远又长。
唉!你们可怜的女儿呀,忧愁的心儿满怀悲痛和哀伤。

诗人王昭君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王昭君

王昭君(约前52年-约前15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 查看详情>>

诗人王昭君作品: 《怨旷思惟歌

《怨旷思惟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